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館展珍藏 明朝遺民歸隱澹泊以畫明志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13日

【明報專訊】至樂樓收藏的畫作,以明朝遺民作品聞名,其收藏標準以畫家品格為先,為收藏界佳話。2018年至樂樓第一次捐贈355件藏品給香港藝術館,亦曾辦過兩次展覽,今年再捐贈8件畫作。香港藝術館首席研究員司徒元傑說這是至樂樓的珍藏,對方也願意慷慨解囊,最重要還是大眾可從畫家身上學習文人雅士的風骨。

至樂樓主人、已故的何耀光是傳奇人物。香港藝術館首席研究員(至樂樓及吳冠中藏品)司徒元傑介紹說,何耀光白手興家,創立福利建築公司後,承辦不少醫院的建築工程。最為人稱道的是石硤尾大火後,他是首批為政府興建臨時房屋及徙置大廈的承建商之一,安頓冬天無家可歸的災民。而他早年有件收藏品,是清代書法家伊秉綬的對聯作品,共寫8個字:「為善最樂」及「讀書更佳」,而至樂樓也因而得名。何耀光收藏的準則,是「先人品而後藝事」,要看藝術家是否具備忠義仁孝。

司徒元傑帶眾人入展廳時,先往櫥窗看明代畫家仇英的《春龍起蟄圖》。仇英與沈周、文徵明、唐寅並列「明四家」,他的畫作真迹流傳不多,司徒元傑說何家的人非常喜歡這件作品,所以第一次捐贈時未有捐出此畫作。此作屬於「起蟄圖」類型畫題,傳統上用以表現時令變更,司徒元傑說香港很多人對驚蟄的印象是打小人,但其實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的時候,看此畫可以想像冷暖空氣交鋒之中,出現了一條翻騰的龍,強風捲起海浪,吹得樹木枝葉搖擺不定。畫中有兩個人物,在樓房平台的人衣袖被吹起似乎有點驚怕,另一人在上層憑欄遠眺泰然自若,這部分獲清朝皇族成員、藝術家的溥儒讚賞說「氣韻生動」、「人物筆法似工而實放,似細而實遒」。

誇張畫法 戰亂尋親顯孝心

說到作品如何見到畫家的高尚品德,必要提明末清初畫家黃向堅的《尋親紀歷山水圖冊》,圖冊共12頁,司徒元傑娓娓道來故事︰「明朝覆亡後,黃向堅去尋找失聯的父母,沿中國西南地區走路到雲南再回到蘇州,共走了一萬多里路,花了一年半的時間。」他說整個圖冊的目標是要突顯畫家尋親的艱苦經歷,所以在作畫中可能用了誇張手法,描寫遇上外族、戰亂等危機,強調自己盡孝之心。而畫中有黃向堅來回蘇州與雲南所見的山水奇景,其中一幅畫上的款識寫道︰「下諸葛嶺,鳥道迂回。危磴逼窄,俯臨大溪。水勢洋溢,不敢注目。彳亍之艱,於斯尤甚。」如此生動的記載、故事與畫風,讓此圖冊成為畫壇佳話。據指何耀光特別喜歡這份作品,因他自幼父母雙亡,未有機會回報親恩,他重視孝道所以也珍重此圖冊。

戴笠獨釣 自我寫照

至樂樓的藏品之中,最著名的是明末清初時期明朝遺民的作品,不少畫家以作品明志,正符合何耀光的收藏標準。其中有四僧,分別為弘仁、髡殘、朱耷(八大山人)和石濤,均因明亡而出家,他們的作品至樂樓均有收藏。今次至樂樓捐贈了髡殘的《雨花木末圖》,未來或能與弘仁的作品並列展示,讓司徒元傑想到著名中國畫家吳冠中對兩人的評語︰「他說看弘仁的畫好像看瓷器,看髡殘的畫好像看陶器。」這並非指弘仁的畫比髡殘的好,反而是各有優美的地方,司徒元傑解說:「看瓷器你看到其清雅,看陶器你看到其古樸,是一種美感、美學。」展品為其晚年之作,筆墨蒼勁,司徒元傑特別提到要注意畫中的點苔技法(即墨點的運用)。髡殘的故事也相當精彩,他生逢動亂時代,因明亡參加抗清,失敗後出家。畫中左下方有人戴着笠帽獨釣,或許是髡殘歸隱大自然的自我寫照。

另一畫家顛道人作品極少,其畫作《山水冊》風格特別,司徒元傑說︰「那時候畫到像航拍的角度是很厲害的,因為他要憑想像去畫。假設他站在其中,他要想像自己飛到不知多少米高,看見的景象應該是怎樣的呢?然後他再根據實物實景組織畫作。當然他可能參考了前人的畫作。」畫中見俯瞰式的環山島嶼,在昔日的水墨畫中相當少見。顛道人生平資料極少,行蹤飄忽,相傳亦在明朝滅亡後成為道士。畫家張大千認為其作品兼有上文提到的四僧之長,司徒元傑解釋︰「4個和尚的畫作風格都是比較飄逸、雅淡的,他也類似。四僧在當時是名畫家,也影響了不少後輩,而顛道人也應該是佛道人家,可能都喜歡這樣的風格。」

結合文學與畫作 呈現理想社會

展廳中有明末清初畫家高簡的作品,《寫陶潛詩意冊》是依陶潛的《桃花源詩並序》等畫成的作品,文中有句︰「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畫作正好呼應此段文字,司徒元傑說兩頁分別呈現了桃花源外和桃花源內的風景,第一頁是仰視左上方洞口的角度,而第二頁是俯瞰屋舍儼然的角度,他續說︰「這作品結合了文學和畫作,很有意思。」藉描繪陶潛詩歌的詩意,呈現理想的社會和境界。

高簡的《江山不盡圖》則更精彩,山水長卷描畫四季景色,連綿不斷,館方特意製作動畫,突出畫中細節如何見季節更迭。司徒元傑的話引領記者們的眼睛在畫作中穿梭︰「春末的部分會見到桃花杏花,到夏天時荷花開了,天氣熱時人們打開門窗納涼,再到秋天時樹葉變得枯黃,人們上山登高,就是所謂的秋山行旅。」至於冬天部分可見大地初雪,旅人忙於卸貨歸家,人流稀少,此部分在牆上動畫得見,想看完整的真迹要等日後的展覽了。

是次為至樂樓捐贈珍品而特設的臨時展覽,展品中尚有蕭雲從的《山水冊》,以及普荷的《山水行草書詩合冊》。現時香港藝術館接收的至樂樓捐贈藏品,由2018年時的355件,增至現時的363件,司徒元傑形容至樂樓「化私為公」。為了普及中國水墨山水畫的美學,以及至樂樓藏品畫家澹泊明志的境界,館方特意製作了動畫和片集介紹更多展品。司徒元傑念念不忘介紹的還包括程邃《讀書秋樹根圖》的枯墨技法,朱耷簽名中「哭之」和「笑之」的密碼,鄺露守城失敗絕食並抱琴而死的典故等。同時香港藝術館亦與外國藝術館合作,將有60至70件至樂樓的珍藏展品會於年尾借到巴黎展出。

● 至樂樓藏中國書畫第二次捐贈珍品展

日期︰即日至8月29日

地點︰香港藝術館3樓外銷藝術廳(尖沙嘴梳士巴利道10號)

網址︰bit.ly/37th4rm

文:胡筱雯

圖:香港藝術館提供

編輯:蔡曉彤

美術:張欲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中國畫 明朝遺民 展覽 香港藝術館 至樂樓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