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中食事:中秋吃煎餅 韓國女性的夢魘

文章日期:2021年09月19日

【明報專訊】韓國傳統重視春秋二祭,當地中秋節如同過農曆新年,稱為秋夕,公眾假期比香港多兩天,在農曆八月十五日前後多放一天,今年由9月20日放至22日,連着周末變成5天連假。秋夕時家族會聚首團圓及祭祖,是韓國人返鄉的大節日,去年時任總理丁世均特別呼籲民眾留在家中過節,不少人亦因為疫情而沒有回鄉與家人團聚,今年疫情仍然反覆,韓國政府因應中秋節長假,把社交距離限制延長至10月初。疫情令在外工作的年輕人無法回鄉過節,對家中長輩而言是件無可奈何的事,但對年輕夫婦來說,可能是件好事。

韓國家庭在秋夕前一天已開始準備祭祀用的食材,雖然近年已愈來愈多家庭會到超市購買現成的祭品,但有些較傳統的仍會自己預備。如韓國暢銷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中提及,女主角與丈夫和小孩舟車勞頓,由首爾長途跋涉回到釜山的婆家,沒休息一會便忙着準備祭品及晚餐,隔天由早至晚與奶奶忙着做煎餅、揉松餅,身為媳婦的她因傳統上的「責任」,在中秋假期不停做家事,但丈夫的妹妹從自己夫家忙完回來、癱在沙發上休息形成強烈對比,因而令金智英的人格分裂症突然病發,以自己媽媽的口脗斥責夫家差別待遇的不公。《82年生的金智英》在兩年前改編成電影,由鄭有美及孔劉擔綱演出,電影和小說在當地大受歡迎,雖然韓國不少人對女性被壓迫的情節感到共鳴。但另一方面韓國厭女文化仍然嚴重,就如今年奧運,為韓國奪取三金的射箭選手安山,因為方便打理而留有一頭短髮,引起網民厭女的爭議,被斥為「女權分子」而捱罵,可想而知仇女的程度十分激進。而當地厭女的聲音普遍認為「金智英」是女性的無病呻吟,而被網上輿論惡意抨擊。

女權主義和厭女文化

多年前讀到韓國女性主義與法律相關的研究時,發現當地在平權方面一些有趣的現象。為了親美,以及在國際上增加影響力,奠定在亞洲龍頭大哥的地位,韓國政府釐定一些法規令女性得以在社會階級向上流動,如在公營機構的管理層中,要有一定比例的女性擔任要職,但同時男女不平等的問題沒有從根源解決,教育、文化等層面未能與法令同步,一些原本的既得利益者因女性地位提升而受到影響,增加社會在性別議題上的矛盾。在香港的網上討論區中也有類似的厭女文化,但韓國的情况更為極端,令女權主義和厭女情結各自的擁戴者走上激進的兩端,原因紛紜難以一一概括。但不難理解觀眾對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的誤解,因小說中很多層層遞進、對女性從小各種壓迫的描寫被省略,因為這些事情看似瑣碎、微不足道,但被累積起來是種不能承受的重量,可是在面對社會主流對這些問題以理所當然的態度,以「習慣、習俗」蒙混過去時,即使孔劉飾演的丈夫體諒妻子的處境,也沒有為她站出來,金智英只能化身成他人為自己發聲,但現實中無聲的一群依然是多數。

中秋不吃月餅 吃松餅煎餅

準備滿桌食品祭祖是不少韓國婦女的噩夢,金智英與長輩的衝突亦源自秋夕。如此「十惡不赦」的節慶食品,除了一般的水果、燉牛肉、煎魚等外,韓國的中秋雖然同樣是在農曆八月十五,但他們不吃月餅,反而吃的是松餅和煎餅。歷史文獻記載,早在新羅時期(公元前57年至935年),韓國已有慶祝中秋的儀式。日本僧侶圓仁於承和五年至十四年(838至847年)隨遣唐使到中國的見聞,所寫成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校注》中提到:「寺家設餺飥餅食等,作八月十五日之節。斯節諸國未有,唯新羅國獨有此節。老僧等語云:『新羅國昔與渤海相戰之時,以是日得勝矣,乃作節,樂而喜舞,永代相續不息。設百種飲食,歌舞管弦,以晝續夜,三個日便休……』」有研究認為圓仁特別記載新羅韓國的中秋,而沒有記錄唐朝中國的中秋是因為唐代時中秋並非重要節慶,沒有像韓國般大事慶祝,翻查《東京夢華錄》、《夢粱錄》等文獻,至宋代才有記錄民間慶祝中秋的習俗。學者黃濤的文章〈《入唐求法巡禮行記》所載唐代節日習俗考辨〉,分析圓仁的記載發現,新羅國為慶祝戰勝渤海國,而載歌載舞慶祝中秋節三日三夜,而且對其飲食十分講究,要「設百種飲食」,而寺廟準備的「餺飥」和餅食,前者指隋唐流行的湯麵,麵條闊身類似刀削麵,而「餅」則指麵食的總稱,並不限於圓形的餅,可分為燒餅、湯餅、籠餅,亦即煎、水煮和以竹籠蒸的方法烹調。

