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通關在望之際,忽然爆出南非新變種病毒確診「畸士」,望穿秋水以後仍是陰霾。世衛以「避免污名化(Avoid Stigma)」不依順序,跳過兩粒字母命名新病毒,有醫生私下慨言「看呀,COVID已經沒剩下幾多科學!」我安慰他,就當大家同坐一部永遠去不到14樓的𨋢吧。
通關的話題,今期有王雅雋的新系列「通關系列」,第一篇是她個人親身經驗,關口之隔,阻斷香港與內地和世界的流動關係之後,會否可以把一些從前沒有留心的東西看得更清楚?王雅雋在思考這些。她陸續會訪問一些人,如你也有想法,願意接受訪問,可聯絡她(yayaisland@gmail.com)。
東大嶼人工島展開環評工作遭環保團體大力抨擊準備不足,記者玲聯絡資深環保學者林健枝,結果林教授拿着電話給她上了一堂環評課,十分難得。教授登高望遠,一把將大家拉到更廣闊的視點,然後一言驚醒:香港政府官員日夜口中不忘大灣區,卻嫌只見經濟疏忽環保,在戰略規劃上失諸交臂,做不到一個「好政府」典範(另文)其實不止大灣區,見於李繼忠的作品《海砂屋》,人工島填海的環境污染甚至影響及與大灣區接壤的省市。
三松閣專欄作者郭柏年挑戰了一個新的寫作方式,建議讀者可留待腦袋最清明時細讀,我則疑惑,一部跳過14樓的升降機是否一個「缸中之腦」的例子?
截稿臨近,接續傳出香港電影人包括導演李駿碩及周冠威於金馬獎報捷,提到金馬獎的眼光,小編提起多年前得獎的《寒戰》,「當年不懂看,現在看簡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