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心實意:醫護短缺 從何止血?

文章日期:2021年05月31日

【明報專訊】本港人口高齡化持續,社區對長期護理的需要急劇增長,對醫護人員的需求亦顯著上升。2017年公布《香港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數據顯示,65歲或以上人士的醫院病牀使用率需求,較年輕人高約9倍,而85歲或以上人士的病牀使用率則較65歲以下人士高近20倍。每名長者每次入院的平均住院日數為9.7日,非長者病人則為5.3日。需求與日俱增,市民對醫療服務的期望也不斷提高,惟醫護人手卻長期不足。

3年更新一次、最新《香港醫療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策略檢討報告》提及,醫生人手持續短缺,推算在2030、2035及2040年,人手差距分別為1610、1700及1949名;護士(普通科)更嚴峻,推算在2030、2035年及2040年,人手差距分別為3679、4337及5060名。

報告亦指出根據觀察所得,即使過去10年普通科護士名額已增加,但預料中短期普通科護士人手將進一步短缺,反映醫療和福利界別,對現有和新規劃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醫護界的需求大部分來自公立醫院,而福利界自從新措施例如「安老服務計劃方案」實施後,長者和復康服務對護士的需求也穩步增長。

大學培訓以外另一出路

相信護理業界人士依然認為本地培訓專業人才,是業內人力資源的重要支柱。以護士為例,要紓緩人手不足,須進一步增加教資會資助或自資院校的學額,務求可更靈活地應付市場的需求。而在另一個層面,有一群立志加入護理行業,卻未被大學取錄的年輕人,他們從學習當保健員或護理員開始,循着職業進修與事業發展階梯,持續進修成為登記護士以至註冊護士。這些年輕人正正就是護理界需要吸納的新血,給予他們學習機會,長遠有助減輕醫療系統人手不足的壓力。

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專業進修學院(下稱PTI)透過在職訓練,學員一邊修讀相關課程,一邊在服務單位工作,從實踐中學習,同時成為服務單位寶貴的人力資源。學員修畢課程後,可取得相關認可資歷級別,部分課程如保健員統一訓練課程,更可同時取得安老院舍及殘疾院舍保健員牌照,正式成為全港安老及殘疾人士護理機構的護理人員;再透過持續進修,有機會進一步成為登記護士及註冊護士課程。

報讀登記護士課程 有心唔怕遲

如果教育機構開辦更多登記護士課程,就能幫助有志長遠投身醫護行業的人士。PTI與明愛專上學院擁有共同理念,合作新開辦兩年全日制「普通科護理學高級文憑課程」,畢業生將持有登記護士(普通科)牌照。預計可為本港醫療體系及社區服務行業,補充穩定的人力資源,讓病人、長者及復康人士獲得更充足、更專業和更優質的照顧。

一名靈實員工,曾在PTI修讀青年護理服務啓航計劃,現於機構轄下一間院舍任職保健員/護士助理。她立志在護理行業發展,且已累積數年經驗,下一步想進修成為登記護士。問她有否覺得保健員是厭惡工作,她直截了當地說不覺得,因為病人,特別是體弱或晚期病人,有很多事都力不從心,例如如廁,但這是每個人的生理需要,病人自己做不到,保健員或護士可以幫助他們,所以沒有厭惡感覺。她最難忘的經歷是接受在職培訓的第一個星期,院舍有病人離世,她跟隨着同事,看他們把遺體安放在清雅舒適的房間,為遺體清潔和整理儀容,讓家人向去世的親人道別。事後朋友問她有否害怕,她說死亡是人生終點,並不可怕,能讓去者善終、留者善別,很有意義。從她身上,看到一個信心十足、對工作真誠、目標清晰的年輕醫護,兩年後她將成為登記護士,是醫療機構的重要資產,也是病人可以信靠的專業照顧者。

希望這名年輕人積極進取的精神,以愛心關懷病人的態度,可感染身邊人,鼓勵更多年輕人在醫護行業發展,悉心照料在病榻中的人,為香港醫療系統作出貢獻。路縱使漫長,請大家與年輕人並肩前行!

文:翁麗(基督教靈實協會靈實專業進修學院校長)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