松餅(又稱松片)色彩鮮艷,是一款以大米粉揉成的糰子包着豆子、芝麻、花生等餡料的甜食,傳統松餅會放在松葉上蒸熟,亦有人以水煮再撈起沾上麻油。像冬至的台灣,有些家庭會習慣全家一起搓湯圓,韓國家庭的婦女會在中秋前夕或當天,一起揉松餅,松餅用上大米粉再混合抹茶粉、紫薯粉或紅菜頭等天然色素,製成外皮,搓揉十分費力。令我想起大學三年級時,與三數名韓國交換生在台灣過冬至,那兩個女生熟練地包湯圓的手勢,或許是從小做松餅練習而來的,而這種「賢淑」的形象也是社會刻板定型女性的一種吧。

現時煎餅用料十分隨意

秋夕所吃的煎餅是韓國傳統的祭祀食品及宮廷料理,與平常見到一大片的韓式煎餅不同,會把食材切成薄片,再沾麵粉、蛋漿煎熟,有些家庭會以翠玉瓜、菇類製作簡單的煎餅,因為要製作一個家族一整天的食用量,而煎煮過程不能心急,否則容易焦掉,單是切片、烹調等處理食材的步驟已十分累人。因此像串煎餅、芝麻葉煎餅這些工序較多的,不是每家每戶都會做來應節。現時煎餅的用料十分隨意,基本上喜歡吃什麼用來做煎餅都可以。串煎餅為了方便,進化至用上蟹柳、午餐肉等較易熟透的加工製品,以較傳統的簡化不少。芝麻葉煎餅似是用芝麻葉當外皮的煎餃,餡料主要用上絞肉、豆腐和洋葱,再加些蔬菜,有人會釀在切薄片的翠玉瓜上,或直接煎成小塊的肉餅,再沾麵粉、蛋漿做成煎餅。今次試做的分量不多,但備料不算複雜,最累的是用中小火慢慢煎熟,而且一直重複同樣的動作,加上韓國家庭大多習慣在地上作業,一整天坐在硬地板上重複煎煮,光是想想已明白「金智英」崩潰的心情。

【材 料】(3至4人份)

雞蛋 3隻、麵粉 適量

芝麻葉煎餅:芝麻葉 20塊、豬絞肉 160克、洋葱 1/4個、紅蘿蔔 40克、京葱 1/4條、豆腐 150克、杏鮑菇 半個、紅辣椒 1至2條(可略)

醃肉調味:糖 1茶匙、豉油 1茶匙、麻油 1茶匙、料理酒 1茶匙、

餡料調味:芝麻 1湯匙、麻油 1湯匙、豉油 1湯匙、糖 1茶匙、蒜茸 1茶匙

串煎餅:午餐肉 150克、蟹柳 120克、翠玉瓜 半條、杏鮑菇 1至2個、京葱 3/4條

​【做 法】

芝麻葉煎餅

1.首先製作芝麻葉煎餅的餡料,豬絞肉與醃料拌勻。

2.把豆腐壓碎,擠出水分。

3.洋葱、紅蘿蔔、京葱、豆腐、杏鮑菇切碎。

4.把豬肉、豆腐和切好的蔬菜加入餡料調味拌勻。

5.洗淨拭乾的芝麻葉切去底部多餘的莖。

6.芝麻葉兩面沾上麵粉。

7.把適量餡料放在葉中,闊的兩邊向中間摺成三角。

※貼士:餡料分量按芝麻葉大小調整,切忌放太多難煎至熟透

8.葉尖的部分向下對齊三角頂端;如芝麻葉不夠,餘下餡料可釀在切片的翠玉瓜一起煎。

串煎餅

9.串煎餅的材料切成長條。

10.材料以牙籤串好,兩面沾上麵粉。

※貼士:若想外觀整齊,串好後可再修剪食材長度

11.打發雞蛋,把裝飾用的辣椒切成粒。

12.芝麻葉煎餅兩面沾上蛋漿,放在熱油以中小火煎至熟透,辣椒粒以蛋漿固定在煎餅上。

13.串煎餅兩面沾上蛋漿,以中火煎透。

文、圖˙ 呂晞頌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