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人鬼恐懼 直面黑暗情緒

文章日期:2021年08月20日

【明報專訊】藝術家陳翊朗的畫作以鬼怪著稱,今次「不要讓黑暗獨自留下」展覽,將主題延伸至「黑暗」。他想說在全球疫情與政治紛亂的時間,不要只說「我很好」而忽視黑暗的情緒。他作品內容比從前深沉,繪畫的不止恐怖鬼怪,還有人背後的陰魂;那些水墨鉛筆描繪人鬼恐懼、逃避、憂傷、驚嚇的眼神表情,懾人心魄。

今次的作品陳翊朗參考大量舊電影,由1940至1980年代的都有,再加想像創作。個展由4幅電影場面主題作品開始,當中Not Even God or the Devil Know How to Handle This參考1974年的電影《恐懼蝕人心》(Ali: Fear Eats the Soul),講述黑人移民工與花甲婦女相戀受盡歧視,陳翊朗把移民工的頭畫成山羊頭,在宗教與神怪學是魔鬼的象徵,同時牆壁上掛了耶穌釘死的十字架。此畫靈感來自陳翊朗親身經歷,他結婚並搬到巴黎後感到自己被當成外人,覺得世界有很多神和魔鬼都無法處理的問題,畫中窘境是藝術家「不知所措」的心理反映。

不同濃度的墨 幻化多變世界

作品特別之處還在於媒介,是以水墨在油畫布上作畫。近年陳翊朗喜歡以水墨作畫,因為它是很天然,「我喜歡那氣味,墨水讓我更自由地畫,更快和銳利地畫出感覺,跟我在心靈上更接近」。他的畫作在香港常被形容為黑白畫,但在外國有人欣賞他作品的黑與白之間有多個層次,陳翊朗覺得水墨是繪畫黑色的好媒介,用冷或暖色、濃度不同的黑墨就可畫出多變的世界。

掛在窗前和牆上的棉布畫則是以塑膠彩畫,方便保存。布的質料輕盈,讓上面衣衫襤褸的喪屍更有鬼魅感覺。作品名為120 Judge John Aiso Street,由8面棉布簾子組成。最初陳翊朗是為一個法國群展創作,他說場地甚似教堂,便聯想到1987年的恐怖電影《沉睡百萬年》(Prince of Darkness),劇中有人群襲擊教堂的場景,把大塊棉布掛起能給觀眾被包圍的感覺。此點與陳翊朗較為人熟悉的壁畫作品一脈相承,觀眾一走出房間就要直面牆上鬼怪,面對陳翊朗繪畫的壓迫感和人物凝視。

陳翊朗正同時於芬蘭赫爾辛基Kohta畫廊展出壁畫《盤古》。從香港個展來看,陳翊朗的作品沒有壁畫般直接,定格在畫紙、畫布、棉布,還有兩件物品圓形地氈及煙支,但有參觀的朋友對陳翊朗說,今次作品比以前更易投入其中。

只想看光芒 壓抑了憂慮

鉛筆畫是陳翊朗10年沒用的媒介,但因為巴黎封城,他留在家中重拾筆桿,共創作16份作品。畫作Supernova參考古老特技攝影的明信片畫成,陳翊朗欣賞當時的人製作恐怖電影和照片時的創意。畫中把頭捧在手心的女人冷靜自若,跟陳翊朗加在她頭上像超新星爆炸的骷髏頭形成對比。陳翊朗透露自己畫一幅畫時多由眼睛開始,因為鬼怪的表情畫不好,會由恐怖變成惹笑,而眼神能讓觀眾聚焦,亦有侵略性。

這習慣也讓他在處理表情時非常細膩。全場最後的作品是鉛筆畫We Must Focus to See the Light,黑暗中一個小女孩燃點火柴,而背後有張蒼老的臉龐,跟他友好的瑞典策展人Anders Kreuger形容臉龐是「黑暗的替身」。對陳翊朗而言,畫作一方面向西班牙畫家埃爾•格雷考(El Greco)致敬,一方面帶出火焰一閃即逝,諷刺只想看着光芒的人,背後都壓抑了恐懼與憂慮。近兩年陳翊朗認為自己畫畫「心態上更純粹」,這次是他認為自己準備好了,向畫廊提出可辦個展,作品更打動人心。

● 陳翊朗:不要讓黑暗獨自留下

日期︰即日至9月18日(周日、一休息)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6:00

地點︰安全口畫廊 (香港仔田灣興和街25號 大生工業大廈3樓)

網址︰https://bit.ly/3g1E4Cz

文:胡筱雯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