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照片說故事 舞台攝影留住瞬間魅力

文章日期:2021年09月10日

【明報專訊】策展人陳國慧希望照片讓觀眾明白舞台的想像力。這些舞台攝影照片記錄了舞台上,無論綵排或演出,每一個不再重現的瞬間。6名舞台攝影師提供近3000張照片,大部分未曾曝光,策展人再選100張照片展出,回顧照片,亦是回顧香港表演藝術發展的40年光影。

6個參展的攝影師,分別為謝明莊、關本良、陳德昌、張志偉、曾文通及阮漢威,當中陳德昌已離世,由其他人代為整理照片參展。「舞台攝影在香港是相對邊緣的形式。」陳國慧如是說。6名攝影師當中有些人出版過舞台攝影集,或辦過舞台攝影展,但以資歷最深的謝明莊曾投身舞台攝影約40年計算,這40年以舞台攝影為主題的出版物和展覽,比例上是不多的。

這個計劃並不止於影像展覽,其全名為「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紀錄數碼資料庫暨教育計劃」,由致力記錄香港表演藝術的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IATC(HK))主辦。身兼項目總策劃、IATC(HK)總經理的陳國慧表示,計劃分為「過去、現在、未來」的部分。「過去」是指收集6個攝影師從前拍攝的3000多張照片,除了挑選100張作展覽外,亦會製作成一個數碼資料庫,讓海內外的人都可以閱讀和分享照片。

舞台攝影走位與準備

很多人或者以為舞台攝影是發生在表演期間,舞台攝影師阮漢威說其實不少是在總綵排時拍攝,也是較理想的拍攝環境,因為方便攝影師在觀眾席上走動,如果綵排拍攝不來,就只能在表演時坐在特定座位或某個角落靜靜地拍照。但即使是在總綵排拍攝,對攝影師而言,都只有一次機會,故事前要做足功課。

陳國慧以舞蹈表演作例子︰「他們會先了解舞蹈用什麼方式呈現,即使在排練空間也可事先與編舞溝通,要看綵排,攝影師才知道在什麼瞬間,可以在一個『凝聚』的畫面,記錄該作品的某種精神面貌。」阮漢威也會在技術綵排、平日排練時拍照,跟劇團熟絡就可以去得更加頻繁,例如他曾為老師何應豐的劇團「瘋祭舞台」拍照,他可去看多次綵排,跟團隊相熟,就敢走近到演員身旁拍照,有時以廣角度拍攝,可以更傳神地記錄小劇場、空間較小的表演。

阮漢威約於1994年入行,曾經歷用菲林拍照的日子,後來改用數碼相機拍照,他說兩者分別極大︰「做劇場攝影,你要捕捉的東西是很多的,首先要捕捉演員的情緒,然後是戲劇中很特別的瞬間,有時是一瞬即逝,可能一秒都沒有,但那一秒可能在演出中是很重要的,作為專業攝影師應該要拍到那張相。」如果用菲林拍攝,就要計算菲林的格數,在那個瞬間到來時是否足夠菲林拍攝,加上對焦、光圈等都需要手動處理,難度較高,他說每次冲曬照片時都心驚膽跳。阮漢威說那時要帶備2、3部菲林相機和6支鏡頭,每次拍照後都像賽跑後一樣疲累,揹器材非常辛苦,也令脊椎彎了。

一張劇照決定劇團風格

拍舞台劇照不止記錄表演,甚至可以決定一個劇團的視覺風格。現時以數碼相機拍照,又有拍影片的器材可取代攝影的舞台監督功能,阮漢威認為「舞台攝影愈來愈有自己的個性和獨立性」。他說因為現在的數碼相機測光相對精細,可以更仔細地拍攝燈光的層次,加上有半自動對焦,可以更敏感地捕捉燈光變化。他舉例說,話劇可能有100至200個燈光變化,音樂劇甚至有300至500個,燈光的變化有快有慢,音樂劇一首歌唱到最後,很多時候聚光燈會照在一個演員身上,就要捕捉到這個瞬間;台上燈光慢慢變成紅色,漸變時就要捕捉燈光與台上演員、布景互動變化。

