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臟腑陰虛 徵狀用藥大不同 秋天潤燥 過滋膩傷脾胃

文章日期:2021年10月25日

【明報專訊】入秋後天氣逐漸轉涼,乾燥多風,容易出現口乾、喉嚨乾涸、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等不適。相比起年輕人,年長人士體質有陰虛的傾向,更易受到乾燥天氣影響而出現燥證。通過養陰、潤燥、生津,可以減輕天氣乾燥對身體的影響。但要留意補陰不宜過於滋膩,以免妨礙脾胃功能。

進入涼爽多風的秋冬季節,相對濕度下降,我們身處其中亦會受乾燥天氣影響,常見口咽乾涸、皮膚乾燥痕癢、眼睛乾澀、大便乾硬的問題,反映體內津液不足。陰虛津虧的狀態導致陽氣相對偏亢,形成「陰虛生內熱」的虛火,可見喉嚨痛、牙肉腫、煩躁、盜汗、手足心熱、多夢易醒的表現。這些因陰虛津虧而出現的乾燥、虛熱內擾問題,中醫統稱為「燥證」。

年過四十體質偏陰虛

《黃帝內經》認為「年四十,陰氣自半」,踏入中年,體質上有陰虛的傾向,隨着陰、精、津、血的衰少,不少人都會開始感到容易口乾、皮膚乾,身體沒有以前那麼潤澤。這種感覺在秋冬時分變得更明顯,中醫可透過養陰、填精、補血、生津的方法調和陰陽,改善陰虛對身體的影響。

在臨牀上,不同臟腑陰虛證會有不同典型徵狀表現,所用的藥物亦不同。肺陰虛者常見口咽乾燥、乾咳無痰,或感覺有痰黏在喉嚨但難以咯出,治宜養陰潤肺,常用藥如沙參、貝母。心陰虛者常見煩躁不寧、心悸、多夢易醒,治宜滋陰寧心,常用藥如百合、柏子仁。胃陰虛者常見多食易飢、口渴,治宜益胃養陰,常用藥如玉竹、麥冬。肝陰虛者常見眼睛乾澀、指甲變薄變脆,治宜滋養肝陰,常用藥如山茱萸、枸杞子。腎陰虛者常見骨蒸潮熱、盜汗,治宜滋腎育陰,常用藥如熟地黃、石斛。

脾胃不佳 忌用黏膩補陰藥

每種中藥都有特定藥性及副作用。就補陰藥而言,它們有養陰生津作用,但這些藥物性質都比較滋膩黏滯,如不當或過量使用,有可能妨礙脾胃運化,造成胃脹脘痞、消化不良。因此在秋冬養陰時,一定要顧護脾胃運化。如果本身脾胃功能欠佳,常出現食慾不振、胃氣脹、腹痛腸鳴、泄瀉等毛病,就要避免過量使用質地黏膩的補陰藥,如熟地黃、大棗。即使已進入秋冬,但天氣仍然和暖潮濕時,也要因時制宜,慎用滋陰,以免加重脾胃負擔。

外感初期不宜補陰

此外,患外感疾病期間,特別是在外感初期,亦不適宜使用補陰藥物。中醫認為治療外感病宜「發散」來及時驅逐病邪,補陰藥物會妨礙發散過程,容易留邪影響治療。不過到了外感熱病後期,患者體內病邪已基本消失,但因為患病期間的消耗,容易造成口乾、乏力等氣陰兩虛狀態,此時便可以因應病况適度補氣養陰,以作善後。

■秋日飲食:打邊爐、BBQ不宜過密 多吃蔬果補水分

踏入秋冬,由於陽衰陰盛、氣候乾燥多風,日常既要避免性質寒涼、生冷的飲食,例如凍飲、雪糕、沙律、刺身等,以免助長陰寒,損傷體內陽氣;同時也要謹慎食用性質溫熱助火的食物,如牛羊肉、辣椒、薑、蒜等,防止耗傷陰津。打邊爐、燒烤適可而止,次數不要太頻密,點選食物亦不宜過分辛熱刺激。如要食用辛溫、燥熱食物,務必留意要多飲水,以及多吃蔬菜、水果等含水量豐富,具滋潤作用的食物。

多飲水有助補充身體水分,但飲水並不等於中醫的養陰。中醫「陰」的概念不止是解作水液的意思,還包括有滋養、潤澤作用的物質,這些物質需要身體自行代謝製造,不能通過飲食直接補充。故針對平日即使經常飲水,或努力維持多菜少肉,但仍然出現陰虛津虧者,需要調整體內臟腑如脾胃、肝腎等功能,使陰自內生。

充足睡眠助養陰津

起居作息方面,要保養陰津,擺脫燥證,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休息(成人每天宜有7至8小時睡眠),以調和陰陽。睡眠不足會導致陽亢陰虛失調,常見煩躁、口乾、生暗瘡、生痱滋等。此外日常也要注意避免過度操勞,如長時間用眼勞神,可造成「久視傷血」,血虛精虧者容易頭暈眼花、心悸、早醒。長時間用嗓,可造成口咽乾燥、喉嚨痛、聲沙的陰虛肺燥表現。平日情緒容易焦慮緊張者,建議要嘗試學習自我放鬆,和習慣以平常心看待事物。否則若經常處於毛躁不安的狀態,也容易耗損陰津,釀成陰虛內熱。

按摩有補陰作用的穴位,有助調節臟腑機能,促進陰精津血的生成。常用穴如位於下肢的血海、陰陵泉、三陰交、照海,還有位於背部的肺俞、膏肓、腰眼。按摩時可用中等力度按揉每穴1至3分鐘,至有痠脹感,每日1次。

養生食療方面,針對紓緩燥證,所選材料宜以清潤而不妨礙消化為主,如百合、沙參、麥冬、雪耳、無花果,輔以有健脾、幫助消化作用的材料,如淮山、茯苓。一般情况下,要慎用滋膩礙胃的補藥,建議沙參百合淮山瘦肉湯。

養陰湯水

沙參百合淮山瘦肉湯

功效:養陰潤燥

材料:北沙參20克、麥冬15克、百合12克、南杏12克、淮山30克、陳皮6克、瘦肉適量

製法:瘦肉切開、洗淨、汆水;其餘材料洗淨。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小火煮2小時,調味後即可飲用

文:邱宇鋒(註冊中醫)

編輯:王翠麗

facebook @明報副刊

明報健康網:health.mingpao.com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