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談:識於微時 理念一致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15日

【明報專訊】梁萬福、伍杏修和梁錦滔「做𡃁時就認識」。3人從工作結緣,一直是社會上的活躍分子,推動病人活動,參與自助組織。伍杏修和梁錦滔在職場合作多年,也遇上意見不合、拍枱爭執的時候,慶幸彼此理念一致,即使偶然步伐不一,但都一同向着社區服務的目標進發。

■福:梁萬福

■滔:梁錦滔

■修:伍杏修

修:我未入復康會前,在一個喉癌病人互助組織新聲會工作,因工作關係認識梁醫生(梁萬福)。

滔:我在工作上合作之前已在活動中認識他。

福:在民協!民協深水埗區的活動,當時你是民協區議員。

滔:對,但在工作上合作就是復康會時期。我當時主要負責腦科疾病的復康工作,中風是腦科疾病其中一種,而梁醫生在聯合做中風治療,我們就常常捉住他。

我們(指和伍杏修)剛入職做社工時已是同事,當時在女青年會做社區工作,真是做了幾廿年同事。

修:我們在女青年會一起實習,但在不同單位。由1970年代末一同實習,到大家畢業後在女青年會做社區發展。不久後他轉做青少年工作,我就做病人工作;後來在1993、94年又在復康會重新遇上,就一路做到退休,退休後又一起搞民社,真是一份緣分。

滔:我本身做社工,鍾情於推動社區服務,成立民協社會服務中心,就是想處理社區貧窮問題;但後期希望擺脫政治色彩,所以中心成立10年之後,改名為民社服務中心;慢慢轉換董事會內的議員,用現在說法是「洗牌」。換掉舊人,就要找新人入局,當然第一時間想起老友(伍杏修),因他有管理機構經驗,當時大家還未退休;然後陸續找到快將退休的社工加入,全部換走參政人士。

福:你們在整個機構內的角色是怎樣?有職銜,又有行政管理任務,但沒有薪金?

滔:他是董事會主席,我是總幹事,要畀個名自己。我們有職位,要返工,當然是無薪;就算義工,也不是得閒幫下手,是有角色、有功能。

修:我們的管治其實與其他NGO無異,但比較有彈性,因為我們的董事大都是退休社工,所以想法、看法都會差不多,都是希望empower、facilitate街坊,自己的問題自己解決,我們的理念相近。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