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納米無明火》小空間大宇宙

文章日期:2021年07月16日

【明報專訊】香港實在是一個好黐線的地方。

不談政治,談生活(如果硬要將兩者分開的話)——香港的生活成本高踞全球,有調查發現香港家庭要不吃不喝超過20年才可買樓,就算只租不買,租金仍然是全球最貴。寸金不但換不到尺土,甚至要承受買到豆腐渣危樓的風險。窮人捱貴租住劏房,辛苦儲首期上車的業主被納米樓綑綁20、30年,有錢投資者千金買着爛尾樓,彼此也在捱,轉個角度來看,也公平得很。

身邊不少朋友紛紛賣樓套現離鄉別井,然後拿着一筆在香港連買納米樓也不夠的積蓄,發現在異鄉竟然可以住大屋,頓覺今是而昨非;也有對於是走是留舉棋不定的朋友,一邊看外國樓盤廣告,一邊計劃在香港換樓,不怕樓價即將破頂時接火棒,只怕「遲買貴兩球」。移民人數與樓價均拾級而上,歷史何其相似。

近日看過的幾個電視節目,更令我覺得香港人活在另一個黐線宇宙。ViuTVsix播出的《絕景窩居》(Greatest Escapes to the Country)和《尋找理想小鎮》(Escape to the Perfect Town),介紹英國鄉郊家居,600萬港元預算可以買到世外桃源康和郡的十七世紀古蹟磨坊。明珠台的《湖畔華庭》(Lakefront Luxury)介紹的湖邊豪華居所,幾千呎大宅有偌大客廳,擁有中島的巨型廚房,幾間寬敞的睡房,看到湖景的落地大窗,有私人影院甚至保齡球場,屋外也有私人碼頭和遊艇泊位。價錢呢?百多二百萬加元,即是1000萬港元左右——某香港發展商為已接種疫苗人士而設的大抽獎,頭獎一房單位400多呎,樓價超過1000萬。

百呎劏房煮一頓美食

而ViuTV的《納米無明火》,則述說香港人能屈能伸的故事。節目主持谷德昭首先向城中大廚學師,再走訪全港不同的納米單位,利用電磁爐和其他無火煮食工具照辦煮碗。受訪者住納米樓的原因各異,有情侶以極廉租金居於100呎劏房,只能在儲物櫃上面架設牀鋪,食飯後在廁所洗碗;有年輕人以400多萬買入市區200呎新落成納米樓,當中包括2個共30呎的平台;也有傷殘人士獨居於公屋,要跨越公屋單位各種非人性化設計的障礙等。

節目的設計相對簡單,就是以納米樓只有開放式廚房,不能明火煮食的限制作為切入點。不過谷德昭從大廚偷師的食譜,並非求其的「頹飯」,而是可以登上大雅之堂的美食,甚至由高級酒店食肆的菜式改造而成。而作為一個「類烹飪節目」,《納米無明火》恰如其分地介紹菜式的製法和流程,但「主菜」當然是納米單位的空間設計及受訪者的故事:為什麼一對月薪共5萬的情侶,不肯多花一點錢租個大一點的單位,而要屈就於劏房?一個為了愛情漂洋過海嫁到香港的日本女人,如何發揮「斷捨離」的收納天賦,讓百多呎的劏房蝸居整齊雅致?為什麼銀行職員「計過度過」,最後決定借盡按揭購買納米新樓而非寬敞一點的舊樓或者移民住大屋?行動不便的烹飪愛好者,如何將設備簡陋的公屋變成魔法廚房?

節目讓觀眾看得舒服,除了因為谷德昭的態度親切貼地,受訪者的開放坦白也令人有共鳴。儘管狹小的居住環境為受訪者的生活帶來各種不便:煮食令全屋充滿油煙,儲物空間不夠,甚至連「七步成詩」的空間都不足,但他們都不讓細小空間局限生活質素,住得細也可以活得開心舒服,室雅何需大?

谷德昭在節目中一句「呢度有好多唔好嘅地方,但亦都有百樣好」,令我想起幾年前一間家庭用品連鎖店廣告的一句口號:「小小空間,大大宇宙」。生活上的種種限制,往往令人焦躁,失去意志,但如何在有限空間迸發出無窮宇宙,是我們極需要學習的功課。

文:梁慧思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