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悄悄消失? 展現香港裁縫光輝歲月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05日

【明報專訊】香港值得自豪的事多的是,一般我們可能會說金融業、購物天堂、美食之都等,還有我們常常掛在口邊的工作精神。不過,有一樣東西可以代表我們的工作態度,卻鮮為本地人所知,便是裁縫業了。本地裁縫業曾盛極一時,蜚聲海外,不少外國名人政要均會到香港訂做西裝,包括多位美國總統與巨星,無意間也側寫了地緣政治的風雲變遷。南豐紗廠即將舉行相關的展覽,策展人鄭天儀說,希望藉此機會令大家留意這個正在「靜悄悄消失」的行業。

「香港裁縫業的世界地位很高,年輕人或者我這一輩人,未必知道本地手做西裝有多輝煌。」鄭天儀說,去年看到林作在社交媒體自誇身上的意大利西裝有多名貴,言語間似乎對香港西裝不太看上眼,激發她想了解更多本地裁縫業的興衰,後來向南豐紗廠發計劃書,對方一口答應,便促成了今次展覽。

過去半年,鄭天儀走訪了多個本地頂級裁縫店,始知昔日業內分三大派﹕廣東派、上海派、印度派。而她訪問過的Sam's Tailor,便屬印度派。上世紀印度發生政變,部分裁縫便走難到港,包括Sam's Tailor的創辦人Sam Melwani,開啟了裁縫業光輝的一頁。這間洋服店位於尖沙嘴,或不為本地人所共知,卻招待過多位歷史巨人,如尼克遜、克林頓、奧巴馬等美國前總統,而米高積遜與其妹Janet Jackson亦曾造訪此店。近年有荷李活明星來港,也暗中到此會一會這裏的裁縫。

美國前總統巨星曾造訪

「因為外國人在香港訂做洋服,都是說英文的,而香港與上海裁縫都難以用英文溝通,而印度人就懂英文。」鄭天儀稱,現在Sam's Tailor已到了第三代傳人Roshan Melwani手上。他致力改良西裝,如西裝褸口袋有內置釘好了的袋巾,輕輕往外一反,袋巾便豎立在口袋上,免得匆忙間忘了帶袋巾,失了體面;又如有些西裝褸內有多達5個暗格,可放電話、尿袋、銀包等,可按需要訂做更多暗格。「一開始與Roshan見面時,他便說他每日都與父親吵架。他常常想改良西裝,但父親卻希望他好好做西裝,不要搞那麼多事情。」Roshan希望西裝的設計能夠因應時代,更加實用,故常與傳統的父親意見不合。

由於以前內地戰亂,不少上海裁縫也南來到港。鄭天儀表示,上海派裁縫以精緻為主,繼承這套「奉幫」格調則有詩閣(Ascot Chang)。昔日金巴利道西裝店夾道,唯獨詩閣一家專做恤衫,經過六七暴動後,詩閣一度在紐約開分店。後回來發現香港經濟不景,其他西裝裁縫紛紛兼營恤衫,於是詩閣也轉型兼營西裝褸,愈做愈好,更並列為四大裁縫,曾獲美國前總統喬治布殊、NBA球星Grant Hill、影星里安納度狄卡比奧、已故建築大師貝聿銘等造訪,近期則為MIRROR成員Anson Lo與Edan Lui的劇集角色訂做過西裝(圖4)。

堅持補換惜物

到過詩閣紅磡廠房參觀的鄭天儀說,廠內有整個房間載滿客人身形、布料喜好的檔案,資料長達10年,當時看到令她有點驚訝。她提到,詩閣仍保留補換衣領、衣袖的服務,如店內恤衫價格約1000到2000元,補換則大約300元,對裁縫師傅來說,很不划算,不過全因師傅與老闆都有份執著,「很多裁縫都不想做補換,但因為他們認為惜物是以前很好的精神,故希望保存下去」。這些經歷時代變遷的老裁縫們,現在都已年屆七八十歲了。

實力不輸印度、上海兩派,廣東派則靠效率取勝。鄭天儀指出,越戰時洋人軍艦途經香港,發現在香港訂做西裝、軍服,只需三分之一價錢,最快甚至一兩日可以完工。軍艦可能只在香港停駐一兩日,「裁縫晚上上軍艦度身,回店內趕工,早上便可交貨了……價錢便宜、質素好,最重要是夠快。」鄭天儀說,這種工作精神,就與整體香港人一樣。

疫下缺遊客少會議 重創生意

不過,這個光輝行業,縱使捱得過上世紀的風雲變幻,卻難以招架近兩年的考驗。

「2019年的運動,對他們影響很微,反而疫情對他們打擊才大。他們的西裝主要由遊客訂做,現在出名所在卻變成負累,他們正在靜悄悄地消失,因為捱不住了。現在本地沒什麼會議要開,很多都變成ZOOM了,加上他們的地點在中環一帶,租金昂貴。我們收到很多裁縫的信息﹕『過了疫情,很多裁縫店都沒了。』從針線中可以看到,很重要的香港精神,即是平靚正,還要快,但一個疫情,他們也捱不住了。」

由鄭天儀策展的「土生洋相﹕香港手工西裝發展史」,於本周五至本月28日在南豐紗廠地下紗廠坊舉行,當中展出許多與裁縫有關的展品,如衣車、經典西裝,還有每個老裁縫學師時都睡過的8呎工夫枱等,屆時更有詩閣第二代掌門人張宗琪出席講座,讓大家步入香港針線世界。

「不知道做完展覽之後,他們消失多少。他們的願望是,希望香港人在香港做西裝。」鄭天儀說。

文:鄭智文

編輯:歐陽德智

美術:謝偉豪

相關字詞﹕展覽 裁縫業 裁縫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