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第四夜》以疫情為題材,是本地著名劇場導演鄧樹榮受真人真事啟發,以實境、真人拍攝的影像,結合數碼遊戲元素的作品。觀眾以遊戲玩家的視角,與故事主角經歷確診新冠肺炎後的四天,被迫在家隔離期間與家人、男友之間的摩擦。《第四夜》以玩味、輕鬆的手法,從患者的角度反思這場近兩年的世紀疫症,為人際關係帶來的影響,也為停頓已久的劇場表演,以富實驗性質的角色扮演遊戲(Role-Playing Game)再現於觀眾眼前。
遊戲以去年7月的香港為背景,玩家要為一個28歲女患者作出不同決定,而選擇會影響劇情走向,甚至令主角步入死亡。故事中,主角的演員工作不但受疫情影響停擺,更不幸感染新冠肺炎,因醫院牀位短缺需留在家中隔離,同住的家人擔憂被傳染,與男友沒法見面、隔空因瑣事爭吵,在家中無止境地等待,令她自覺變成「生化武器」被社會遺棄,苦悶得每天都恍如隔世。故事靈感來自鄧樹榮在去年收聽電台節目時,有病患向區議員求助的親身經歷。改編莎劇一向是鄧樹榮展現個人風格美學的強項,《第四夜》這劇名自然令人聯想到莎士比亞的喜劇《第十二夜》,鄧表示這次遊戲的文本創作,雖然內容上與莎劇沒有太大關連,但「當時想到《第十二夜》是一齣喜劇,而去年第三波疫情聽到那個當事人的故事,他是第三晚才入院,把這些元素構思在一起,所以取名為《第四夜》」。
觀眾「選擇」劇情走向
遊戲中的「第四夜」是用來交代結局,而玩家在前三夜的選擇會影響最終劇情的發展。外國的影視作品過往亦有讓觀眾選擇劇情走向,如廣為人知的Netflix《黑鏡:潘達斯奈基》,但香港則鮮見相關形式的創作,鄧樹榮稱,「這次的遊戲製作以實境拍攝,團隊抱着拍電影的心態,拍攝幾個版本,讓觀眾選擇,當中最劇場化的處理是加入了變成喪屍的情節」。誇張、搞笑的內容,呼應其名的喜劇元素包裝着沉重的議題,以戲謔手法諷刺對傳染病疫情的恐懼,而在劇情推進時,需要顧及玩家對遊戲發展的期待,「遊戲是需要刺激玩家的好奇心,玩家會選擇平常不會觸碰到的事情,為了尋求刺激,選擇不會太『正路』」。他又指會代入玩家的角度,去揣摩他們的心理,「過程中想像自己作為玩家時,會作一個怎樣的選擇,而那個選擇會有什麼內容呈現出來,這對我們創作人來說,也是有種enrichment在此」。
真人實境拍攝製作遊戲
《第四夜》劇本的敘事結構較以往繁複,令文本難以傳遞太多的信息,在建構人物性格上,要滿足玩家獵奇心態外,如何避免太刻板及平面,以及保持劇情的連貫,也考驗創作團隊說故事的功力。在構思過程中,鄧稱決定視點尤為重要,例如何時以主角的主觀視角,令觀眾投入在角色間的對手戲之中,使遊戲過程的選擇更有代入感和可玩度,演員需要為不同版本演繹數次,習慣後難度不大,反而是在拍攝上如何保持可觀度,在主觀視點轉換至第三者角度的考量更為複雜。遊戲的文本創作與舞台劇本不同之處,鄧樹榮認為在於如何吸引玩家繼續玩這個遊戲,在遊戲趣味和劇情發展之間,需要不斷拿揑箇中平衡,不能讓觀眾只是一直看影片,要有互動情節才是遊戲的精髓,而這次合作的遊戲技術團隊火狗工房給予不少專業建議,「他們在早期構思劇本的時候已經參與其中,如劇情發展到什麼階段要讓玩家選擇,而A、B兩個結局牽涉十幾個選擇的分支。拍攝期間他們亦在現場為導演提供意見,因當中涉及一些technical的計算是由數據去決定,這是他們的專業範疇,只有他們才懂」。對技術團隊而言也是新嘗試,鄧指出,「香港的遊戲設計以animation為主,技術團隊沒有試過以全真人實境拍攝製作遊戲,這次合作帶來一些新的刺激」。
不在限時內選擇 角色會死亡
身為資深的劇場工作者,鄧樹榮在數碼遊戲方面卻是新手,是次跨界利用新媒體技術創作表演內容,也為觀眾提供有別以往的體驗機會,「有些觀眾反映沒有玩過類似的遊戲,要玩第二次才掌握遊戲方法,學會如何點選當中的選項,但亦因他們沒有接觸過,都認為這種新體驗非常有趣,可以體驗不同的人生處境」。《第四夜》的單一結局僅長20分鐘,但要玩畢所有結局則需花上一個小時,而當中的互動方式不限於二選一,有利用360度鏡頭拍攝的場景,玩家需在限時內點選如廚櫃、水杯等相應物品才能過關,鄧認為過程中需要玩家一定的遊戲技巧,「技巧不足,不能在限時內完成選擇,角色便會死亡,也就是所謂的dead end,這種設計與遊戲尋求刺激的性質相關」。
在資源有限的情况下遊戲篇幅雖短,但劇中主角除了在親情、愛情出現問題外,細微至因病情備受鄰居歧視亦描述在內,而區議員這角色也成為要角之一。疫情令人際關係變得緊張,鄧樹榮對此深有體會,「疫情絕對影響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因為病毒令人要保護自己,像見到有人沒戴口罩會馬上彈開,lockdown時每天困在家中,與家人討論煮飯煮什麼這種小事,也很自然發生摩擦」。縱使是健康的人與家人相處時間長,爭吵亦會變多,更何况是染病的主角,鄧樹榮利用自身經驗,透過作品回應世界的慘况。如遊戲中,即使在上一個章節選擇了對家人發脾氣,其中一個劇情的發展是主角與穿著保護裝備的父親及妹妹一起打麻將,以排解情傷,荒謬的畫面表達出家人在口角過後,對彼此關懷仍在,事情再壞也有一點愛。
鄧樹榮:觀眾更有參與感
本地劇場工作在去年因表演場地關閉而受影響,在香港藝術發展局「Arts Go Digital 藝術數碼平台」計劃資助下,《第四夜》以一款影像遊戲的形式,探求新的藝術發展方向。鄧樹榮認為觀眾出席參與是劇場藝術的重要一環,因而找到與數碼遊戲兩者的共通之處,相較單純播放錄像,觀眾更有參與感。「以往有很多人做沉浸式劇場,讓觀眾浸淫在演出之中,香港也有不少人做過。」雖然沉浸式劇場也較傳統劇場表演,講求觀眾參與的體驗,但數媒遊戲是相對獨特、個人的體驗,鄧認為難以跟沉浸式劇場類比,至於如何把是次經驗應用在劇場創作上,他指仍在摸索當中,「需要多些時間把這次經驗吸收、消化,始終在現場看表演和觀看影像的本質不同,拍電影、做game的手法很難放在劇場體驗之中,要讓現場觀眾即時選擇,具體執行上要再思考如何處理」。●
《第四夜》
遊戲連結:4th-night.firedog.hk
(此遊戲只適用於電腦及Android智能手機,配備要求請參閱:bit.ly/3DIkZ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