揭開科技神秘面紗 編碼織出如詩藝術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14日

【明報專訊】講起科技,可能你會覺得高深難明,但其實編碼技術可以是容易接觸和理解的大眾化工具。「CHAT六廠」曾舉辦多個與紡織有關的展覽,今次和紡織聯合的主題是編碼,展覽嘗試簡單易明地介紹兩者,並從詩意角度展示兩者關係,所以展覽名為「織碼如詩」,同時加入教育和關懷的概念,探索科技如何用得更人性化。此展包含多個概念,就由觀眾拿起場刊為展覽解碼開始。

若非CHAT六廠(六廠紡織文化藝術館)舉辦的「織碼如詩」展覽,一般人大概不會為意編織與編碼的關係。是次展覽的藝術總監、來自韓國的崔泰潤(Taeyoon Choi),本身是教育工作者,2013年時與友人共同創辦了詩意編程學院,舉辦具實驗的工作坊,一直以來,他都積極向大眾介紹編碼技術。

崔泰潤分享,在歷史上,紡織工作是人類文明的重大進步,電腦技術也是,它在最初是應用於紡織工業上的。例如提花織機在19世紀問世時,以打孔卡的程式操作,所以紡織和電腦運算的歷史緊密扣連,他們同樣面對「工藝與自動化」、「公式與實驗」等的張力,現在各種代碼變成自動化的工業工具,也逐漸被用以壓制和監視人民。

煎餃子學CPU運作

崔泰潤嘗試回到電腦科學的基本,讓每一個人知道自己都可以學習編碼。在展廳迴廊,展覽的第一部分,有一條名為《CPU餃子》的影片,以一個人如何學習煎餃子,比喻電腦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如何運作,是崔泰潤以前舉辦的實驗工作坊之一。廚師收到的材料,是輸入,廚師就是中央處理器,理解煮食工序的是電腦算術邏輯單元,平底鑊是控制單元,對食譜和導師指導的記憶就等於電腦記憶體,煮好的餃子是輸出,多餘的餃子可以儲存,就放在儲存裝置。所以電腦的運算過程是不難理解的。

是次展覽的策展人是高橋瑞木,她也是CHAT六廠執行董事及首席策展人,她認為展覽其中一個最主要目標是demystification,也就是去神秘化,希望可以揭開電腦和編碼技術的神秘面紗,令大眾容易明白當中技術。所以轉入展廳一,崔泰潤以手製電腦,展示電腦的基本結構和系統,還準備了一些畫作解釋電腦的運作原理。油畫、繪圖和詩都是崔泰潤的藝術實踐方法,他用上畫作解釋科技概念。

關懷弱勢 教視障生編碼技術 

另外,「關懷」是主題之一,高橋瑞木解釋,展覽希望可以探討如何提高科技的包容度,令更多殘障人士能夠運用電腦技術。崔泰潤邀請了藝術家好友參與今次展覽,其中藝術家克莉絲汀.孫.金(Christine Sun Kim),本身是聽障人士,她與崔泰潤合作舉辦《預防未來》的展演,思考如何用科技善待聽障人士和殘疾人士等社群。崔泰潤也曾與香港心光盲人院暨學校的視障學生合作,教授他們用編碼技術創作藝術品。

編碼和電腦技術不是大人的專利,不少孩子也喜歡這個展覽。藝術家安德列斯.安格利達克斯(Andreas Angelidakis)的作品是在南豐紗廠地下設置的《線軸柱式(DEMOS CHAT六廠)》,孩子把座位模組搬來搬去,玩得不亦樂乎。來到展覽廳,最吸引他們注意的應該是阿莫爾.穆洛茲(Amor Munoz)的《摩斯密碼桌上遊戲(物質與記憶)》,透過移動羊毛氈上的羊毛氈球體和圓柱體,小朋友可以了解摩斯密碼系統,創作自己的暗號。

在展廳二,設有「反學習」空間,呼應崔泰潤在展廳迴廊部分掛起的《反學習旗》。反學習的英文是unlearning,高橋瑞木指是不要視課堂上學習的知識為理所當然,而崔泰潤希望觀眾能親身體驗編碼與編織的過程,人們可以由此了解到,學習就是去與新事物溝通的過程。高橋瑞木也希望觀眾能夠自由地解釋和享受這個展覽。

●「織碼如詩」展覽

日期︰即日至7月18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7:00(逢周二休息)

地點︰荃灣白田壩街45號南豐紗廠CHAT六廠

網址︰bit.ly/3b5PimR

文:胡筱雯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相關字詞﹕編碼 紡織 CHAT六廠 展覽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