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城市:元宇宙之DAO 無大台社群 投票話事

文章日期:2021年12月26日

【明報專訊】我們要活在一個怎樣的未來世界?在元宇宙的討論裏,這好像是個科技問題,但來到系列最後一章,或許你會得到不一樣的答案。上集重溫了比特幣誕生的去中心化理念,區塊鏈的發展除了帶來貨幣擺脫政府、銀行支配的可能,無大台自治組織DAO(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的實驗隨後亦在網絡世界此起彼落地展開,不少「進入」元宇宙的虛擬平台也聲稱加入DAO元素。然而科大商學院講座教授許佳龍則認為從無大台貨幣擴展至無大台宇宙不易,「這個世界的設計,需要一個上帝」。宇宙遠未成形,不過《區塊鏈社會學》作者、LikeCoin發起人高重建分享,「讚賞公民共和國」從兩年前踏入「創世紀」後走到今天,多次完善選舉制度,近日公民又再順利投票通過議案。

LikeCoin流動民主的實驗

「DAO牽涉投票、制度、規章、組織,是很複雜的事。比特幣成功之處就在簡單,所以做到。」許佳龍教授說:「比特幣的程式碼(code)一開始是有人設計的,那元宇宙一開始時,誰來定這些起始的規則?定了之後大家是否參與接受?」

高重建直截了當說:「facebook將元宇宙等同VR,我很不同意。」「叫得做Metaverse,是一個後設,凌駕於現有的生活空間或生活邏輯,但無論是facebook或任何公司做,只要它是一間公司,就會跟某國政府註冊,受其法規所限。」例如當一個虛擬平台開放給創作者在「土地」上創作遊戲,就有機會出現敏感內容,會被政府審查甚至要求刪除,「我會說在主要由民族國家政府主導的治理框架以外,有另一套關於擁有權、治理等邏輯,才有機會稱得上為元宇宙」。

高重建同意台灣年輕軟件開發者林宏信提出的「理想元宇宙三要素」:「1、元宇宙必須基於自由軟體與開放標準;2、元宇宙中的身分與財產必須由個人所擁有;3、元宇宙的治理必須是民主的。」

繼比特幣誕生後,以太坊為區塊鏈的應用帶來新突破,不止應用在貨幣上,更可加入註記、建立智能合約,造就了透過協議孕育社群治理制度的新可能。

在區塊鏈的世界,以「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形容一條區塊鏈上出現的第一個區塊。LikeCoin在2018年面世,將網絡上人們對文章的讚好轉化為虛擬貨幣,讓創作者可以得到回報,開始時是建立於以太坊上的加密貨幣,而到2019年11月,LikeCoin建立了「讚賞公民共和國」,也迎來「讚賞鏈」(LikeCoin Chain)的創世紀,高重建形容是「LikeCoin脫離以太坊獨立」。現時讚賞公民5268人(截至11月30日),一個LikeCoin與港元兌換率約為1:0.2。

「我將LikeCoin的DAO稱為讚賞公民共和國,就是一個共同體,有點像傳統國家的機制,而如果這樣理解,制度就是憲法,但不同的地方是,我們說的憲法基本上是透過代碼(code)演繹,code is law。」高重建解釋law是定律而不是法律,因為法律尚可違反,但定律就像物理學上的定律,必然發生,沒可能違反。

集齊10萬個LikeCoin可發動投票

投票是透過LikeCoin進行,兩星期內集齊10萬個LikeCoin作抵押,可將議案付諸表決,投票期為一星期,「除了贊成、反對、棄權票外,更強的表態是投否決(veto),如果否決票多過1/3,抵押就不可取回」。10萬個幣可以來自擁有10萬個幣的一個人,或每人擁有一個幣的10萬人,「例如我提出一個議案,純粹為自我宣傳,又不介意用10萬LikeCoin,其他人可以投否決票,我就取不回抵押。這亦是避免出現多數人的暴政,理論上可以有議案是60%贊成、5%棄權、35%否決,亦不能通過」。根據code is law,這些規則由代碼執行,即一旦儲齊10萬LikeCoin便會表決,所以提交議案後,若一天便達到抵押要求,最快8天就可通過議案。

