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字抄經:鯨落 滋養萬物 生生不息

文章日期:2021年06月06日

【明報專訊】我很喜歡鯨魚。儘管我從未見過真正的鯨魚,或許只是葉公好龍。但在社交媒體上follow了一些關於鯨魚的專頁,閒時就會看看鯨魚暢遊或露出水面的片段。記得某次去日本,買了一個鯨魚小雕塑,現放在牀頭。我總覺得鯨魚散發着強大而溫柔的力量,所以Ian(陳卓賢,MIRROR成員)所作的《鯨落》這首歌,令我着迷。第一次聽的時候(當時還未能數得出超過兩個MIRROR成員)已覺得歌詞很特別,很有魅力。

鯨魚傳說 黑暗象徵

鯨魚的神秘,自古以來便吸引人類。我特別翻查一些書籍,了解有關鯨魚的傳說。在不少民族的神話中,鯨魚似乎都不是好東西,代表黑暗。例如《聖經》的《約納先知書》記載,約納拒絕聽從上主的命令去向尼尼微大城呼籲罪人悔改,不斷逃避。他乘船出海,上主興起風浪,船上的人把約納投到海中。結果約納被大魚吞下,在魚腹中3日3夜,向上主懺悔。鯨魚總是在黑夜的海中游。研究神話的學者認為,這類掉進魚腹再被吐出的神話,標誌着死亡與重生。希臘神話中,神女Andromeda被鎖鏈綁在岩石上,海怪Cetus要將其吞食。勇者Perseus斬下蛇髮魔女Medusa的頭,用以把海怪石化,英雄救美。Andromeda是仙女座,Cetus則是鯨魚座。猶太人的神話也經常出現Leviathan(里外雅堂/利維坦)這頭海怪。在《約伯傳》中提到:「你豈能以長矛穿透牠的皮,以魚叉刺透牠的頭顱?將你的掌撫在牠身上罷!若你想到惡鬥,決不敢再撫。」在《聖詠》中記述:「你以你的權能分開了大海,在水中擊破了毒龍的頭蓋。打碎了里外雅堂的頭顱,且將牠作為海怪的食物。」台灣的傳說中,有海獸叫海翁,甚至懂得噴火。這種海獸傳統延續至近代。哲學家Thomas Hobbes以Leviathan比喻國家的絕對主權。19世紀出版的小說《白鯨記》,則講述一場又一場主角與白鯨血戰的故事。

浪漫想像 激發創作

然而世間也不乏有關鯨魚的浪漫想像。莊子《逍遙遊》開首便寫大魚化鳥,直上青天:「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還有世界上最孤獨的鯨魚。這條鯨魚叫做「52赫茲」(52-hertz)。科學家發現其叫聲的頻率高達52赫茲,比一般鯨魚高很多。因此他們相信,「52赫茲」無法和任何其他的鯨魚溝通,是世上最孤獨的鯨魚。「52赫茲」攫住不少人的心靈,亦激發創作。例如德國作家Martin Baltscheit就以此為題畫了一本童書。神秘又孤獨,哀傷而淒美。

我們人類喜歡書寫自然,把情感投入其中。在科學革命後,人開始以純科學角度理解自然,失去浪漫。加上資本主義思維,自然的一切都只是資源。所謂物極必反,在科學與計量思維壟斷的年代,藝術與文學創作破除純工具理性的思考模式,重新發掘天地的美與神秘。周前去了看畫展「海歸線」,畫家陳鈞樂以水墨工筆畫寫出(水墨畫有所謂「寫畫」之說,「書畫同源」)海底的大千世界。他喜歡潛水,因此能夠把所觀察的海洋生物融合個人想像。畫中的魟魚、石斑、海蛇等都栩栩如生,肌理躍動。他亦以日本地獄繪畫的畫風,投入個人情感,展現憤怒與反抗。其中一幅以八爪魚為主題的畫,兩隻柔弱的八爪魚牽着觸手,在象徵破壞的獅子魚和crocodile fish之間,要守護最後一小片海牀。

下降深淵 復活升天

廣東歌比較少書寫自然現象,更遑論寫動物。我想較著名的,應該是黃偉文的《燕尾蝶》。因此我認為Ian的《鯨落》是一個小突破。再者,那時Ian剛出道不久,竟然寫這種相對偏門的題材,相信是心有所感。所謂「鯨落」(whale fall),就是鯨魚死後沉落海底,繼續滋養海中萬物,使海洋生生不息。

