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M+商店 點止買走回憶 生活中灌輸視覺文化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07日

【明報專訊】視覺文化博物館M+是近日城中熱點,大家都爭先在建築物和各藝術品前打卡。若細心逛一轉博物館內的精品店,會發現放在店裏的一書一物,也非單純加上標誌草草了事,當中可找到不少驚喜作,包括館方為商店推出的一系列度身設計單品,好讓參觀者把遊博物館的體驗帶回家。

博物館的零售團隊由Kirstin Mearns管理,在成為M+博物館零售及商務主管前,她曾於加拿大博物館Art Gallery of Ontario擔任零售經理多年,深明博物館商店不等於紀念品店。「兩者的不同之處在於物品與個體的連繫,當紀念品店讓你帶走遊訪某個地方的回憶,博物館商店則肩負了額外一份使命——在日常生活灌輸一種(視覺)文化。買物帶走了一段回憶,亦同時改變了你的生活方式,穿的、讀的、用的……視覺文化自此成為日常生活一部分。你會回頭再訪博物館商店去發掘、學習,店內一切都跟生活需要有關。而且,博物館商店亦不可忽略其身處的城市,所以我們亦由香港角度出發,延伸至M+館藏。」亦因為這份理念,令商店有種親切舒適的感覺。

M+實體商店主要分為置於大門旁的地面層M+本店(The M+ Shop)及位於公園旁的B1樓層M+小舖(The Other Shop),裝潢均由英國設計事務所Lumsden Design主理。Tate Modern、The British Museum、MoMA等博物館/美術館的零售商店均由他們操刀,M+當然也達到同樣的國際級水平。「團隊深究香港文化及商業之間的關係,例如研究過百子櫃,並考慮M+建築運用的陶瓦、竹子、混凝土石板等物料後,再反映在店內的空間設計中。零售是一種視覺文化,即使未放置商品,商店空間本身已是有力的視覺空間。兩間店雖同樣走簡約路線,但各有不同詮釋。」

「小舖」關於生活 自家設計師開發

硬件配套無可挑剔,也需要紮實的內涵。「坊間不少設計商店以策劃(curate)去形容其工作,可是我們身邊有很多真真正正的策展人,深明他們並非單純地選物及放置物品而已,我們選擇以貼心(thoughtful)來定位自己的角色。除深思每件設計,更考慮每個藝術家、策展人及客人的需要。有些人只是到此一遊,有些人則為藝術品而來,每人對藝術、視覺文化、M+均有不同理解,全都要好好回應。我們亦考量可持續的可能,例如以可分解物料包裝運送商品,店內放置商品簡介的『+』形底座全部由循環回收物料製作……」

細心一看,底座各綴以不同色調。灰色來自外賣盒,藍、紫、綠色等來自常見的礦泉水和蒸餾水樽蓋,而黃色是紙包檸檬茶。這細節既合乎綠色理念,亦回應香港人日常。這些小趣味亦可在商店英文名字體悟到,「除了The M+ Shop及The Other Shop,我們舉行特別展覽時更會開設Another Shop呢」。每間店雖有相似面貌卻擁有截然不同性格,「在海旁、與咖啡店相連的M+小舖是關於社區、關於生活的角落。這裏會放M+源想(M+ Core)系列,全都是M+自家設計師開發構想的單品」。

M+源想以博物館標誌及設計工作室Thonik為M+選取的色調為標記,實際單品則靠團隊實地觀察城市內的周遭日常而着手設計,「每天公園都有人做瑜伽、慢跑、遛狗,有人會隻身來喝咖啡,也有一家大小野餐,我們就朝這個方向思索」。於是這裏可找到瑜伽墊、寵物胸背帶、寵物睡衣套裝、野餐墊,甚至為小朋友玩樂製作的風車及彩色手工紙。M+小舖內還有一個與社區連繫,定期更換的創意空間,今期主角是植物花藝品牌The Grey Green,12月店內更裝飾品牌特意製作的聖誕樹及簡約聖誕花圈。

「本店」以館藏為導 21藝術家助陣

M+本店則着重以館藏為焦點的M+藝粹(M+ Capsule)系列。「開店找來21名藝術家合作,此事大概不曾在其他地方發生過。我們在設計過程間不斷跟進藝術家及策展團隊意見,很高興最後連首席策展人也滿意得想將所有產品買回家。我們不是直接將藝術家作品印在T恤了事,舉例如新加坡平面藝術家陳益的Subject To Change將大家自以為認知的事物轉化成不曾料到的模樣,把香港各式各樣的日常寫真演化為全新圖像再印在他喜歡的滑板上。此系列延伸至與紅A的合作,改變日常塑料製造的過程,將原本要扔掉的剩餘顏料保留並注入另一種新顏料,製作出混合兩種色調,只此一件的單品。我們帶來的設計背後都有自己的故事。」

印刷品熱賣 不時舉行講座發布會

設計商品以外,印刷書籍也是M+商店的賣點。Kirstin一臉滿足地翻開手中的Hong Kong Visual Culture: The M+ Guide:「這書未公開發售,12月15日才上架,定價$180。封面和封底是麥震東(Don Mak)繪畫的香港日夜景色,內裏放着同樣由Don繪畫的香港地圖,內頁有不少空白位置讓大家寫下自己的想法。」博物館與Thames & Hudson合作出版,在排板或印刷上有保證。「開館首星期,設計、文化書籍佔了我們46%的銷售量。」這數字足以證明大家對印刷書籍的需求。

印刷書籍在兩家店均扮演相當重要角色(本店放有600件單品、400本印刷品;小舖放有500件單品、300本印刷品),而本店中心位置的空間也非常引人注目,架上放滿的江康泉(江記)作品相當震撼。「這裏會不時更替,舉行講座、新商品或書籍發布會,大家可圍坐一起演化出不同可能。我們亦會不停添加新品,今個月初便為M+源想系列加入會員專享商品;M+藝粹則有3個重頭合作系列,其中一個為全球獨家限定,預計2022年3月發布,當然我們也會就展覽設計新品。」店舖賺取的收入會投放回博物館讓公眾參與學習的發展項目,「最後沒有人因而變得富有,一切都是支持香港的視覺文化。我跟團隊一直在學習,如何有效地向公眾詮釋藝術,憑經驗為視覺文化藝術搭設橋樑」。

文:陳澄

編輯:梁小玲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feature@mingpao.com

相關字詞﹕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