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精讀班 惡搞業界生態

文章日期:2021年07月16日

【明報專訊】你需要上藝術家時裝穿搭講座嗎?藝術家要有藝術家的模樣,穿搭之餘,亦要學識跟藝術界的圈中人對話,應對別人的「讚美」。記者想起梁寶山以藝術勞動為主題的展覽,而今次藝術家方琛宇以戲謔的方式諷刺藝術生態,要專業地交際,用上似是而非的學術語言解釋作品等。如果藝術家去參觀他這一間「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大概會哭笑不得。

方琛宇在香港成長,後來往首爾工作,現任韓國首爾中央大學藝術學院攝影系助理教授,專注於媒體藝術創作;2019年開始發展「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School of Artists Development,簡寫SAD)項目。他既是藝術家,也是策展人和收藏家,現時在藝術學院任教,對於藝術生態有一定認識。展品其中一本小書是教藝術系學生如何理解導師的話,他笑言現時藝術學院的風氣不太容許直接批評,作為導師希望學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話。

3件展品 教路打滾藝圈

走入這間「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的一小段走廊,本來安靜的空間突然傳來「You're so talented!」、「I like your work!」字句,原來藍板上掛了兩個感應裝置,途人經過時恭維的說話就會響起。方琛宇說在韓國展出這份作品時用韓語,在香港卻用英語而非廣東話,配合香港藝術市場國際化情况。展覽中還有兩個側揹袋,印住上述句子,看上去像時尚設計商品。展覽也有小書傳授small talk技巧,方琛宇說靈感來自一本書I Like Your Work: Art and Etiquette,書的簡介寫着在藝術世界打滾,要socially professional和professionally social。

港韓做藝術 先敬羅衣

他也為香港這個展覽設計3張大海報,分別用來推銷3件商品。第一件「藝術家專用植物」,用來裝飾展覽空間,「提供了一個難以批評的道德理由」;第二件「藝術煙民盒」,讓你在喘息時間「建立人際網絡,蒐羅有用情報以贏得展出機會」;第三件「媒體藝術家入門套裝」,包括實驗室袍、培養皿等,海報說明是「你不用擔心樣本瓶裏面要放些什麼。任何東西放進去都會融合成為科學和藝術的結晶」。

這個創作計劃,由2019年在韓國舉辦的「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資訊日」發展而來。問到香港與韓國的藝術生態有什麼分別,方琛宇說在韓國兩年,覺得氣氛不同,在韓國資助多,很多城市有長達一年的藝術家駐場計劃,香港藝術家很多是「一畢業就等於失業」。兩地相同的是,在發展藝術家職業時,有各種升學和工作的策略思考,也會「睇樣」,看藝術家的外貌和造型,還有包裝作品的口才,經營社交媒體也愈來愈重要。他覺得這些都是負擔,藝術作品理應比這些重要。雖然難以改變藝術系統的運作,但他贈語同行,希望大家「知道自己想做一個怎樣的藝術家」。

玄學角度指點藝術迷津

不少藝術家為了謀生而看重形象塑造及人脈發展技巧,方琛宇也就這主題舉辦玄學及形象設計的講座,邀請新進藝術家參加。玄學講座已完結,當時請來研究風水多年的本地策展人,從玄學角度解答藝術家問題如「我應否讀博士」、「我什麼時候成名」等。方琛宇也求指點迷津,問自己適合做什麼類型的藝術作品,獲得的答案是他屬土,所以應該做雕塑和陶瓷等作品,和他現在做的完全不一樣。至於8月1日舉行的「SAD Masters系列講座——藝員訓練班」,請首飾設計師楊修麟和時裝達人曾麗瓊分析形象設計如何塑造藝術家個人品牌,盤點藝術圈流行的衣著風格。

同場展覽 重現失物故事

藝術推廣辦事處館長(社群藝術)鍾婉嫻表示,方琛宇的作品是香港視覺藝術中心medialogue系列的第16份作品。此系列由2017年開始,以媒體藝術為主,鼓勵藝術家探索藝術、科技與媒體的對話。現時同場的medialogue系列作品,還有藝術家王鎮海的《失物萬事屋》,透過轉化被遺棄的失物為數碼立體模型,重現失物的故事。

●藝術家職業訓練學院資訊日2021

日期︰即日至10月25日

時間︰上午10:00至晚上9:00 (周二休館)

地點︰香港視覺藝術中心(中區堅尼地道7A)

網址︰bit.ly/3xvt0Eu

文:胡筱雯

編輯:王素怡

美術:謝偉豪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