選民可就不同議案換代表「議員」

而「流動民主」的概念關鍵也在「議員」的角色,在這制度裏叫驗證人(validator)。選民可以把票委託給他們,由驗證人投票,選民亦可就不同議案委託不同驗證人投票,就像當立法會每次有新議案要通過,選民都可重新就議案選擇合適的議員來投票,又或決定自己來投票。「這可以很靈活平衡地擁有民主成分,又不會犧牲效率。」他們在12月18日通過第25號議案,向虛擬貨幣ATOM及OSMO持有人和讚賞公民空投5000萬LikeCoin,只要滿足一些條件如將LikeCoin委託給驗證人、投票才可領取,用來鼓勵更多人認識和參與建設社群。

問高重建認為這個機制有沒有什麼需要調整?他說「這不是我一個人答的問題」,社群曾透過投票將議案付諸表決門檻由100萬LikeCoin降至10萬,以及將投票期由兩星期減至一星期,「這些都是社群主導的提議,修憲是敏捷及由下而上」。

Matters試另類「賣地」要交稅

利用區塊鏈培育社群,創作平台Matters亦正在「太空」試行另一場實驗。

Matters上月發行1500個NFT頭像Traveloggers,從事傳媒行業多年的創辦人張潔平一直關注內容產業的問題:「當一個作者寫一篇文章放在網上,(其他人)可零成本複製到另外的平台,造成創作成本極高、複製成本極低,只能靠流量、注意力來換取經濟收入。」而她在NFT看到新的可能,「NFT能夠標記任何一個數字內容(digital content),也意味着數字內容資產化,把digital content轉化成可以賣的digital asset,大家都會意識到這個地方有很大改造內容產業的潛力」,創作者也可訂立合約,在每次轉手交易得到分成,亦令她認為NFT有產生長期價值的可能。

計劃下一步名為The Space。Matters的CTO劉果說:「我們一直想有什麼辦法令創作人去共同創作,同時有一種ownership(擁有權)。」Traveloggers NFT有「航行日誌」的設計,擁有者可寫入內容,出售到下一手能像接龍般創作,而這些NFT擁有者亦可參與明年初推出的The Space,劉果形容就如「大家共創的超大型大白板」。他們想試驗一個經濟模式:「它像幅連儂牆,可以瓜分成很多格點,用戶可買某一個格點,填色或加上任何內容,同時標上價格,以及需要支付與價格對應的稅收,而當有人願意用標價買下,就必須賣出。」

根據哈伯格稅(Harberger Tax)的概念:「它大概的思想就是每個資產本質上是大家共有的,能通過共有資源獲得分潤,每個人可在短暫時間內擁有及使用它,並通過它獲得利潤。」「以這些規則形成一個微型的DAO,大家共同協作,創造價值,同時會分享產生的價值。」

張潔平認為DAO雖是個新鮮名詞,但「對應的行為跟組織方式是很古典的」,「不用新技術的語言去講,其實就是一群陌生人怎麼通過一些基本的工具共同決策,最終在一次一次的合作中修正,這個制度必須要有可修正的彈性」。若如一些平台先定好一套「master plan」讓群體跟隨,實際上是與去中心化互相排斥。她認為要從社群已出現的行為、特性去摸索適合的DAO。無大台的協作機制,其實是現實生活中「反覆試驗過的東西」,「我覺得我們經歷過一個挺厲害的DAO啊」。

未來私隱危機:給伺服器「看光」

高重建口中重新定義元宇宙要素的台灣年輕人林宏信,現年17歲。林指出朱克伯格的元宇宙影片忽略了一些重要本質,「若我們不加注意,可能會造成有史以來最大的極權世界」。他接受本報電郵訪問時解釋:「在我的世代,大多數人從小使用科技,生活於社群媒體,完全接受大科技公司的產品,並將其視作理所當然,這令我相當憂心。我們這個世代若看不見big tech的問題,會讓未來社會變成由大科技公司控制的世界。」

