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許願者背影 裁剪街道地圖 重構香港地景想像

文章日期:2021年11月26日

【明報專訊】我們對生活多年「此地」有多少仍待挖掘的感知與想像?Karin Weber Gallery現展出兩名本地藝術家對「地方」介入並重新構築的作品:李卓媛以寶麗來記錄噴水池旁的許願者,願望縱與彩虹同樣短暫卻凝於魔幻的瞬間,亦藉由集體參與許願重置對空間的詮釋;林慧潔則以外來者取名的大角嘴街道和不在地的植物為題,邀來英國藝術家共同創作一場懸浮在時間和地域之上的明信片對話。

一次偶然在兵頭花園的噴水池遇見彩虹,觸動了李卓媛創作《祝君好》系列作品,作為她參與藝術推廣辦事處「邂逅!市中森」的項目。創作背景是2020年,社會氣氛正值沉重。「好像大家無法懷抱一個美好的想像,所有事都有點晦暗。」

當時李卓媛發現午後3點的陽光經由水花折射,在噴水池形成一道很大的彩虹,遠方隱約是香港的天際線。在這個稍縱即逝的瞬間,李卓媛邀請路過的遊人向噴水池許願,她則攝下他們的背影。不同遊人的願望,集體構築出新的意義。「這裏原不是一個許願池,但有人開始在這裏許願,才成了許願池。」

她蒐集資料時,找到近百年前的明信片,兵頭花園(香港動植物公園)當時叫「公家花園」(public gardens)。因此她希望藉由這個大家參與的創作,將港督「後花園」般的地方回歸公共。「我簡單問他們想不想許願,他們許願後,也會停留等待照片顯影,增加了交流的機會。」正因人的投入、動作和介入,改變了噴水池這個地景的性質。

拍攝者站在相若位置,從同一個角度拍下這次展出的49幀相片。展出時按彩虹漸變色排列,當中有幾幅更使用久至1993、1994年的過期相紙。寶麗來的效果容易受環境溫度和濕度影響,今次創作橫跨一年四季,有些相片也隨年月開始褪色。但李卓媛認為寶麗來不穩定和即影即有的性質,正好呈現這個作品對時間的敏感,和捕捉虛無縹緲的願望。「那一刻即時而永恆。」

在「邂逅!市中森」項目期間,她在噴水池旁加上了鑄銅字「Here lies the rainbow for wishful thinkers」,字體沿用公園內英王佐治六世雕像同款字體,融合成為兵頭花園的一部分。項目結束後,李卓媛會延續《祝君好》,以年為單位框起一幅幅寶麗來。公園裏的銅字亦會保留,令作品所在的時間和空間更完整。

她將銅字的一句話翻譯為「這裏為許願者埋下一道彩虹」。Wishful thinkers中譯為「一廂情願的人」而略帶貶義,與「許願者」的含義稍有出入。李卓媛說,作品原意不是很直觀積極叫人來許願,保留語言差異上的雙重意義令含義更曖昧。「許願是很純粹的一件事,甚至略帶兒戲。好像每年的生日願望,你不會真誠相信每件事都能100%實現,但我們卻需要這種意志去繼續前行。」

埃華街覓Ivy

在Karin Weber Gallery同時展出的有林慧潔的《丟失了的埃華》。「Ivy可以是長春藤,可以是一條街,甚至一個人。」林慧潔說埃華之多義拓闊觀者的無盡想像。她曾旅居世界各地,卻是第一次從作品探索屬於香港的身分。

香港開埠初期,英國人將九龍一處栽有長春藤的街道命名為Ivy Street,華人音譯為埃華街。大角嘴一帶尚有十幾條以植物命名的街道,但松樹街、櫻桃街、楓樹街……那些植物卻無一存在。外來植物與街道名的錯置,促成了林慧潔與威爾斯藝術家Linda Norris的合作。

兩個喜歡樹的藝術家,在疫情期間結緣卻從未面對面交流,於是想到交換明信片。林慧潔的作品包括十多張同款的大角嘴地圖,每張分別裁剪走地圖上的這些街道,以示植物在這片土壤上的虛浮;而居於南威爾斯森林旁邊的Linda,則在郊外搜尋這些植物的樹葉,糅合繪畫和藍曬,同時顯現出植物圖鑑的文字。

除了兩人對話般的合作,他們亦邀請逾40名藝術家就「根與枝」為題,以他們熟悉的媒介創作出形態各異的明信片,並列展出。

■Wish You Well

日期︰即日至12月18日(周二至六)

時間︰早上11:00至晚上7:00

地點︰Karin Weber Gallery(中環鴨巴甸街20號地下)

網址︰bit.ly/3CWLGit

文:王靖

編輯:鄒靈璞

相關字詞﹕林慧潔 丟失了的埃華 祝君好 邂逅!市中森 李卓媛 展覽 藝術 文化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