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喪偶 有苦要說出口 強忍可致身心症 善別輔導破困局

文章日期:2021年10月04日

【明報專訊】來到人生下半場,死亡是必修課題。大家可能已出席過許多親友的喪禮,以為自己早已看化了?如果離開的是陪伴自己半個世紀的身邊人,是否也能看化?

失去老伴,對長者打擊很大,但有苦卻不知如何說出口!若不正視,可能導致身心症、抑鬱症等問題。

莫先生結婚50年,莫太突然發現患上末期癌症,在不足3個月內離世;其中有1個月莫先生因病入院,出院後趕到醫院見太太,誰料已是最後一次相見。莫先生失去摯愛,情緒低落,不捨和自責令原本風趣幽默的他變得沉默寡言,更出現失眠。朋友來探望,從他的表情已能看到他的哀痛,曾經接受善別輔導的朋友就建議他去求助。

入院32天 內疚無法照料病重妻

喪親的傷痛,不單來自懷念,也有內疚和遺憾。莫太確診末期癌症後決定不接受治療,回家寧養,本由莫先生照顧她的起居。惟在這「十萬火急」時候,莫先生也突然因病入院,一住就住了32日,「因為肺炎痊癒後,又發現肺積水,塞了渠要通渠。錐了一次抽肺積水以為好了,很開心打電話給太太,怎知醫生說失敗了又要錐第二次」。出院期一拖再拖,他覺得自己當時好像欺騙了太太。

善寧會善別輔導員阮慧敏指,莫先生當時除了身體上的病痛,還有心理上的無助感,「在最關鍵的30幾天無法照顧太太,他很責怪自己」。在輔導中,阮請莫先生仔細分享那32天的經歷,從而認識自己的情緒,肯定自己辛苦的感覺,也擴闊看這件事情的角度。回想那32天,由兒子的女朋友照顧太太,而且相當妥貼。當太太情况惡化、危急關頭時,也叮囑兒子要娶女朋友。莫先生說:「怎想到能找個女孩子,未嫁入家門已肯為你照顧重病的家人,清理大小便、清理家居、煮飯?」莫先生回想,雖然自己無法照料太太,但患難見真情,得到了一個好媳婦。

回憶泉湧失眠 深呼吸放鬆

失眠亦困擾莫先生。阮慧敏指喪親者常常會失眠,因為白天張羅喪禮後事,沒空想其他,晚上睡覺時,腦內就會有很多片段浮現,莫先生表示:「(回憶)會自動彈出來!」阮指,這樣令喪親者很辛苦,「他很想睡覺,叫自己快點睡,不要再想了,但這樣令人更焦慮,反而更難入睡」。因此她首先安撫莫先生,失眠其實正常不過,就算是沒有經歷喪親的人,睡覺時也會有很多思緒;同時教他以深呼吸放鬆,「就算回憶不請自來,也可以靠深呼吸專注在自己身上,令人平靜,慢慢身體就會回應,放過我們」。莫先生經過反覆嘗試和練習,慢慢「有覺好瞓」。

與妻珍藏剪報 重看心傷

退休前從事傳媒工作的莫先生,以往一直為太太讀報,太太亦會剪下值得看的新聞,標記着「要睇」提醒丈夫不要錯過,莫先生把剪報一一收藏。太太離世後,莫先生重看剪報都會很傷心,因為每一張剪報都記錄了他和太太緊密的互動。阮請莫先生帶剪報來一同回顧,她形容:「回顧時我會承托着他的情緒,就如下雨天我會在莫先生身邊張開傘,為他擋一擋雨。」她指很多人不敢去看和觸碰親人遺物,怕勾起收藏在內心的情緒,一旦抒發出來,不知怎麼辦,而輔導就給予他們一個私人空間,又有寧靜和包容的環境,表達一些在外面不敢表達的情緒。

心病還需心藥醫,輔導是其中一種「心藥」。不少男士害怕與陌生人「談心」,但莫先生卻未有被嚇怕,認為自己當時有如走進掘頭路,既然朋友建議一個方法打破困局,他很樂意去嘗試。阮慧敏表示,在幫助喪親者懷念親人的片段時,不止把事件說出來,而是引導他多表達感受,也有療癒作用。現在莫先生可以從容地分享珍藏的剪報,更不時透過剪報懷緬妻子。

憂子女擔心扮無事 怕聽「老人院」

晚年喪偶,失去的不止是老伴,還有身心支柱,莫先生形容「整個思緒就像被拋下大海,浮沉中全失去方向感」。阮慧敏指,喪偶對長者影響很大,尤其是兩人感情愈要好,哀傷愈難渡過。有子女會較易復元嗎?「因為不想子女擔心,長者通常都不會跟子女說太多,將情感收埋。」另外,有身體機能障礙的長者,以往由老伴打點起居生活,當頓失照顧後,會害怕聽到「老人院」3個字,因此即使身體不適也會撐着說「無事」,怕被送到老人院。阮指出,男士的挑戰更大,除了較抑壓情感外,若過去妻子照顧得非常體貼,「家頭細務都不懂,變回一個小孩一樣」;出街若見到別人一雙一對,就會覺得淒涼,變得不想出街,但待在家中對着老伴的遺物,睹物思人,進退兩難。

壓力和困擾隨着另一半離世「殺埋嚟」,增加長者患抑鬱症的風險,甚至出現輕生念頭,「一般人(在喪親後)可以重新投入工作,貢獻社會;但長者大都已經退休,有時他們會想,社會不要我,屋企又不要我,又記掛着走了的老伴,不如死了別負累家人」。因此,阮提醒,如果在喪親後哀傷之餘,還出現身體不適,如胃痛、頭痛,求醫又找不出問題,就應尋求心理協助,「有可能是身心症,很多時身體不適跟情緒有關,梳理好情緒,身體問題就會處理得到」。

阮慧敏提醒,家中長者喪偶,家人要多主動探望,當察覺不妥就找人幫忙。她們接觸不少個案是子女代為申請服務,有些會親自陪同輔導,或透過電話了解進度,了解往後如何繼續支援長者。惟長者未準備好就不要強迫他,「每個人的步伐都不一樣,最重要是陪伴」。

註:直至今年底,善寧會社區善別輔導獲香港賽馬會資助,毋須收費

查詢:2725 7693

文:李欣敏

編輯:林曉慧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輔導服務 長者喪偶 善寧會 抑鬱症 身心症 人生下半場 善別輔導 喪偶 長者 每日明報-健康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