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以玉為貴 春秋戰國古玉 見證群龍之爭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24日

【明報專訊】中國宋元明清出產不少精緻的瓷器古玩,珍罕貨色往往以天價成交。而古玉的歷史更悠長,有些甚至遠至春秋戰國,即是孔子的時代。孔子的學說流傳至今殊不簡單,而品相完好的古玉面對千秋風雨,經歷數千年流傳至今更難得。君子以玉為貴,不少收藏家也被玉背後的意義吸引。

佳士得香港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於今季秋拍推出「雲中玉筵:重要亞洲私人古玉收藏—春秋戰國篇」專場。專場不但具備市場價值,學術價值也甚高,就像一部歷史教科書。專場展示了77組源自春秋戰國時代歷史涵義的古玉精品。專家按藝術審美、學術文獻、實物考證等角度規劃,與藏家和市民大眾同好分享。

與收藏家張偉華合作

不少中學生都讀過高古時代的中史,教科書上刊登不少當時的文物,但甚少學生有機會近距離欣賞並親手觸摸實物。佳士得中國瓷器及藝術品部主管Marco Almeida指出,繼2019年《新石器時代篇》、2020年《夏商西周篇》之後,再次與台灣著名古玉收藏家張偉華合作,推出其個人古玉珍藏系列《春秋戰國篇》。專家指系列是存世至今最完整的其中一個高古玉珍藏,極具欣賞價值。對於專業古器藏家來說,這精心籌劃的專拍,更是不容錯失的入貨良機。

古時候,君子將自己的德行與美玉相比。玉石溫和、潤澤富光彩,便如君子的仁德一般。張偉華深被背後意涵吸引。他不但收藏知識豐富,更具備專業的審美眼光。1967年他就讀台北國立藝專,首次參觀台北故宮博物院看見一件大理石材質的精美虎首人身跪姿立雕,他被雕塑的晶瑩石質、細緻雕刻吸引,自此與古物結緣。三人行必有我師,他不但常與本港著名收藏家團體「求知雅集」深入交流,又往日本、歐美等地方參觀全球重要的古玉收藏,一步步建立豐富鑑賞知識。是次專場可算是他其中一個個人成就展。

除學術地位外,張偉華的市場地位亦甚高;正如他的藏玉格調高貴,價值也昂貴。他的古玉珍藏《新石器時代篇》於2019年在佳士得香港拍賣會上拍,一款來自公元前約3300至2300年長江流域的良渚文化三層人神獸面紋玉琮,以3132.5萬港元成交。張偉華事後說自己在1997年於本港購入,指它在市場的重要程度遠超越想像。他和這玉琮相遇時覺得它很特別。雖然深知乾隆皇帝清宮舊藏中有很多玉琮,但就偏偏被它吸引。後來拜訪江南水鄉博物館、杭州余杭良渚文化博物館時便印證其眼光。

龍代表權力的象徵

今次專場以春秋戰國時期為焦點,當中有什麼值得留意呢?張偉華說春秋戰國是列土分封、群雄割據的時代,最終由秦建立了中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的中央帝國。其間的出土文物便記載了當中的轉變。專場以「群龍爭勝」為題展示一批精美龍佩。龍在春秋戰國時期是最受歡迎的紋飾。龍形是當時統治階層中代表權力的象徵,專場中不少龍佩是他鍾愛的寶貝。歷史和美術價值同樣是鑑審古玉的重要標準,他表示當中一件戰國晚期的龍形玉珮的形態,可與徐州漢墓裏一個很重要的龍佩作一番龍爭虎鬥。「這件龍佩玉種特別好,精工細琢,是戰國時期最巔峰的一種工藝。」

他解釋,春秋時期秦人承襲周文化,區域及民族特色互相滲透,而專場中一款秦式龍紋「亞」字形玉珮具多元藝術風,是該時代的代表作。此外,孔子是這時代的重要人物,是次專場有一系列古代貴族的玉璽,包括一枚屬於孔子七世孫孔謙的戰國玉「文信君」覆斗紐方印。張偉華自言很自豪把興趣和工作結合:「我年輕時學文史又學藝術,這是我的興趣,而我的職業又是買賣文物收藏,把興趣與工作相結合是我人生最開心的事。」這名資深藏家今年已70多歲,但在自己數千歲的收藏品面前,卻仍然是個年輕的小孩。

● 「雲中玉筵:重要亞洲私人古玉收藏 - 春秋戰國篇」專場

預展日期:11月25日至12月2日

拍賣日期:12月3日

地點:灣仔港灣道1號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查詢:www.christies.com

● 「養眼」之選

論到古物,瓷器算是精品中的精品,清秀脫俗的宋代瓷器更是難得一見。佳士得的「淡掃蛾眉—頌德堂藏中國宋代瓷器」專場展示一批單一藏家珍藏,於1960年代至1990年代從日本、歐洲及本港蒐羅。作品來自宋代名窰,造型精緻優雅。這系列風格廣泛,估價由2萬港元起,是新進藏家建立首批宋瓷珍藏的好機會。若看得太多華麗的明清青花,宋瓷是理想的「養眼」之選。

文:呂一心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