展覽主要部分,分為6區:一人、一時、一地、一瞬、一念、一會,有記錄了重要的角色,或者如歌手黃耀明、何韻詩,演員蘇玉華,兒童文學作家阿濃,舞台製景師傅魯德義等;還有特別的瞬間如演員化妝、在台側等上場、導演讀劇本等時刻;也記錄了漂亮的舞台空間,精緻的舞台布景,有從燈條上往下拍攝的照片,還會在照片中看見表演場地的特色,如香港大會堂以垂直木條砌成的牆壁。陳國慧說特意挑選的「遺珠」照片,都不是些見到有人物角色對話、張力很強,又或負責營銷的同事喜歡的劇照,而是有故事的,「會讓人覺得舞台是很有想像力」的作品。

其中一張照片,是1990年謝明莊為中英劇團的學校巡迴製作《小狗拍拍》拍攝的,照片中可見當時非常年輕的演員李鎮洲,陳國慧請他分享,李鎮洲說照片讓他記起1990年代很少學校有冷氣,演員要穿著一件多毛的戲服表演時很辛苦,但照片中的小學有冷氣,表演時很舒服。謝明莊拍攝的瞬間是李鎮洲向小朋友伸出舌頭,希望小朋友回應他,那是謝明莊非常喜歡的照片。照片就在一個瞬間留住很多的故事。

IATC(HK)請來羅馬尼亞的劇場學者、《瞬間影像︰劇場與攝影》的作者柯迪維.薩尤(Octavian Saiu)介紹舞台攝影,他解釋,「舞台攝影總是在頌揚瞬間的魅力」,而且「就像在生活當中,那瞬間一旦出現,便馬上消失。這轉瞬即逝的本質原本就屬於劇場,也將永遠是舞台演出的特性」。

轉瞬即逝 攝影與劇場相通

阮漢威說︰「如果你好喜歡睇戲,你拎起攝影機,會影得比一個不喜歡睇戲的專業攝影師好,更有感覺。」喜歡舞台的他有自己特別的美學,很多人會覺得拍劇照是要拍舞台上戲劇能量和情緒最高峰的瞬間,但他也喜歡拍攝從高峰回落、一些朦朧曖昧的瞬間。他也很常用變焦鏡拍攝近景和遠景,或者像用菲林時不停換鏡頭,記錄表情和整個表演空間。

在「過去」之後,就是「現在」的部分,是5個攝影師在工作坊「收徒弟」。徒弟們為最近的幾個演出拍照,包括進劇場的《時光》、香港話劇團的《西奧》等,而由於舞台攝影難入行,工作坊反應熱烈,展覽會展示學員的照片。最後是「未來」部分,陳國慧說︰「希望攝影師挑選一張照片,跟10年後的觀眾說香港舞台的故事,他們覺得哪一張相最代表到他們的心聲。」有人揀自己拍攝自己導演的作品,有人揀有關香港歷史的戲劇表演,有人揀與民眾、社會有關的表演。

當中阮漢威挑選的是2014年一次由劇場自由行動舉辦的《六刀︰在黑暗前盛開的遍地紅花》,問他為什麼,他說︰「我選這張照片是想起社區劇場(community theatre),是街頭民眾的戲劇,當時正在演出劉進圖的遇襲事件,表演是即興的,跟整個環境,也就是香港藝術中心對出的空地很有關係。」街頭聚集的民眾,在疫下的城市不再出現,阮漢威覺得人與人之間相對疏離,在劇場表演中人與人的親密性也低了,所以想10年後再拿這照片出來看。「那時我拍了很多戲劇性的畫面,很多特寫和緊縮畫面(tight shot),但我最後選了一張大遠景(wide shot),是因為公共空間、表演藝術和民眾參與是有關係的,三者都是我認為劇場很珍貴的東西。」

■一攝無邊:香港劇場影像展

日期:明日至10月10日

時間:上午11:00至晚上8:00

地點: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0及L1藝廊(石硤尾白田街30號)

網址︰bit.ly/3l6LWnS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