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減肥人士都很在意「磅數」,以為減磅就是減肥。究竟減肥有何妙法?中大體育運動科學系教授許世全拆解減肥常見疑問。
問:愈肥愈難減?
許:人體的肌肉比例愈高,凡涉及肌肉參與的日常活動,如跑步、做家務等,所消耗的熱量就會愈多。肥胖人士若肌肉含量比例較低,新陳代謝速度減慢,導致脂肪消耗比一般人慢,即使進食分量少都容易變肥。做運動可增加肌肉量,提升每個身體動作所消耗的能量,從而加快消耗熱量及脂肪。
每日同時間同衣服量度
問:體重上升,不一定是長胖?
許:若發現自己體重上升,不一定代表長胖。增磅可能是由於因運動鍛煉而增加肌肉和骨質密度;但若近來少做運動又大吃大喝,就很可能是脂肪增多導致體重上升。每日早晚換衫時磅重,在同一時間,穿一樣的衣服測量更準確。每日磅重或使用脂肪磅量度體脂肪,就可以多了解自己身體的狀况。惟孕婦、體內裝有心臟起搏器等電子醫療設備,不宜使用脂肪磅。
腰圍反映中央肥胖
問:假如家中沒有脂肪磅,怎麼知道自己的肥胖程度?
許:身體質量指數(BMI)是一種簡單衡量肥胖程度的指數,透過身高體重比例粗略評估,計算方法是體重(kg)÷身高的二次方(m2)。惟BMI未能準確反映肥胖程度,骨質密度高和肌肉質量較多的人,BMI指數較高,但未必是肥胖;相反,部分人脂肪比例偏高但因為肌肉量少,BMI會偏低一點。
另一個評估肥胖程度方法是量度腰圍,研究顯示腰圍有效反映中央肥胖程度,相較BMI更能反映心血管健康及其他慢性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定義,亞洲男、女性腰圍分別超過90cm和80cm,均屬中央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