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ble F:1960s非高帽時代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08日

【明報專訊】甘迺迪的帽事,先幾期提及了二戰前夕的Eden帽——隨父親外交公務赴英的甘迺迪,進入倫敦華貴社交圈,戴着以其時英國外相伊登命名、風靡一時的homburg帽,在晨禮服左襟別上梔子花肆意遊樂,同時又在戰事一觸即發前的歐洲中窺視世事變化端倪,並在回國後結合數次歐遊所見寫成畢業論文,1940年以《英國為何沉睡》(Why England Slept)出版,十分暢銷。

他的另一帽事則與Top Hat有關。話說歷屆美國總統就職都會戴上高帽(又譯為大禮帽),他的前任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以頭頂homburg帽打破了此一傳承,到了甘迺迪在1961年年初的就職典禮時,他隆重對待這個場合,戴上黑色絲綢top hat,要知道此前7年,他在與Jacqueline的婚禮上穿上整套晨禮服時,也沒有戴上婚禮上人們配晨禮服的高帽。

不時有中文媒體錯誤報道甘迺迪出席就職典禮時沒有戴上大禮帽,他只是上台演說時沒有,當然由白宮至國會大廈,他也是一時戴上一時脫下,但他倒是嘗試去尊循,甚或重啟戴大禮帽這項傳統——當然有一半以上原因非他所欲。話說選舉日前數日,《巴爾的摩太陽》(The Baltimore Sun)呼籲甘迺迪戴上大禮帽出席就職典禮,為下一代留下深刻記憶。其時大禮帽已不再是隆重場合必備配件,所以當團隊公布甘迺迪會以標準的晨禮服配條紋西褲、大禮帽出席典禮時,不少人表示過於隆重,適合加冕禮多於就職禮,也有政要表明只會穿商務西裝出席。

事實是當天也有不少人趁墟——甘迺迪就職演說時的舊照片中,背後就有不少人戴上大禮帽,甚或艾森豪威爾也戴上了8年前就職時特意不戴的大禮帽,與甘迺迪同行一段交接的路程——此後不再見新舊總統同戴大禮帽的場景。很多人期待甘迺迪此一受大眾歡迎的人物會帶來大禮帽復蘇的迹象,但事實並沒有引來後續餘波。因為時代已變,當時的流行icon也未必能賦予過時物事新生的可能,甚至甘迺迪之著裝風格之所以受時人歡迎,與其說是他打破了什麼,不如說他恰好順應了時勢:他的風格、他的活力形象回應時代所需。

衣著體現社會變遷

1960年代在全世界而言,皆是新時代來臨,解殖、爭取獨立、學運、遊行、反強權等都是關鍵詞。和平與平等的普世價值也打破了人與人、階層與階層間的不同穿衣風格。甘迺迪崛起的1950年代正是新舊交接之時,衣著體現社會變遷,暗示人們渴求。戰後十年的時裝仍受舊價值影響——法國Christian Dior二戰後期釋出的新風貌,幼腰長蓬裙佔了此後十年的流行席位,新風貌廓形帶領潮流。

但同時,大眾文化如電影也有了更大的影響力,1950年代正是Marlon Brando與James Dean以白T恤牛仔褲掀起風潮的時代;Marilyn Monroe在《大江東去》(River Of No Return, 1954)的牛仔褲配低胸上衣造型,反映男女服裝皆更休閒。

休閒風格正是JFK展現魅力所在——作為當時最年輕的總統,他的活力是渴求改變的時人所欲。他的最佳配飾從來不是舊式精英政要的手扙與帽子,而是墨鏡,無論是處理政務還是休閒之時,戴上墨鏡,有一種年長政治人物沒有的意氣風發。當與家人揚帆出海時,淺色毛衣,卡其短褲,學院風衛衣全讓人覺得易於親近。

甘迺迪的休閒服體現活力與親和力,公務時的穿著則較沉穩,以平衡人們對他經驗未夠的質疑。他很少再別栀子花,袋巾也是最簡單的白袋巾,以簡潔的摺法在西裝左胸袋上露出一截作為點綴,也與他慣穿的深色西裝稍有對比。他與妻子Jacqueline皆懂以穿衣得民心,作為政治手段。但這套甘迺迪風格模式不總是成功的,在甘迺迪被刺後,家族推他弟弟羅伯特甘迺迪(Robert F. Kennedy)上陣,他也有過因衣著風格而為人詬病之時……

文:方太初

[Collect]

相關字詞﹕ 甘迺迪 方太初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