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文青:重溫三島由紀夫傳奇辯論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26日

【明報專訊】三島由紀夫以《假面的告白》、《禁色》、《潮騷》、《金閣寺》、《豐饒之海》等多個長篇小說馳名世界文壇,他帥氣的面貌和壯碩的模樣,永留於細江英公寫真集《薔薇刑》,以及三島自導自編自演的《憂國》之中。

「以一敵千」激辯

三島也是積極介入公共社會領域的右翼人士。1969年5月13日的東京大學校園,氣氛異於尋常,三島回到母校,在講台上與東大學運組織全學共鬥會議(簡稱「全共闘」),舉行了一場「以一敵千」的兩個半小時辯論,瞬間成為傳奇事件,辯論內容整理成書,也即刻洛陽紙貴。

當時正值1960年代的學生運動時期,日本青年並沒有置身事外,1969年1月就發生東大安田講堂事件,罷課、封鎖及佔領校園等行動,令抗爭運動白熱化。東大「全共闘」於1969年5月13日與三島由紀夫的激烈辯論,沒有訴諸肢體武力,而是政治思想的對話交鋒,雙方立場迥然不同,左右對峙,時有激烈的不客氣說話,但辯論雙方彼此尊重,成為一時佳話。東大辯論之後18個月,1970年11月25日,三島完成《豐饒之海》第四卷《天人五衰》的文稿,就與民兵組織楯之會的4名成員,動身前往自衛隊基地,挾持拘留了總監,在總監部陽台向近千名自衛官發表演說,意圖發動政變失敗之下,三島切腹自盡。

半世紀後,導演豐島圭介修復了1969的珍貴辯論片段,再訪問見證當年事件的人士,全共闘和楯之會成員,還有小說家平野啓一郎,一起回顧往事,重溫傳奇的辯論,也教我們進一步思考社會抗爭運動、政治意識形態,以及文學創作的當代意義。

(編按:《三島由紀夫:最後思辯》12月16日香港上映)

文:鄭政恆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