林宏信也給出一些建議:「我認為大家需要特別在意雲端的危險性,雲端就是別人的電腦,由於VR需要較強的硬體,未來肯定會有『VR雲端』運算的服務,讓你用月租的方式,用便宜的硬體享受高規格的畫面,若我們未來的生活都建立於元宇宙之上,只要雲服務商斷電,就能使你的生活整個被迫停擺。這已是現實,上周(12月7日)的Amazon大當機,就使得許多使用AWS(Amazon Web Services)的公司整個運作停擺,在未來的元宇宙世界,這只會加劇。」

這也是專研元宇宙科技的科學家會憂心的範疇。在系列之初受訪的韓國科技大學KAIST助理教授李力恒亦提到雲端的私隱問題,例如配合用家在廚房的動作及環境,彈出資訊指示如何烹調一道菜式,「智能眼鏡、手機的運算能力不是很強,所以好大機會需要將用家看到的畫面一步步上傳到雲端或邊緣計算的伺服器,運算完再告訴用家下一步怎麼做,亦即私人的事物都會先給伺服器『看光』」。李力恒認為需要研究「Metaverse OS」(元宇宙作業系統),並在架構上加入私隱層(privacy layer),「智能裝備如電話、智能眼鏡收集數據都要問下OS,過一過(濾)這數據應否傳給裝置」。

元宇宙標準誰來定?有機制防止壟斷?

在技術層面上,元宇宙裏的標準如何定?科大計算媒體與藝術教授許彬說現時國際上主要有3個機構負責標準化(standardization)工作,讓產品或服務可使用共通的制式,「IEEE主要對應network(網絡)底層制定標準,如Wi-Fi、光纖、藍牙、以太網;而IETF專門做網絡傳輸協議,即如TCP/IP;而最高層的web(網絡應用層面),如world wide web的標準化,就是由W3C去做,這些機構的共通點是通過共識傾出標準」。他舉例IEEE標準化工作經歷多重步驟,包括設立工作小組、起草標準、投票,投票會由用戶、供應商、政府、學者、大小公司等組成投票團,要有75%投票率,再有75%同意票才可通過進行下一重工作,而且若是團體(即公司、政府部門等)項目,一個團體就是一票;若是個人項目即一人一票,防止企業壟斷結果。

許彬想像:「如果未來元宇宙似現時網絡那麼開放,是需要有標準去做這件事,如一個Avatar(虛擬化身)從一個宇宙跳到另一個宇宙,也要有溝通協議才做到。」

這些機構會否可在未來制訂相關標準?許彬說要視乎科企是否覺得有利生意而參與過程及跟隨標準,許佳龍就直指「這不是科技問題,是經濟問題」,「如果你是我所建世界的用戶,我在你身上賺錢,有什麼理由讓你到其他世界?」不過許彬就認為有些基本價值應該有共同協議,「全個社會要有共識,如媒體力量、政府監管」。「1970年代大家都不知網絡到底有什麼用,好似摸石過河,但現在這個世代對網絡、社交平台有更多了解,我們從中學到的,就可在設計上一早開始關注,如很明顯的一方面就是私隱。」這次我們能否早着先機,比Matrix的主角Neo更先一步,在吞藥丸前已經覺醒?

元宇宙字典

DAO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原指在區塊鏈上建立自動執行程式,因此不需或只需小量人工管理,現在各有演繹,有人會着重其民主成分,亦有平台僅聲稱容許DAO參與主要決定。

Code is law

遵照代碼執行合約的原則。以太坊出現後,2016年曾有The DAO項目,因被黑客利用代碼漏洞盜取逾360萬個以太幣,後來由持以太幣者投票決定以硬分叉(hard fork)方式,即從被竊前產生的區塊分出新的區塊鏈來補救,不過被指違反理念造成分裂,堅持Code is law的一派留守舊區塊鏈改名為Ethereum Classic。

Web3.0

Web1.0指在約2000年代之前,互聯網上的用戶只能瀏覽網頁;而Web2.0則指用戶可創建內容,如寫網誌和在社交平台互動;Web3.0被認為將改變由科技巨企掌控、集中化局面,進入去中心化的新階段。

【元宇宙入門手冊系列之四,完】

文˙ 曾曉玲

{ 圖 } 受訪者提供、曾曉玲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