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倒翁」安居6招 大耍太極路路通

文章日期:2021年07月05日

【明報專訊】居家安老的長者和照顧者,面對身體機能退化、長期痛症、慢性疾病等不同問題困擾;減少郁動怕骨質疏鬆肌肉流失,經常走動又怕跌倒骨折。在家居安老,有什麼要注意?

根據政府統計處預測,到2031年,65歲或以上長者將佔香港人口百分之二十七;到2041年,更超過百分之三十。香港人口持續老化,而安老院舍宿位供應一向緊張,政府近年便提出居家安老概念,讓長者可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頤養天年。可是,長者由於身體機能退化或患有長期病患,使他們在社區生活時遇上不少困難(例如跌倒);照顧者亦可能得不到支援,因而感到無助。

其實,只要獲得適當資訊,學懂護老技巧和避開常見家居陷阱,實行居家安老並非困難。在社區居住的長者,多面對不同類型的健康護理問題,最多人關心的是處理長期痛症和預防長者跌倒。

貼士1:定期覆診 勿諱疾忌醫

身體組織退化和器官機能下降,長者較易患上長期痛症,通常是持續或間歇痛楚3個月以上,例如關節痛、腰背痛或神經痛等。如果處理不當,長者活動便無可避免地受到影響。此外,有長者會焦慮或抑鬱、情緒不穩、睡眠質素下降,最後影響生活質素。

要處理長期痛症問題,主要分為藥物和非藥物治療。醫生會透過專業評估,處方適當藥物減輕患者疼痛,又或者非藥物治療(可稱為綜合治療),包括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所以,第一個貼士是,居家長者不要諱疾忌醫,要按時定期覆診,亦不應自行購買和服食成藥。

貼士2:適量活動鬆筋骨

曾經有不少長者詢問:「我有痛楚,臥牀休息是否最好的處理方法?」當痛楚嚴重時,適當休息很合理。可是,持續休息超過1至2天後,肌肉會開始變弱,筋骨開始變硬,身體質素會慢慢下降。所以,除非醫生指示需要絕對休息(如骨折),否則應該保持活動。因為正常家居活動大致都安全,有研究更證明活動能預防痛症惡化。所以,第二個貼士是,保持適量家居活動,主動活動四肢,不應長時間臥牀休息。

貼士3:強肌伸展防跌

根據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香港65歲以上在社區居住長者中,每5人便有1人曾跌倒,當中約75%會受傷,包括頭部創傷和骨折。居家長者跌倒原因十分多,簡單歸納為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其中個人因素方面,長者肌肉流失速度比較快,筋腱組織彈性下降,若加上吸收不到足夠營養和減少運動,就會引致肌力不足、手腳繃緊、動作不靈活等現象,平衡力也會減弱。因此,第三個貼士,居家長者應多做伸展運動和肌肉强化運動。有醫學文獻指出,太極可以預防長者跌倒。而醫管局十多年前亦推出太極防跌計劃,鼓勵長者多「耍太極」。

貼士4:正確扶抱護己護老

近年,愈來愈多長者倚靠外傭照顧,當中部分不良於行或自理能力較差,起牀、站立都需要傭人協助。曾經有長者表示,由於傭人不懂得如何幫助他「由牀過櫈」,引致2人一起跌倒。由此可見,學習正確扶抱技巧十分重要。如有需要,應使用輔助工具,例如過牀板或扶抱腰帶等。護老者(不論是家人或家庭傭工)需要好好保護自己,保護身邊老人。這是第四個貼士。

貼士5:浴缸旁鋪防滑地墊

前文提到居家長者跌倒原因,當中包含環境因素。家居最易跌倒的地方是浴室和大廳。不少家庭的浴室設有浴缸,年輕時進出沒有問題,但年老時卻是一大危機。

另外,不少長者習慣放一塊舊布在浴缸旁作吸水之用,可是舊布並不穩固,布角亦容易折曲,令長者容易滑倒或絆倒,所以最好避免。第五個貼士是,改用有防滑功能的地墊,避免出入浴缸時移位引致跌倒。

貼士6:通道暢通 光線足

曾經家訪一名伯伯,家中雜物多,燈光昏暗,他解釋說是為了慳電。細問下,得知他在近半年跌倒過4次,幸沒引致嚴重損傷。第六個貼士是,清除地面雜物,保持室內通道暢通和地面乾爽。室內光線要充足,可選用較慳電的LED燈,有需要時可安裝夜明燈或牀頭燈。

居家護老技巧繁多或領略需時,但培養健康生活方式、改善居住環境,應從今天做起,永不會遲。

文:簡邦彥(香港物理治療學會會員、註冊物理治療師)

編輯/梁小玲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 health.mingpao.com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太極防跌 太極 安老院舍 長者跌倒 人口老化 居家安老計劃 居家安老 人生下半場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