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長洲一處偏遠的石灘,蓋滿大大小小的發泡膠,膠粒塞滿岩石的縫隙,層層疊疊,半條腿都陷於發泡膠中,連空氣亦瀰漫着白色粉末。有人逐塊逐塊撿走垃圾,包括600隻鞋、822個膠樽和大量發泡膠,共190公斤重。然後他們再綑邊、爬上斜坡,5個人10隻手運走68袋麻包袋般大的垃圾袋。這班人自稱「淨灘瘋人院」,一星期行動一次,專門去偏僻的垃圾黑點淨灘,因為這些海岸交通不便,無人清理,垃圾量最多。
專找偏僻垃圾灘的「瘋人」
記者跟他們去了一趟梅窩圓桌角淨灘,淨灘瘋人院院長「大便妹,學環保。」版主Yeungs說,這條路線算是比較容易。我們走鳳凰徑第十二段上山,果然不太陡峭,直到分岔路口要穿過墓地,闖進茂密的樹林,沿繩爬下泥沙鬆散的斜坡和長滿青苔的岩石。
圓桌角沙灘不大,一眼望去,垃圾量沒有記者想像中多,因為淨灘瘋人院早前已來淨灘幾次,這裏也是他們第一次淨灘的地點。「我來探路,發現這裏有好多垃圾,就不如約一次來淨灘。」Yeungs今年年初想找一些多垃圾但鮮為人知的海岸淨灘,最初聽說芝麻灣垃圾多,就從梅窩搭船到芝麻灣看看,反而在船上睄到這個梅窩小灘佈滿發泡膠,那時的垃圾量是現在的3倍以上。
衛星地圖上 看見發泡膠
這些名字都沒聽過(甚至有些沒有名字)的偏僻沙灘,google亦找不到路線導航,要找到爆林入口和下來的路,Yeungs說只是憑直覺,肯試就會找到,「第一次來的時候,同行的人都覺得好黐線,為什麼要落去,我說落去看吓啦」。果然發現這條小路,還有人設置好繩索和引路絲帶,Yeungs估計是釣魚客開的路,如果山路不能直達垃圾灣,就再沿着岩石綑邊到達。
淨灘瘋人院「院友」都是戶外活動發燒友,平時上山下海時會順道留意哪裏多垃圾。「有時候我們會看地圖,就咁開google map(衛星地圖)其實已經看到,海邊勁多白色一點點,好細粒,但那些白色一點點其實全部都是發泡膠。」如這次的圓桌角灣在google map上也是花花白白。地圖配合氣象資訊,還能預測哪個灘較易積聚垃圾,如果吹東風,向東的灘垃圾較多。而大多數垃圾黑點是向東的海灘,因為夏天颱風多從東面吹來,冬天吹的也是東北季候風。
打風後,垃圾量激增
強颱風過後,海岸垃圾量更會變本加厲,「平日都有境內的垃圾吹上岸,但颱風就會把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垃圾都吹過來」。Yuengs指指沙灘露兜樹叢後的發泡膠山,都是颱風捲上來,再卡在樹枝間的陳年垃圾,積聚得比人還要高,就如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後,大量發泡膠冲上杏花邨街頭。大多淨灘瘋人院的院友,也是在山竹吹襲後,開始加入恆常淨灘的行列,「山竹颱風之後,應該都是好多香港人覺醒的一個時間點,大家忽然發現,原來颱風過後有這麼多垃圾冲番上來,是海洋將垃圾還番晒畀大家的效果」。
物流袋
每周收集 裝走垃圾
大家開工淨灘,院友Leo拿出幾十個摺得整整齊齊的大垃圾袋,秉承源頭減廢的原則,垃圾袋並非全新的黑色大膠袋,而是重用的物流袋,本用來包裹小物流袋,是Leo特地從網購集運領取點收集得來,「我通常星期二、三去拿,因為店員會儲埋星期六日都未清,我一次過可以收集到接近100個袋」。Yeungs笑說差不多全香港的淨灘團隊都是向Leo入貨,只計淨灘瘋人院,一次行動至少用上40個垃圾袋。Leo每次淨灘都會推着買餸小車上落樓梯、山徑,裏面裝有上百個物流袋。
垃圾排行榜
發泡膠最多 執顆粒噩夢
淨灘最多的垃圾一定是發泡膠,發泡膠麻煩在極容易碎片化,由一個完整的箱子四分五裂成手板大的板塊,再變成石頭大小的碎片,甚至一顆顆如米般大小的圓粒。大塊的可用手輕易拿起,但剩下的顆粒卻是噩夢的開端,濕濕碎碎攝滿石罅,跟泥土融為一體,根本無從入手。而且不能偷懶用手一把把撈起,連樹枝貝殼丟進垃圾袋,避免垃圾袋過重難以搬運,或者樹枝刺穿袋子,讓發泡膠漏出來。Leo說一切傳統清潔工具都不適宜用來淨灘,他們試過帶便攜式吸塵機來吸走發泡膠粒,但吸了兩小時,亦只能吸走約1包5公斤米重的碎粒,因為吸管一邊吸一邊塞,效率極低。
