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國怪傑Maurizio Cattelan中國首展 牆上香蕉 跟藝術開玩笑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05日

【明報專訊】經歷連場精彩的秋拍,相信不少藏家都感到精神和荷包疲累。一年之計,最好是逛逛博物館洗滌心靈;可惜,大家受疫情所困未能飛往各國博物館。今期,記者把大家的眼睛帶到北京,觀賞意大利藝術家Maurizio Cattelan在中國的首次個展。他的寶貝並非什麼青花古玩,而是動物標本等奇趣作品,必令你耳目一新﹗

在國際藝壇打滾30多年,Maurizio Cattelan最近以「最後的審判」為題在北京舉行展覽。展館於2019年曾舉辦「畢加索——一位天才的誕生」展覽,藝壇一致叫好。今次展覽有20多件批判死亡、社會道德概念、藝術風雲人物,和全球化價值的主題作品。當中的展品頗「重磅」,所指的不是價錢,而是背後的符號。

Maurizio Cattelan在1960年生於意大利,是現今國際當代藝術舞台的當紅炸子雞。他受人注目,其中一個原因是作品極具爭議。1993年他參加威尼斯雙年展,當中一尊被隕石擊中的教宗蠟像作品La Nona Ora震驚藝壇。今次「最後的審判」又和宗教有關,概念來自意大利文藝復興大師Michelangelo替梵蒂岡西斯汀小堂創作的著名壁畫。作品畫面中的主角是健壯的耶穌,祂大公無私地主持判決。是次展覽展廳最後部分確實有一幅迷你複製版的相關壁畫。

出身自貧窮家庭,Maurizio Cattelan的母親是清潔工、父親是卡車司機,自己高中起便做兼職養家。他並沒受正統學院派藝術教育,當過園丁、廚師等工作。他曾在醫院長時間工作,孕育出對生死的奇思妙想。成為藝術家後他很少親自創作,很多時想到鬼主意便交給助手動工,所以風格和媒介都極為多元化。他的作品以奇趣見稱,每每具備令人「O嘴」的啓發。展館空間廣闊,在當中游走時前前後後展品會在眼前重疊,產生不少視覺幻像。藝術家是刻意營造一個開放空間,鬆散地鋪排陳列他數十年來的精心傑作。

重新思考藝術究竟是什麼

展品以裝置、雕塑和行為表演為主,包括他早期的重要作品。掛在牆上的《喜劇演員》面世時驚天動地,作品首次於1998年展出後吸引不同藝評家討論和解讀,激發大家重新思考藝術究竟是什麼。不過,這也可能是給大家開的一個玩笑,作者沒創造香蕉,卻為被膠帶貼在牆上的香蕉賦予了「生命」。而一幅迷你的升降機電梯作品,據說是作者為其他作品中的小動物使用。在視覺上,會令人感覺不是電梯縮小了,而是參觀者變大了,聯想起大人國、小人國等童話場景。《嗶嘀嗶嘟嗶嘀咘》的名稱,則來自《灰姑娘》中仙女讓灰姑娘變身的咒語,但作品中的小松鼠被生活壓垮,咒語似乎沒有在這裏產生作用。作者透過作品高呼當代社會的矛盾,批評傳統文化與社會結構的刻板。作品《否》描述一個頭罩着紙袋、跪在地上的西裝友,表面上造型殘忍,其實是想從藝術家角度,就VR虛擬實境技術遊戲回應:在這展覽中沒什麼高科技,戴上紙袋便可進入其虛擬實境。

標本系列惹爭議

Maurizio Cattelan最出名、最爭議的是其標本系列。他喜愛以驢為題,以又悶又倔強的驢代表自己,高呼抗拒被標籤成藝術家的身分。作品中亦有優雅強健的馬,作者認為牠是驢的對手。但今次展覽中,一幅無題的馬作品卻威風掃地,被製作標本般的「戰利品」,難堪地困在展館的牆上、奄奄一息。2011年,他在威尼斯雙年展曾展出2000隻鴿子標本,引發激烈討論,作品控訴人類殘酷對待動物,但他自己似乎也是其中一分子。作品《永恆的愛》於1997年首次在德國展出,靈感來自格林童話裏的一個故事,講述驢、狗、貓和公雞。這是他最早的採用骨架創作的作品,探討不同物種之間和諧生存的可能。Maurizio Cattelan欲在展覽中審判社會議題、人倫關係,邀請觀眾主動地選擇被審判,邀請各位「被告人」對號入座。●

「莫瑞吉奧·卡特蘭:最後的審判」展覽

日期:即日至2月20日

地點: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 北京朝陽區酒仙橋路4號

網址:ucca.org.cn

文:呂一心

編輯:陳淑安

美術:謝偉豪

facebook @明報副刊

電郵: feature@mingpao.com

[Collect]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