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地想:城市的「幕後製作人員」:由一條鐵看香港的工業政策與規劃

文章日期:2021年09月26日

【明報專訊】考考你識唔識呢條鐵:以下金屬製品大家或許未見過,但對城市運作不可或缺,猜猜是什麼?(見圖1、圖2、圖3)(答案在本版文尾)

說到工業,通常會想到高科技製造業,但原來工業除了貢獻GDP,以上的本土工業製作更是支撐我們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環。隱身於鬧市的工廈有如城市的「後台」,在幕後提供大家生活所需。最近房委會宣布重建轄下4幢工廈為公營房屋,長沙灣宏昌工廠大廈是其中之一。這些「幕後人員」如何供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基建」(material infrastructure)?當工廈要讓地建住宅,這些「幕後製作」將何去何從?

1. 支持城市生活的「幕後」所在:宏昌工廠大廈

在長沙灣港鐵站下車,走10分鐘便到宏昌工廠大廈。宏昌於1984年由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建成,高11層,有逾千個單位,出品包羅萬有:連鎖快餐店的旋風雪糕機、商場的冷氣喉、大學洗手間的水龍頭、竹篙灣的鐵閘、灣仔中環繞道地盤的工具,甚至銀行保險箱的鐵架、政府捉野豬的鐵籠等,支持着香港這國際城市的日常運作。

宏昌地下多是鐵器廠,方便在工場門口上下貨。「一把閘刀最長12呎,很難用升降機搬上樓。」今年74歲、從事磨刀工業60年的盧先生說。他經營全港碩果僅存的磨刀工場,港鐵、電車公司都是其顧客。「他們自設剪板機切割車廂零件,我就幫他們磨剪板機的閘刀。除了我,全港沒什麼人做了,大角嘴那二三十間工場的閘刀都是我磨的。」其他主顧還包括工業訓練學校、懲教署監獄工場、大小鐵器廠,供應餐廳雪櫃門、升降機門、大廈夾住落地玻璃的鐵軌等。

鄰店曾先生為多間商場、醫院、大學提供五金用品,由洗手間水龍頭、政府用的捕蛇籠、野豬籠都有,他笑說:「最近10年在香港去世的,大都光顧過我們的撒骨灰器。」

2. 「香港製造」是日常生活基建:淘寶淘條鐵返來可以嗎?

內地成本較低,改由內地入貨或加工可以嗎?宏昌地下的基合五金承接港鐵站、大型商場、屋苑的電梯、升降機零件維修,東主張先生說:「壞升降機,最急一日搞定,整兩三日已算大件事,零件由市區的商廈、住宅運來,即刻加工完成運走,若運上內地再運回來,就趕不及了。」

至於旁邊的燒煤打鐵工場,不少基建用的工具都來自東主阿常的手,包括中環灣仔繞道工程。顧客除了承建商,還有政府,說不定你家樓下的渠蓋,都靠他打的沙井匙開啓。「疫情下只有一半生意受影響,全因基建沒有停下來。當然內地更便宜,但質素未必有保證,通常要維修都是好緊急的情况,例如爆水渠,不容有失,所以顧客願意買香港製的工具。」

工廈裏的手藝有許多種,如樂器維修。任師傅製造及維修樂器逾30年,獲多間國際樂器廠認可,他笑說全港有六成要修單簧管的人都找他。「多是專業演奏者,如香港小交響樂團的樂手、音樂老師。」樂器價值不菲,由數萬到數十萬元,任師傅自設熔金爐,度身訂做零件,每天都有人帶樂器來「看醫生」,「因此我們在市區選址,方便客人上門」。

材料可「淘寶」,但手藝無法北移,特別是維修保養。曾先生說,宏昌有不同師傅做「風火水電」,「風是冷氣、通風系統;火是煮食用具;水是喉管;電是電箱,各司其職才成就大廈的日常運作。城市的日常維修,需要技藝,是社會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設計、安裝、維修一定要在香港」。大至整幢商場的冷氣系統,小至店舖鐵閘,都要度呎訂做,磨刀的盧先生也說:「鐵器就算由內地運來,都要覆尺修改。」

歐洲有學者提出「基礎經濟」(foundational economy)概念,即供給市民必需品及服務的系統,包括水、電、醫療、銀行服務、食物等。其中包括日常生活基建(material infrastructure),例如供水、電及網路的喉管、電線及相關服務,除了供給民生所需,亦提供就業機會。英國亦有研究指出,疫情下,供應鏈愈長愈脆弱,因此日常生活基建宜植根本地,建議適量增加本土工業產能。香港依賴進口,疫情初期大家由全球搶購口罩,直至多間本地口罩廠投產,供應才見穩定。可見,除了帶來GDP的高科技工業4.0以外,中小型工業亦扮演重要角色,支撐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

最近房委會宣布,宏昌及另外3幢工廈將重建為公營房屋。而觀塘、元朗、荃灣亦有不少私人工廈重建為住宅。解決住屋問題之餘,政策上又如何為民生工業提供適當用地,兼顧日常生活基建?

3. 貢獻不止GDP:有必要保留部分市區工廈?