陳年膠樽
第二多的垃圾就要數膠樽,把膠樽集中放在一堆,從不同的品牌和膠樽設計,還能看出膠樽的歷史。Leo從草叢的垃圾堆拿起一個沒有招紙的膠樽,指着樽蓋的綠色logo說,「這個是雪碧,圓底,30年膠樽」。陳年膠樽除了擁有鐵樽蓋,因為製作技術所限,樽底也不像現在凹進去方便站立,「以前的底是圓的,要點樣賣呢,就要加多舊PPC膠,膠樽才可以站起」。一次淨灘也找出至少7、8個陳年膠樽,如果沒有人來清理,或許這些膠樽會在沙灘上再待上數十年。
最奇怪垃圾:情趣用品、瓶中信
Yeungs說她拾過最奇怪的垃圾是情趣用品,「各適其適,大開眼界,真的不知道他在什麼地方使用……」這時有院友從垃圾堆中掏出一瓶裝着紙卷的膠樽,「又有瓶中信!」上次他們拾過一瓶交友信,這次則是一封情信。大家圍讀信紙,是一對情侶分手後,女生寫給前男友的信,「『到現在,我聽着銀礦灣的海浪』,在銀礦灣丟的,所以是非常之近,『我還是只有一句,我會永遠愛你......』」。信結尾寫是2018年,Yeungs沒好氣,「唔得囉,點解要丟落海,丟落海他就收不到啦,丟落個海度是無用㗎!」Yeungs奉勸各位,請不要讓愛石沉大海,因為大海是無辜的,膠樽還會把你的心聲保存上百年,其他人一覽無遺。
日用品垃圾:浮標、棉花棒
其他常見的垃圾還包括漁業用的浮標,以及打火機、棉花棒的日常用品,Yeungs說離市區和民居比較近的海灘,更容易發現家居廢物,「因為可能棉花棒好多人直接丟進廁所,未必廁所,可能洗手盆都有」。例如梅窩有村屋,村屋的污水處理系統不如城市,更容易排出海。
萬劫不復的垃圾輪迴
這次淨灘戰果有43袋共92公斤的發泡膠,7袋共27公斤的膠樽,鞋也有一袋,加上其他雜物,合共54袋垃圾,重136公斤。紮好一袋袋垃圾後,Yeungs和院友把垃圾袋放在草叢旁,避免被海浪冲走,等食環署職員來收集。每次淨灘前,他們會先通知政府海岸清潔組淨灘的時間和地點,方便安排人手和船隻來收垃圾,郊野公園和海岸公園的垃圾由漁護署處理,其他地方則交由食環署負責。「如果是沙灘,啲船埋到去,他們就容易清走垃圾,但香港非常多石灘和岩岸,船無辦法靠近。」如果無法從水路運走垃圾,他們就只能經陸路逐袋逐袋抬走,帶回垃圾站。
但因為他們的淨灘地點太偏僻,政府未必能夠馬上運走垃圾,快則一天,慢則試過兩個月都未處理,垃圾袋在日曬雨淋下變得脆弱破爛,垃圾漏出就前功盡廢,「上次我們在長洲,70幾袋整個月之後都未清走,在這樣的環境下暴曬,我們下次再回去,一手拿起袋子,全部發泡膠漏曬出來,我們那天帶去的袋,全部拿來包爛袋,做不到淨灘的工作」。
為了還原海灘應有的模樣,辛辛苦苦勞動一整天,拾了幾十袋塑膠,記者自以為自己很環保,但原來這些垃圾因為受污染而不能回收,最後只能送到堆填區,甚至有可能在運送過程中,不小心跌入大海,再次漂浮上灘,導致另一個垃圾灣。這樣豈不是徒勞無功,解決不到垃圾過多的問題?「淨灘不是一個解決方法,只不過是處理緊污染這件事。」Yeungs自嘲說淨灘的確是萬劫不復的垃圾輪迴,這次清理到乾乾淨淨,幾個月後回來又有一堆新垃圾。只靠淨灘,垃圾不會減少,因為你能夠拾走的遠遠少於日常生活製造的垃圾量,「解決的方法只有源頭減廢」。
本地垃圾多 源頭減廢治本
香港人或有錯覺,以為沙灘上的垃圾多由其他國家或地區漂過來,而輕視本地垃圾對環境的污染,「梅窩這裏九成垃圾都是來自香港,可能有少少是內地垃圾,但佔的比率非常少,因為這裏對岸望出去都是香港的範圍」。例如從銀礦灣漂來的瓶中信、印有繁體字的打火機和膠樽。「大家都覺得,我平時都無將這些垃圾丟到海邊,海邊垃圾關我咩事。」很難想像有人會刻意把一隻鞋或者情趣用品丟進大海,但它們就是殊途同歸在大海漂浮。無人知曉每件垃圾的由來,可能是垃圾車運送過程中跌了幾袋垃圾落海,可能是野生動物翻找垃圾而流入溪流,但可以肯定它們是由人類製造的,「如果我們肯在每天日常生活源頭減廢的話,至少已經好確保,你不是製造一些垃圾,可能會落入自然環境」。上山下海,彎腰拾了一整天垃圾,腰痠背痛時想起院長的一句,「淨灘好辛苦,走塑太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