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番起身的心理學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01日

【明報專訊】東京奧運比賽如火如荼,全城都關注香港運動員的表現,不單為奪得佳績的健兒驕傲,更為失落賽事的運動員同悲。大家會關心伍家朗比賽時的心情與表現,國際體壇上亦相繼有美國著名體操運動員的比拉絲及日本網球手大坂直美,因心理問題退賽及爆冷出局。金牌榜以外,觀眾開始注意到運動員承受的心理壓力殊不簡單。

前香港游泳代表隊成員、運動心理學家盧綽蘅 (Karen)說壓力分為兩種:突發和可預視的壓力。可預視者如運動員出發前就知道不會有觀眾,如果運動員性格是喜歡有觀眾歡呼,在亢奮情况下表現更好,在奧運前半年至一年的訓練就要加入心理訓練元素,習慣在沒有公眾的環境下保持水準,又例如模擬日本場館加入日文廣播,減少運動員因陌生環境而緊張。突發壓力則來自無法預視的意外,運動員可預先想像一旦出現意外時如何繼續集中精神完成賽事,「菲比斯提及訓練時,會想像有突發情况發生,如泳鏡入水或泳褲破掉等,他要focus在哪個地方才能完成比賽又做得好呢」。

不少人會說以平常心面對比賽壓力,但Karen說,所謂平常心其實極難做到,倒不如培養運動員的「非常心」,「為什麼比賽這麼不同,因為有後果」,最好平日訓練時就要加入比賽元素、壓力,例如找家人朋友做假觀眾,有假裁判、計分,令運動員習慣在比賽壓力中有好表現。

着眼小而簡單目標

何詩蓓在女子100米自由泳游出52.27秒,打破自己的亞洲紀錄,奪得銀牌,賽後她接受訪問提到自己游之前期望不大,沒有特別想得到獎牌的壓力,反而好好享受賽事。Karen亦建議運動員設立個人能力範圍以內的目標,「想入四強,或者我要拿什麼排名,但這些目標會帶來壓力,因為ranking好睇其他運動員的臨場表現」,一旦盡了全力,但目標未能達到,運動員容易感到沮喪,甚至影響下一場比賽,Karen提醒,不是不可以有大目標,但運動員應更着眼於小的、簡單的目標,例如比賽時要專注在哪裏、破個人最佳時間,這些有少許難度但在能力範圍內的目標,稱為過程目標(process goal),運動員成功達成這些目標時就能提升信心,有助表現。

每場比賽都有贏有輸,每個運動員生涯都有高潮有低潮,就如金牌得主張家朗也在賽後訪問談到過去一兩年曾跌出世界排名前16名而陷入低潮,Karen說重點是,運動員要接受有起有跌,擁抱負面情緒,繼而走出低谷,「因為有時運動員想得比較理想,我永遠都在追求進步,一跌的時候,就覺得這件事是不應該發生,當他不接受,就會更加產生負面情緒,水平也會因為情緒而牽連」。

為不開心定死線

張家朗奪金路上,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正是,當對手只要贏多一分就勝出,但他仍能冷靜應對,在落後6分下一分一分追回來,由9:14變15:14反勝對手。Karen說這不容易做到,很多時運動員可能輸一分就容易沮喪,但重點是不能鑽牛角尖而影響之後表現,「我容許自己不開心,但只能好短時間,例如分與分之間重整思緒,有些叻的運動員,他們就不諗失分,諗下一分應該點打」。同樣道理,即使輸了一場比賽,雖然很難,但運動員也要提醒自己為不開心set deadline,「人有negativity bias,容易諗負面東西,記得負面多過正面事情,你可以容許自己諗,但要set一個deadline,例如不開心兩小時,之後你就要想明天做什麼,盡量嘗試縮短比完賽不開心的時間」。

尤其是奧運歷時兩星期的比賽,運動員通常要同時參加多項比賽,即使今天比賽失利,仍然要收拾心情準備明天的比賽,Karen建議運動員賽後檢討不要標籤比賽打得好或不好,只着眼自己學習到什麼,「我們只需要repeat做得好的地方,咁應該會繼續好下去,而不是一味諗,究竟我邊一個位需要進步,因為運動員臨急臨忙,聽日就要比賽,其實都改善不了做得不好的地方,變相成績會更加差」。

「打不死」不代表心靈強大

這次奧運有明星運動員公開討論心理健康問題,Karen說這令更多觀眾或運動員明白心理健康的重要,而社會對運動員的心理健康一直不夠支援,「就算有運動員在訪問提到,因為要照顧心理健康所以選擇退出比賽,都被人攻擊,會覺得運動員是『打不死』的,你明知自己身為運動員,就要經歷這些事」。當運動員即使有傷患也堅持比賽,會被讚譽為有體育精神、堅毅不屈,但Karen強調「打不死」、斷十字韌帶也不放棄,這些並不代表心靈的健康或強大,真正的心理健康是講求具有靈活度,運動員能夠根據不同情况去調節心態,作出最好的應對方法。

文˙朱琳琳

插圖˙柳廣成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