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離元宇宙Big Bang有幾近?——專訪科學家許彬

文章日期:2021年10月31日

【明報專訊】什麼是「元宇宙」(Metaverse)?在facebook宣布改名為Meta全情投入元宇宙的一刻,這忽然成為人人談論的一個熱門問題,香港科技大學計算媒體與藝術教授、芬蘭赫爾辛基大學NOKIA數據科學講座教授許彬就似預知一般,早一個月已集合研究各個領域的學生,寫出All One Needs to Know about Metaverse的學術文章,盤點這些年來的網絡發明與技術,並估計:「元宇宙看似仍是遙遠未來,但在延展實境(Extended Reality)、5G、人工智能等科技湧現之下,已離我們的網絡世界出現數碼宇宙大爆炸不遠了。」

虛擬與現實 無縫結合

由電腦、WWW(World Wide Web)面世走到現在,寫過Xanga、玩過Pokémon GO,又可能聽過NFT、以太幣近日炙手可熱的話題,我們每隔些日子就迎接一些新科技,也許已不自覺走到新紀元的入口。有說facebook大sell特sell什麼虛擬開會是為避開醜聞,也有人認為「元宇宙」只是個「掠水」新名堂,但在科學家眼中,這並不是一個虛無願景,文章實際地提出建立元宇宙究竟需要什麼軟件、硬件。許彬接受專訪,當被問及如何定義我們已步入元宇宙,他形容就像WWW初出現之時,「有人會說只有文字的網頁便算是World Wide Web,也有人會認為到現在才算完整」,按科企宣傳需要、發展方向、科研申請資金等等,各取所需。記者跟他坐在咖啡店,他解釋在研究團隊描述的元宇宙裏,我們都會有個Avatar(虛擬化身),這邊一桌坐的是真人,那邊一桌可以坐着Avatar,長情地仍在玩《動物森友會》的記者想像,可以邀請遊戲中的NPC(電腦角色)、從不收工的西施惠來食個tea,她會立體地坐在我面前,旁邊是移了民的好友用他的Avatar到場與我「碰面」,元宇宙不只虛擬世界,而是虛擬與現實能無縫結合。

唓,即係AR、VR啦,AR是如Pokémon GO裏,虛擬跟現實重疊互動;VR便是當用家戴上眼鏡,會在虛擬與現實之間彈出彈入,選擇進入虛擬世界,便與現實隔絕。《時代》雜誌9月刊登蘋果CEO Tim Cook訪問,他認為咪搞咁多嘢喇,「我不用這些花臣叫法(buzzwords)」,只會照叫AR;對於用家可創作遊戲的虛擬平台Roblox,創辦人David Baszucki今年1月就稱公司是元宇宙的「牧羊人」;宇宙大爆發需要一個奇點(technological singularity),許彬說,而對朱克伯格而言,奇點或許就是他提過要賣出1000萬副Oculus VR頭戴裝置的目標,「就像一些App的成長,他相信到達某個催化點,用家數量就會突然增加得很快」。科企各有策略,「視乎他們的商業模式,如fb比較着重社交網絡,VR就好啱佢;Google性質不止是虛擬世界,它的地圖、導航都與現實有關,就未必會經過發展VR的一步;又如騰訊靠遊戲賺錢,它的元宇宙可能便從遊戲開展,每間公司都可以在元宇宙有個角色,但大家業務的起點會不同。」

許多科技已ready,只差在裝置

許彬會說,元宇宙是AR、VR的發展再進一步,而「不同星球在一個宇宙,就叫Metaverse。」facebook改名的動作令元宇宙討論更熱烈,不過這個宇宙的終極進化,是裏面有很多個世界,或許有Meta的一個,Google、Roblox又有它的一個,而Avatar能游走於不同世界之間,「在一個世界做生意,到第二個世界都可以做生意;在這個世界擁有一些錢如虛擬貨幣,到別的世界都可以用」。他問記者,「如果有個Metaverse,你最想做到什麼?」「嗯……去旅行吧。」他回答:「就像Matrix那樣,人在這裏,意識在別處,入了別個世界。」科幻小說、電影總象徵人類對未來世界的幻想,講來講去咁多年,吹水咁吹,問教授,「你覺得我們離Big Bang有幾近?」「我當然會話畀你知好近啦,哈哈」,他笑說元宇宙定義闊些,科學家能有些實例用來申請funding也容易些,然後正色又說:「講真都差唔多,許多科技已ready,只差在device(裝置),就好似我們十幾年前沒智能電話時,有了第一部之後,就發展得很快。」空想無用,研究團隊切實討論構建元宇宙的八大技術支柱及六個需要考慮的範疇,另文再談。

文、圖˙曾曉玲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