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招牌真人騷 霓虹M+大放異彩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17日

【明報專訊】拭去塵埃,擦走污漬,兩塊曾經光芒四射的巨型霓虹招牌,即將重新展示人前。

近年街上霓虹招牌不再輝煌,隨法例和時代變迭,熄燈、拆卸、堆填成為不少霓虹招牌難逃的命數。部分「幸運」的霓虹招牌,獲西九M+博物館收藏多年,策展人彭綺雲透露今年尾將以特別方式展示其中兩塊霓虹招牌──不亮燈,不掛起,不翻新,但會把「復修真人show」搬到公眾眼前,展示保育實况。

半公開空間展出 設語音導覽

走在西九文化區,舉目皆是以清水混凝土建造的建築物,無論是內設視覺文化博物館的M+大樓,收納萬千藏品的修復保管中心,又或作為行政總部的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大樓,一概散發着冷峻、素淨、企理得一絲不苟的氣息。與這種高冷格調形成對比的,是將於年底展出、原本於街頭綻放絢爛光芒的霓虹招牌。M+視覺文化博物館香港視覺文化策展人彭綺雲(Tina)預告,今年底,森美餐廳「霓虹牛」及「鷄記蔴雀耍樂」這兩塊M+館藏招牌,將於修復保管中心的半公開空間展出。那是一個嵌於灰色牆身,有一排巨型玻璃窗相隔室內空間。公眾雖不能進內細看,但可憑窗觀摩「復修真人show」:「保育團隊會在裏面修復霓虹招牌,大家可看見招牌如何構造,霓虹管怎樣裝。也會有語音導覽講解霓虹燈的原理,介紹師傅如何使用相關工具。」

不翻新、不亮燈 保留感覺

坊間曾有組織舉辦霓虹招牌展覽,招牌重新煥發光芒,吸引觀展者眾。M+的展出形式卻會相對平實,也相對「暗淡」,Tina拋出幾個公眾或許會有的疑問:招牌為何沒亮着?為何不掛起?為何不翻新?為何不弄乾淨,髹上新油?這些問題,她也常與保育團隊討論:「就像你看一個宋代古蹟、一座古廟,要是它被髹上新油,所用的油漆不一樣,顏色又不一樣,整件事就沒有宋代感覺了。我們就是想保留宋代感覺。如果隨便翻新,恐怕會變成另一回事。」

Tina強調,這並非正式展覽,只是「display」(陳列),又坦言自己也是首次以此方式呈現展品,「要公眾明白箇中意念,是最具挑戰的一環」。那何不待幾年後招牌復修完畢,才來場正式展覽?她說是想打鐵趁熱,「招牌現正處於修復階段,正好是機會讓觀眾看到behind the scene的工序」。歸根究柢,她希望公眾親眼目睹復修過程,會更明白保育的重要。

凌晨封路 花一年拆卸

博物館界別中,霓虹招牌算是新穎的藏品類別,納有這類館藏的博物館寥寥可數,故M+館方近年銳意連結不同霓虹專家,交流保育方法。Tina表示,被拆卸下來的招牌,往往經歷數十年的風吹雨打,狀况本來就不太良好,金屬生鏽,油漆剝落,光管破爛都是常事。所以館方從招牌拆卸、運送,到穩定(stabilize)其狀况,以至恆常檢測,每一環也要小心翼翼。以森美餐廳長達4.5米的牛形招牌為例,招牌原本懸掛於熙來攘往的皇后大道西上方,拆卸範圍剛好與多項交通工程重疊,故館方要與城巴、港鐵、運輸署、環保署接洽,安排巴士改道,凌晨時段封路,並索取夜間建築噪音許可。花了一年工夫,才完成拆卸程序。來到館內,招牌再交由保育團隊勘察,穩定招牌狀况,並因應玻璃管、油漆、鐵枝等不同材質,應用不同的復修手法。

霓虹招牌如一面鏡,其設計、工藝、數量、地域分佈,能反映香港的潮流興衰及社會發展。但自2010年屋宇署推行小型工程監管制度至今,逾千塊違規或不安全的霓虹招牌被拆除。幸運的話,招牌尚且能獲得有心人收藏,只是其尺寸、狀况始終有所限制,即使是M+這樣具規模的博物館,也只是收藏了5塊霓虹招牌。除了即將展出的森美及鷄記招牌,還包括一塊將鈕扣融入設計的裁縫店雙語招牌,以及兩塊中式餐廳招牌。Tina表示,購藏有多重考慮:「M+作為博物館,須考慮招牌狀况,有沒有危險,其代表價值,並從策展角度出發來決定收納什麼藏品。」數年前,儼如佐敦地標的麥文記招牌拆卸,餐廳東主曾邀請M+收藏,結果不獲館方收納。

霓虹招牌只拆不起,街上霓虹盛况不再,Tina興嘆,這無疑是可惜的,「但招牌唔喺度,不代表其重要、文化價值不存在」。當招牌被移到博物館展示,也難免脫離街頭脈絡,「但好處是能令觀眾珍惜、深入了解這種文化,甚至我大膽點說,希望可保護霓虹工藝」。她期望M+隨年累積經驗,日後能成為霓虹修復的先行者,在霓虹研究上出一分力,即使街上霓虹漸漸消散,也可以在另一地方大放異彩。

查詢:www.neonsigns.hk

文:宋霖鈴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