昇華與墮落 奮起與沉淪

《鯨落》一個重要的意象,就是「落下」、「下降」、「下沉」。當中多句都描述這空間的移動:「沉沒在大海怎配有權被愛」、「鯨落入大海只有冷仍綻放/寂靜在暗淵漸降」、「掉落在深海也有其用處」、「落下淚捨身替你成大志」、「閉目 沉下去」。下降與上升,是我們常用的對比。上升總是好的、光明的、善的;下降則是壞的、黑暗的、惡的。昇華與墮落,奮起與沉淪。在不少宗教的教導裏,好人「升」天堂,壞蛋「落」地獄。上述《逍遙遊》中的鯤也化為鳥,怒而飛上天。因此鯨落入大海,似乎就是墮入黑暗、冰冷與混沌中,走進歷史,為世界所永遠遺忘。牠曾想像「天際展翅飛」,卻「總是未見一飛上天」。曾努力拍翼,「卻沒到天空」。

自願犧牲 基督聯想

然而在Ian的眼中,鯨魚落下,卻是另一種「上升」。話說我第一次接觸這首歌,是因為看到一個神父朋友在facebook分享。因此我便先入為主,在歌詞中盡見基督宗教的符號。我就即管借題發揮一下。基督宗教中,耶穌身為神子,先是「降生」人界。神因此與人共同生活,同喜共悲,同甘共苦。在受難始末中,升與降的意象再度出現。耶穌先是被舉起,被釘在十字架上,為眾人所仰望。一般以為釘十字架後,就是等待3日,然後直接升天。但其實中間有一個極重要的過程。正如《宗徒信經》(The Apostles' Creed)所述,耶穌乃是先「下降陰府」,繼而方才在「第三日從死者中復活」,然後「升了天」。此處的「下降」,重要程度不亞於「降生」成人。下降陰府,昭示着耶穌走進死亡,戰勝死亡,繼而復活。因此基督的大愛,必須是下降與升天共同成就的。沒有下降深淵,就沒有復活升天。《聖經》中也多次出現種子、麥子落下的比喻。「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裏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結出許多子粒來。」落入土壤,裂開,方才能綻放生命。正如在《鯨落》中,鯨自願犧牲,「在暗淵漸降」到海溝,「水作棺殮 化身甜點」,完成大志,遺愛汪洋,滋養眾生。而其「魂魄附泡沫上水面 乘蒸氣盡化煙」。大愛犧牲,以下降與魂魄化煙去成全。詞人寫這首歌的時候未必有想到基督宗教的故事,但我覺得「鯨落」的意象,與基督的受難救世,不謀而合。

內心融通大自然

有一句我覺得值得特別拿出來探討的,就是「自願犧牲走進歷史 閉目 沉下去」。這個「自願」可堪玩味。我有朋友曾笑言:明明就是死後沉底,並無「自願」呀。在自然世界,鯨魚似乎不可能自願成就「鯨落」的壯舉,畢竟「鯨落」時,牠已經死了,並無選擇。

然而詞人乃是把個人的思緒投放到「鯨落」這個自然現象中,正如過往無數騷人墨客、古哲先賢。落紅可以有情,化作春泥更護花;大江東流,浪花會淘盡英雄;茫茫宇宙中的一顆星爆發而消逝,「它燃盡了最後一簇,像禮花飄散太空,但光明並沒有消逝,黑暗並沒有得逞,一千條燃燒的銀河都繼承了它的生命」。此種浪漫化世界的書寫,出於文人感天應地,或有所觸動,以自己的內心融通外在的自然。莊子知魚之樂,其實重點不在其真是知還是不知。而是莊子與好友惠子在亂世中,難得遊於濠上,逍遙其中,繼而觀照水中游魚,而見其樂。(這演繹我參考了陶國璋老師的解說)。假若科學理性是分析世界,文藝感情則是感受世界、詩化世界、觀照世界。

或者鯨魚真的不是自願的,只是自然而然。又或者鯨魚臨終時其實可以選擇在灘上擱淺,或選擇沉落大海。但都無關重要。重要的是,詞人從其心所發,「見」其自願。

「落下淚捨身替你成大志

若是為你我可以

自願犧牲走進歷史

閉目 沉下去」

【篆書】

近期在學習寫篆書,覺得玩味十足。篆書簡單而言分大篆和小篆。所謂大篆,包括石鼓文、金文和秦一統六國前各國使用的文字。後秦皇要統一文字,李斯製小篆,見於嶧山碑和泰山刻石等。到了漢代,篆書進一步制度化,統稱漢篆。

後因隸、楷、行書盛行,篆書失去日常書寫的功能,主要用於雕刻圖章。清人鄧石如、吳讓之、趙之謙和吳昌碩等以毛筆書法寫篆書,風氣一新。

今次用篆書寫「鯨落」,主要想突顯文字的圖像一面,令讀者更能感受書寫與自然世界、所見之物的連結。

【齊 ˙齊 ˙寫】

恭喜今期得獎者楊積為。歡迎讀者在讀過今期內容提筆試寫,然後將作品寄回,我們會從中選出最具神韻者,將今期的莫哲暐墨寶送出留念。來郵請附聯絡地址及姓名,寄「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7樓『星期日生活』收」。

文˙ 莫哲暐@若水齋

{ 圖 } 資料圖片、影片截圖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