宏昌讓地建屋的故事,也是全港工廈的故事。早於1990年代初回歸前,政府已計劃將過剩的工業用地改作其他用途。以宏昌為例,配合長沙灣轉型,宏昌的用地1998年已由工業改劃為住宅用地,於2013年再改劃為休憩用地,當年有九成廠戶都是供給本地所需,故有廠戶建議將宏昌再劃回工業用地。當時規劃署回應,隨着經濟轉型及工業遷移,劃回工業用途有違淘汰工業用地的規劃意向,亦會造成環境影響,延長工業毗鄰住宅引起的問題。

據房委會研究,改建宏昌原因之一,是按《消防安全(工業建築物)條例》改善其消防系統不符成本效益。不少早年落成的工廈位於市中心,在鼓勵工廈轉型的政策下(如活化工廈),舊式工廈轉作商貿用途或住宅,可善用市區土地,而長沙灣、荃灣、觀塘等傳統工業區,亦漸漸轉型成為商住社區,成為市民的上車之選。

不過,據《2014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製造業及貨倉用的工業用地仍有一定需求,供應緊張,四成已劃為商貿用途的工廈仍作工業用途。前中央政策研究組亦有研究指出,工廈轉型或重建後,中小企往往因無法負擔租金要搬走,現存工廈是唯一較可負擔的空間。讓地建屋後,支撐日常生活基建的小型工業,可以搬到哪裏?

以宏昌為例,租戶可競投葵涌及屯門兩幢工廈的空置單位,不少東主均表示,製品體積大,搬運不易,而且顧客位於市區,是重要考慮。維修升降機零件的張先生說:「零件要來回市區的大廈,屯門交通不便,現在去大角嘴買材料、加工都方便。」

可否遷至市區私人工廈?「建築格局未必合適,例如每層的loading(活載重量)未必夠放10公噸機器;宏昌的走廊是開放式,可申請打破圍牆,吊運機器上樓;私人工廈打破牆壁前要諮詢業主委員會,而且我們帶着許多機器,又要燒焊,議價能力低,好多業主寧願做商業,未必肯租。」曾先生說。

前中央政策研究組的研究指出,工廈有極仔細的建築要求,例如樓高、通風、每層活載重量等,因此有必要保留一定數量的工廈,作工業用途。《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第五章〈工業〉亦建議保留一定工業用地予製造業。

政府將於洪水橋及元朗南新發展區興建多層樓宇,重置受發展計劃影響的棕地作業。類似模式,可否容納日常生活基建的工業?「若通風等設計切合需要,其實也可以,但我們的客戶大多都是住宅與商廈,分佈港九新界,如太偏遠,送貨、上門緊急維修不易,在市區較好。」曾先生說。

4. Made In Hong Kong的價值:再思工業政策與規劃

由1970年代制定《香港發展綱略》時的討論,到2016年施政報告推出的再工業化政策,都以經濟收益出發。宏昌的例子,也反映社會可進一步檢視工業作為「基礎經濟」的功能。

本土中小型工業以城市為中心,供給食品、生活用品、廢物處理服務,亦可將廢棄物品變為新產品,有助資源循環。而且工業衍生服務相關的高、低技術工作,有助建立更多元化及強韌的經濟體系。例如荃灣西的食品工廠,為天水圍婦女提供包裝工作;另一幢即將重建的業安工廠大廈,為智障人士及年長人士提供自給自足的機會。工廈亦為創業人士、婦女、年輕文藝工作者提供自我實現的空間,孕育創意。

宏觀的工業政策,有助全面發展工業的不同功能。英國於今年3月推出經濟增長政策書,更新2017年的工業政策,香港的工業政策則散見於《香港2030+》、施政報告、財政預算、《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簡稱《準則》)第五章〈工業〉等,涉及工業貿易署、地政署、規劃署等不同部門。其中,《準則》主要是工業用地的供應及選址準則,建基於1996年的「為新工業區及商業園提供工業樓宇」及「制訂規劃指引和設計規範的研究」制定的策略大綱。規劃署每5年進行一次全港工業用地分區研究,檢視私人工業用地的供求,包括市區的製造業及工場,惟宏昌屬房委會經營,今次重建亦來自房委會研究的建議。而沙田科技園、九龍塘創新中心、大埔、將軍澳和元朗工業邨則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管理。工業政策應有宏觀視角,以兼顧不同工業的功能,由推動經濟增長的高科技工業,到提供日常生活基建的工業都需要全面考慮。香港可考慮參考英國,整合現有不同措施,制定宏觀工業政策,確認工業對「基礎經濟」的貢獻,以助各部門互相配合,與時並進,並落實到《準則》等地區規劃指引之中。

疫情下,各國逐漸意識到本土工業的重要性。本地生產亦有助減少碳排放,節省能源,《香港2030+》已提出可持續發展的規劃,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亦承諾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都會,有能力於工業政策與規劃上走前一步,發揮創意,在推動經濟以外,兼顧本地工業的民生供給和可持續發展等面向,例如探討不影響環境的輕工業,可否與住宅或休憩用地並存?工廈裏「幕後製作人員」的技藝、知識與製品,可說是城市的共有資源(urban commons),作為支撐城市人每天的生活基建,也着實有需要植根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空間。

■答案

圖1:牙刷蘇 - 夾住扶手電梯兩旁的刷毛

圖2:沙井匙 - 樓下爆水渠,就靠它打開渠蓋搶修

圖3:閘刀片 - 一組兩片,上下合攏切割,最長達12呎(即兩個MIRROR的Stanley那麼高),大家每天坐的港鐵、電車的車箱鋼板,都靠這種刀片切割

文、圖˙伍美琴(中大地理與資源管理學系教授)、黃熙麗(研究助理)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