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要概述已故意大利建築及設計大師Gio Ponti(1891-1979)的作品,該是他的產量之龐大。按現代用語,他是一位不可多得的slasher。他活躍設計界的60年來,作品覆蓋率高,小至瓷器,大及建築,同時亦創辦了極具影響力的設計雜誌Domus,積極參與意大利工業設計協會,並創立意國首個設計大獎Compasso d'Oro,讓設計不囿於設計,而是深入各個生活範疇。新近由德國出版社Taschen推出的Gio Ponti. Art Edition專集,印證這位設計巨匠的想法之餘,亦道出他設計以外的人性一面,解構其當代意義。
巿面有不少關於Gio Ponti的設計專書,如由他本人與女兒Lisa Licitra Ponti合寫的Gio Ponti: The Complete Work, 1923-1978,又或是由建築師兼Domus前主編Stefano Boeri所著的Gio Ponti and Milan. A Guide to the Works 1920-1970。Taschen亦曾推出入門版本專書Gio Ponti。
今年是Gio Ponti誕生130周年,成了重新推出結集的堂皇理由。但全新、厚達570多頁的全新限量版Gio Ponti. Art Edition與過往結集的最大分別,除了附設方形版本的Planchart咖啡枱外,編輯內容取向亦大不同。「當我們決定編輯此書時,最大的難題是Gio Ponti的作品豐富,讓我與Salvatore Licitra(Gio Ponti孫兒兼Gio Ponti Archives主理人)不知道如何取捨精選。這本書是現今最詳細的Gio Ponti專書,但我們的目的並非作全盤結集,而是透過編輯選出最具代表的作品,以最精簡而深入的方式,展現他的設計理念、手法及態度。」Gio Ponti. Art Edition的編輯Karl Kolbitz說。
新版專書的幕後班底背景深厚。作品簡介以Lisa Licitra Ponti的A Guide to the Works 1920-1970為骨幹;生平出自另一位Domus前主編Stefano Casciani操刀;圖說由藝術史學家Brian Kish落筆;編輯及設計則由Karl Kolbitz主理。Karl本身是模特兒,亦曾效力德國攝影師Wolfgang Tillmans任工作室主管,並於2017年推出Entryways of Milan一書。「今次除了增新內容,並以更好印刷製作此書外,另一重點是在Gio Ponti Archives等庫藏,如Italian Liners Historical Society,找來鮮為人知的作品圖片及草稿,如他為Andrea Doria號郵輪創作的室內設計,包括酒廊、餐廳及頭等廂房等,呈現意大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向全球展現設計實力。這本書合共花了38頁篇幅,來詳細介紹這個作品。」作品以外,是次結集亦於書前書後加入如家庭相簿的私生活圖片。「我們希望讓讀者了解到除了工作,Gio Ponti亦是一個以家庭、朋友為本的設計師。」Karl分享。
減重設計 以人為本
Gio Ponti以人為本的精神,大抵可以從他改善人們生活為本的設計看到,特別是他的後期作品。雖然沒有另一意大利設計師Enzo Mari那樣進取,但Gio Ponti有不少以生活為切入點的作品。如他的名作Superleggera椅子,便以減重為重點,如廣告所示輕巧得連小朋友亦拿得起放得低。他的室內設計如Villa Planchart,則宣示了色彩之於生活的重要。他最重要的建築作品之一,位於米蘭的Pirelli Tower,亦同樣以減重為主要設計考量。「要我為他的作品歸納,該可用lightness(輕巧)、collaboration(合作)、amusement(驚喜)、fearlessness(無懼)及beauty(美感)這5個詞來形容。這本書用了特大的尺寸,是希望讀者能看到當中的細節。」 Karl談及他在發掘庫藏深入了解其作品時的感覺。
創辦Domus雜誌 設計融入當代文化
Gio Ponti雖然在1979年逝世,作品及其設計態度卻不過時。在發掘Gio Ponti庫藏後,Karl發現了能與現代掛鈎的除了是能啟迪後世的設計靈感及精神外,最能啟發當代設計界的是合作精神。環顧現代設計界,未有一位設計大師能提供同等級數的平台,為同業及後輩提升及提攜。Gio Ponti除了與設計師、工匠及藝術家合作,亦創辦Domus雜誌,任教設計學院不斷提攜後輩。同輩合作者如Piero Fornasetti、Edina Altara、Pietro Chiesa,到後輩合作如Gianfranco Frattini、Ettore Sottsass、Alessandro Mendini及Achille Castiglioni等,都因為Gio Ponti的關顧,在互聯網世代以前得到國際級曝光。
Karl說︰「他由始至終能對年輕人保持開放態度,並支持許多人才開展他們的職業生涯。他最大的成就和貢獻是創辦了Domus雜誌,並將意大利建築和設計融入當代文化,傳達給全世界。這本雜誌在某種程度上,塑造了我們對意大利工業設計的理解。在我眼中,他一方面沒有壟斷整個設計界,反之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及合作,提升同業地位。這種開放、提攜及合作精神,在沒有這種設計團體的當下世代更見珍貴,值得我們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