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他們只認得何韻詩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02日

【明報專訊】警方國安處搜查「立場新聞」那天,內地傳媒尤其是網絡版,多數用的標題是「何韻詩被拘捕」、「港警拘捕何韻詩等6人」。很簡單,他們和他們的讀者只認得何韻詩,並不知道「立場新聞」是什麼,如果要提,前面也要加個定語「涉暴網媒」、「黃媒」、「毒媒」。其他被捕者在內地默默無聞,「觀察者網」微博還將立場前總編輯鍾沛權寫錯成「鍾化權」。而何韻詩的名字毋須前綴,不用寫「香港女歌手」,也毋須說明「港獨藝人」,她就是「何韻詩」。

何韻詩算大明星嗎?老實講不算——曾幾何時,何韻詩在內地也有粉絲,她和其他藝人一樣玩微博,和容祖兒等傳「緋聞」。2010年她發布首張國語專輯《詩與胡說》,在廣州、深圳、上海、北京開巡迴演唱會,大有進軍內地之勢。當時的演唱會並非在體育館,而是小型場地、更像是歌迷見面會。因為可以近距離接觸偶像,有「菇徒」連買數場,一路跨省追着她「巡迴」,不可謂不瘋狂。2011年,她主演的電影《奪命金》內地亦有上映;2012年舞台劇《賈寶玉》巡演足迹去到蘇州、杭州、蘭州、重慶;2013年她再到北京上海開演唱會,確實是有點知名度,但算不上大紅大紫。

被劃為「港獨藝人」

但是,2014年的佔領行動改變了香港,改變了中港關係,也改變了娛樂圈生態。何韻詩投身前線,相當於放棄內地一切機會。那時被劃為「港獨藝人」的還有黃秋生、黃耀明等等,但黃秋生是影帝級大佬,「達明一派」早在1990年代就風靡大陸,如果將矛頭對準此二人,恐怕打擊面太大——欺軟怕硬,官方如是,網民亦如是——就像即使林夕公開撐反修例,內地官方也無法將他寫的4000多首歌統統下架。

同時期受到封殺的還有杜汶澤,但何韻詩是在佔領現場被押走,與其他「港獨藝人」已不是一個層次。用內地的話來說,屬於「性質極其嚴重,影響極其惡劣」,加上她粉絲不多,得罪得起。她唱過什麼歌,演過什麼戲,到此時已經不重要了。其「違法」事迹經過內地官媒反覆報道,對原本不熟悉她的人來說,何韻詩就只是一個「佔中」先鋒。

素來出言毒辣的內地網民對何韻詩尤其刻薄,在反修例風波中為撐警搖旗吶喊的微博大V「深圳小天」,將她的名字故意醜化成「何運屍」,看底下的評論,也全是「何屍要着草了吧」一類的冷嘲熱諷。她是出櫃「女同志」,大概又「罪加一等」。他們給她起了個花名叫「襪子精」,何韻詩自己一開始也摸不着頭腦。原來曾有一間以她名義開的淘寶店,初時只是為方便內地粉絲購買演出票券和紀念品,裏面有「Hall1Camping Collection」的襪子出售。僅是這樣,她就成了「襪子精」,或者「加拿大襪子精」——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也是互聯網上將一個人「批倒批臭」的常見手法。

2016年何韻詩因在facebook曬出與西藏流亡精神領袖達賴喇嘛的合照,再被加上「藏獨藝人」的稱號,因而被法國化妝品公司Lancome取消合約。漸漸地,內地「菇徒」再也不敢說自己的偶像是誰,雖然何韻詩在香港繼續開演唱會,但過去總在前排手持燈牌的內地歌迷會成員,身影更加單薄。

現今社會一旦撕裂就難以癒合,只會往愈撕愈裂的方向走。香港藝人想要北上需「人人過關」,但這就意味着要面對香港粉絲的白眼。本來輕鬆隨意的社交平台成為「文字獄」重災區:容祖兒在微博發黑衣口罩相,周柏豪被揭曾與黃之鋒合影,小S撐「國手」卻被批台獨,張智霖之子只因一句「我在香港不在中國」,嚇得母親袁詠儀趕快道歉。在香港飽受攻擊的楊千嬅,乾脆宣布定居上海。

想要中港兩邊齊齊討好,除非是「巨星」如周潤發、張學友,最起碼也是陳奕迅謝霆鋒。還有一種狀態是像張敬軒和黃子華,內地粉絲集中在南方粵語區,每隔一輪就會有人討論,「張敬軒到底是不是港獨」「黃子華究竟是藍定黃」,無論結論如何仍有粉絲力撐,不至於要割席要批鬥喊打喊殺。最關鍵的是,他們二人均相當低調,對政治行動沒有過多參與。

而何韻詩不是這樣,她立場一向鮮明,作風素來高調,她擔任「612基金」信託人,到日內瓦、到奧斯陸、到美國國會為香港發聲……如果她不是還開幾場線上演唱會,幾乎就脫離了娛樂圈。2019年底的區議會選舉,外界差點以為她要出戰,棄咪從政。如果2014年時還有人覺得她仍是「想紅」、「博出位」的歌手,到2019年,「何韻詩是不是港獨」在內地已是不需討論的話題,她的歌早已絕迹於網絡音樂平台和各大KTV。

異見是不可以和解

獲得保釋以後,何韻詩在facebook上載她和師父梅艷芳的舊照,並勉勵自己和支持者。梅艷芳1989年參與過「民主歌聲獻中華」,這舊事常被重提,好像何韻詩不僅師承了「香港女兒」的歌藝,還接過了「民主天后」的火炬。但正如中大教授李立峯曾撰文指,「民主歌聲獻中華」是「人人有份」,而香港演藝界在1991年華東水災動員賑災,就已完成與中國政府的和解,梅艷芳隨訪京代表團獲得國家領導人接見;1995年上廣州開演唱會;1999年她更登上了中央電視台最高級別的舞台——春節聯歡晚會(〈梅艷芳:集體記憶和關於明星的政治想像〉,2021年11月18日《明報》觀點版)。

對,在那個年代,異見是可以和解的,轉軚是會被原諒的,普通人只需單純欣賞唱功和演技,歌單不需要因為藝人的政治立場而增加或刪除。

以前可以,現在不可以。很多事情,也都是這樣。

文˙余衡方

編輯•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