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sign Miami演繹人與自然關係 設計藝術定位逆轉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03日

【明報專訊】相比起藝術界,實體設計展的回歸相對較早,如衍生自米蘭設計周、早於去年9月舉行的Milano Design City便是一例。恰巧不少設計展也是在疫情回落時舉行,部分活動由國際級別轉為城巿活動,減少疫情對實體展的影響。剛於巴塞爾舉行的Design Miami,是緊接巴黎及米蘭兩大家俬展後的大型設計活動。

探討人的本質與世界觀

今屆巴塞爾版本的Design Miami,以Human Nature為主題,由前M+博物館設計及建築首席策展人,現任Het Nieuwe Instituut館長兼藝術總監陳伯康(Aric Chen)主理,他將於今月舉行的Design Miami上海版本後卸任策展總監一職。疫情的爆發跟環境生態的變化不無關係,主題拆分為Human及Nature兩者,反思和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

「另一方面,亦可以將主題視之為一個整體概念,探討人的本質,以及我們的世界觀,引領我們走到今時今日的局面。其中一個原因,是西方文化過去500多年來的人本主義(anthropocentrism)的影響。改變人與自然的關係,並由人的本質着手,是今屆設計展的基礎,看看設計如何左右大局。今屆主題界線較為寬鬆,是希望參展單位能更自由地以自家角度演繹主題,帶來更豐富的討論。」Aric說。

今屆Design Miami合共有27家設計廊參與,同時有14個古董設計展。最矚目的是位於會場入口的展覽,由多媒體體驗設計廊SUPERBLUE策劃,將Studo Drift的燈光活動裝置Shy Synchrony,藤本壯介建築設計事務設計的可隨意躺坐裝置Forest of Space,以及Therme Group及MindMaze主理的冥想活動及神經科學(neurotechnology)合一,為參觀人士提供一個心靈休憩空間,貼合大會主題。

各個參展設計廊一如Aric所言各自演繹主題,如由前Design Miami執行總監Rodman Primack負責的設計廊AGO Projects,展出由Tatiana Bilbao、Myungjin Kim、Tony Marsh、Mestiz及Luis Úrculo等大多以墨西哥為基地的設計師作品,展現出有別於西方的設計視野。其中Myungjin Kim設計的Paradise系列以陶器捕捉當地的異國風情,Front Design與Moroso合作的躺椅Design by Nature將森林地貌與梳化結合。Objective Gallery則展出由Atelier V&F設計,看似將北極熊與家俬結合的Revelation of Gaia系列。除了直面大會主題的作品,展內亦有不少有趣收藏品,如Converso便以AMERICANA / Industrial Design of the 1940's為題,展出一系列名師早期設計的電子用品,如收音機及風扇等,與其他設計廊的作品大不同。

展內亦有不少呼應主題的企劃,如由Mathieu Lehanneur主理的State of the World,整合全球約140多個國家在2020年的1至100歲的人口分佈數據,立體打印成實心鋁製人口金字塔,呈現世界變化如戰爭、疫情等對人口帶來的衝擊。

網上平台推動新秀作品

一如其他設計展及藝術展,Design Miami亦面對疫情帶來的衝擊。Aric Chen於2019年接手策展總監一職,其後疫情來襲,不少企劃需延遲或更改,如推出輕巧版本的Design Miami Podium展覽,精選作品送到展場,減輕防疫措施的限制,亦首次推出DM/BX網上平台推動新秀作品。Aric認為藝術展與設計展處理疫情的策略大大不同︰「以今屆米蘭設計周為例,將展會的規模縮小分散成地區活動,令活動更集中,這可以是疫後的做法及預測。當然大家亦可以回到疫前的規模,但需要改良現有的執行措施,也需要時間發掘新的模式。」對比起來,藝術展回到疫前規模及模式的可能較大,設計展本身也有設計的特質,業界會作出反思而可能作出較大改動,實驗新的方式來改變現况。

「若從一個『較挑釁』的角度來思考,設計本身以商品為原點,藝術則是以意念先行,不過近年這種逆轉關係漸趨明顯,特別在展覽會範疇,藝術漸漸成了商品,設計則遠離商品的軌道反以概念先行,如社會設計、前瞻設計(speculative design)等。如果你認同這個轉向,設計比藝術更以社會為依歸,設計展會比其他行業的展覽更偏向作出新嘗試。」

文:Dawn Hung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藝術 巴塞爾 每日明報-Life &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