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誰為明星應援?

文章日期:2021年09月17日

【明報專訊】香港的「應援文化」,由以前攜着橫幅燈牌到偶像出現的地點吶喊助威,變成租用車站燈箱、巴士車身,甚至是郵輪船身廣告位來慶祝偶像生日。歌影迷鬥豪華鬥出位,連偶像也要發聲,好言相勸他們勿亂花錢,不如捐出應援金做善事。一剎那風光不但勞民傷財,冷不防香港或像內地一樣,以重拳整治「飯圈」(藝人粉絲組成的圈子)亂象,歌影迷們應援不成反而拖累偶像。

應援本意是為人打氣,哪怕只是一句問候、跌倒時候扶上一把,對於接受者的意義可能更大,ViuTV的《幫緊你應援團》就作了很好的示範。節目設計很簡單,就是為不同的求助個案度身訂做「應援項目」。或許是為了節目效果,看得出個案都經過精挑細選,有典型的弱勢社群例如盲人和玻璃骨病人,也有長期被輕視、但仍然默默努力的霹靂舞者,壘球運動員,肥胖女生和演員等。

有趣的是,無論他們背景多麼不同,夢想卻都很相似——希望感謝一直扶持自己的人,為愛人炮製難忘驚喜,與偶像見面,去一趟旅行,或是讓公眾認識自己的工作和理念等。這些看似微小的願望,沒有幾多個與金錢掛鈎。

《幫緊你應援團》與早前播出的《七救星》頗相似,但前者少了七仙羽(七師傅)的娛樂搞笑元素,卻多了溫情,有幾集都會令觀眾看得眼濕濕——生命在倒數、仍樂觀面對的玻璃骨女孩,其好朋友幫助她完成與偶像樂遊一天的夢想;失明人士希望親親大海,節目安排划艇教練特訓,並與主持陪伴他完成划艇出海的壯舉;不再年輕的演員愧疚多年來令母親擔心,特意在「母難日」當天帶來驚喜,感謝母親支持自己追逐演藝夢想,更送上一張全新的按摩椅,代替她多年不捨丟棄的壞椅(這段贊助商的植入式廣告,確實有點突兀)。母親得知兒子的心意既驚且喜,兩母子的互動親切而感人。

真誠問候和做自己空間

節目由MIRROR成員主持,他們平時是應援的接受者,今次節目為他們調轉身分,除了因為收視有保證,也可以提升他們的形象。但筆者不禁想多了——明星做善舉,究竟是愛還是責任?我們擁戴藝人,多是因為他們漂亮俊俏或者歌精舞勁,並非因為他們扶阿婆過馬路,那麼為何我們會要求藝人在聲色藝之餘,還要在各方面成為社會楷模?當然,歌影迷會模仿偶像的舉動,但如果我們要求偶像要比一般人更有道德,更健康,更有正能量,是否太苛刻?

明星並沒有免受社會道德規範的特權,只是他們和普通人應受到同等對待。他們都是人,在性格、體能各方面未必比一般人優秀,能夠受人愛戴,或許只因為他們剛好有做偶像的條件。如果他們能夠在表演以外引領其他人行善,固然最理想,但我們不應用另一把尺去量度他們。內地近期整肅演藝圈,更要求明星上藝德培訓班,立志通過文藝作品,傳遞政府認可的思想和道德規範。我們不會希望香港推行這種從上而下的意識形態監控吧?

近期看見一些年輕偶像,體力和情緒都透支,為了工作和形象只好「頂硬上」,令歌迷痛心,但亦有人冷嘲熱諷他們食鹹魚不抵得渴。這些後生仔心底的夢想,可能根本不是成為「世一」,而只是作品有人欣賞,工作累了可以休息,閒時可以與家人吃飯,與朋友打波。他們最需要的「應援」,不是天星碼頭的巨型廣告牌,而是真誠的問候和做自己的空間。管理他們工作的公司更應檢討——不苛待員工,不當他們是鐵打的搖錢樹,滿足他們的勞工權益,適時顧及他們的身心需要,這不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嗎?

文:梁慧思

相關字詞﹕梁慧思 幫緊你應援團 明星應援 沙發薯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