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專業醫療護理以外,透過輔助或另類治療,也有助改善病人心理狀况,提升生活趣味,促進身心靈健康,提供更多元化的支援。例如園藝治療,讓參加者重拾掌控生命力的歡愉,享受成為照顧者的滿足感;懷緬治療鼓勵認知障礙患者,運用長期記憶及其他尚存的認知功能。
園藝治療 重掌生活自主感
置身大自然令人情緒平復及心情放鬆。一般園藝活動着重能否成功讓植物開花結果,但園藝治療以人為本,視治療對象的需要和能力為考慮重點,着重參與過程。
植物是治療媒介,透過接觸和運用園藝材料,維護和美化植物、盆栽和庭園,達到預定的治療目標,例如認知訓練、紓緩情緒、促進社交、復健心靈、小肌肉訓練和專注力恢復等。
即使是行動不便的長者,亦可親身照料自己挑選的植物,見證它們茁壯成長的過程,享受成為「照顧者」的滿足感,發揮植物的療癒力量。靈實胡平頤養院(下稱胡平)開辦園藝專業小組活動,團隊評估長者能力和需要,訂立合適的園藝栽種計劃,例如「種出耆情園藝心」,建立植物與人之間一種親密關係,亦讓參加者透過五感,體驗種植帶來的好奇、平靜、輕鬆、紓緩及其他感受,引導他們表達感受、探索,以及增加對身邊人、事、物的好奇和興趣。
園藝治療亦讓參加者重拾掌控自然生命力的歡愉,實踐如選擇盆栽位置,分析不同植物特性,培植種子以及施肥、修剪、澆水和排水等園藝技巧,互相分享心得,增添朋輩圈子的話題,提升自信。
曾經有一個住在胡平的91歲婆婆,患有認知障礙症,需要餵食。院方了解婆婆的興趣,經評估後安排她參加園藝活動小組,培養栽種的興趣,並鼓勵她多做類似握匙舀食的動作,如用泥鏟挖泥、翻土、換泥和栽種等,鍛煉相關肌肉和動作協調。經過約3個月園藝活動小組訓練後,婆婆的手指靈活度和相關肌肉的協調度都有改善,可自行進食,重拾進食的自主感。此外,園藝小組引發了婆婆對栽種的興趣,讓她在學習和實踐的過程中,更多機會聆聽和與人溝通,大大提升她的語言能力。園藝治療對早期認知障礙症患者及抑鬱症患者都有幫助。
懷緬治療 延緩認知障礙
雖然現時未有方法根治認知障礙症,但及早接受適當認知訓練,再配合藥物治療,可以延緩病情發展。根據一項由美國國家衛生院資助、長達10年的研究,針對2800名65歲以上長者安排認知訓練,連續5至6星期鍛煉記憶力、推理能力和處理信息的速度等;結果顯示參與者的認知能力有顯著改善。
認知障礙症首先影響短期記憶,長期記憶較能保存,因此長者記憶可能會停留於年輕時。懷緬治療較常應用於早、中期患者身上,鼓勵運用長期記憶及其他尚存認知功能。懷緬治療多以小組形式進行,透過懷緬舊事引發他們的興趣和參與度,製造共同話題,傾訴集體回憶和快樂時光,提供互動機會,刺激患者的腦功能,減慢衰退。
胡平設有專門照顧認知障礙症患者的部門,提供懷緬治療。社工與長者家屬保持緊密連繫,詳細了解他們居住地區、成長歷程、生活習慣、職業、家庭背景和曾旅居地方等,評估個別長者情况和需要,設計相關活動,紓緩長者的認知障礙及刺激其記憶。經驗告知,大部分長者在接觸舊物件及相片時,例如繡花鞋、舊相機或收音機等,都會興奮雀躍、滔滔不絕地分享往事,過程中不斷運用腦袋,故能藉此減慢記憶衰退。
另外,社工會教導、陪伴長者及其家人一同製作生命回憶錄,有系統地記載如婚姻、事業、生兒育女、畢業和旅行等人生大事,重溫生活點滴,以懷緬治療為基礎展開正面導向,肯定長者人生價值和存在感,改善其情緒。過程中,即使是不太喜歡表達自己感受的長者,經引導下亦可更輕鬆地傾訴心中憾事和心底願望,協助他們表達和傳遞給親屬,增加心願達成的機會,亦增添彼此連繫。
胡平正計劃興建一個結合身體治療和生態治療的生命之園,包含天台農圃和生態治療花園,提供復康治療設施,透過對五種感官帶來的刺激,例如感受溫暖的陽光、活力無窮的魚群、清新的香草香味、悅耳動聽的鳥聲和紓緩身心的綠色視野等,再配合其他個人化的治療如懷緬治療等,讓院舍內長者、認知障礙症患者等得到適切訓練,重塑身心靈健康。但這類設施暫未被納入資助範圍,需依賴熱心人士支持。
查詢:2703 2000
文:袁麗華(靈實胡平頤養院院舍經理)
■音樂會
慈善合唱 籌募經費
靈實司務道寧養院踏入第15年,計劃擴建新大樓增加宿位及改善配套設施,邀得熊熊兒童合唱團舉辦「靈實×熊熊兒童合唱團.用愛擁抱晚晴慈善音樂會2021」,籌募經費。
日期:8月28日(本周六)
時間:晚上7:30
地點:饒宗頤文化館
查詢:2703 3373(周一至五辦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