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跳掣但有夢的《IT狗》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21日

【明報專訊】當小學生要學電腦編程,長者要學用「安心出行」,在現今世界,不懂IT就像局部殘疾。ViuTV的新劇《IT狗》,主題圍繞資訊科技,核心卻是恆久不變的合作和夢想。究竟是什麼令世界變得更美好?

故事講述在銀行工作的「IT狗」阿信(凌文龍飾)突然被裁,半推半就下決定創業,並聘請了一班奇怪的同事,在共享工作空間Born Hub開發應用程式。劇中幾乎所有角色都有性格缺陷,例如阿信天真戇直得令人討厭,女Billie(女B,余逸思飾)喜以女權旗幟做護身符,男Billy(男B,陳湛文飾)嘴賤又不懂人情世故,Born Hub創辦人Kenneth(岑珈其飾)和Tony(楊樂文飾)是披着羊皮的狼,Never(陳瑞輝飾)是透明毒男,只有蒙玲(陳漢娜飾)和插畫家Johnny仔(鄧子超飾)的性格比較正常(偏偏後者的小個子又被看成不正常)。但他們在衝突中磨合,各人的稜角成為扣連所有人的部分,夢幻團隊由此產生。

《IT狗》以創科為背景,但劇情都是「地圖炮」,被諷刺的包括女權、上堂只播片不講課的大學講師、慈善組織街頭籌款、環保意識、藝術界搵錢伎倆,當然還有香港創科發展。劇組其中一個有心或無意的安排,就是角色在「數據港」參加初創比賽,場景就在真正的數碼港,偏偏數碼港最彪炳的產業其實是地產;而「彩蛋」曾俊華的客串演出,就是在「數據港」巧遇Tony,他更出言鼓勵「香港創意科技就靠你們年輕人了」,真夠黑色幽默。

香港不乏具創意的年輕人,但礙於市場所限,或是急功近利的DNA作祟,大部分在香港做創科的,都是希望項目能被投資者青睞,先是注資繼而賣盤大賺快錢。創科界亦有不少憑眾籌項目大賺快錢後卻不推出實體產品。

另外,筆者多年前曾訪問一個創科界才俊,其研發的公司會員卡服務,後來項目好像不了了之,但他多年來不斷靠新項目,由發聲水杯、智慧校園程式、納米口罩,獲得源源不絕的注資,把公司愈做愈大,甚至進軍元宇宙。近期他的加密貨幣錢包項目就被收購,作價過億元。正面來說,他是一個回應時代轉變的連續創業家(Serial entrepreneur),但究竟項目是為了建設更好明天,抑或只是追逐投資者的需求,只有當事人知道。

劇中對白「香港做創科是吃屎」是悲但真的共識。儘管政府大力推銷香港作為大灣區創科產業中心,但最實質的政策卻是在「北部都會區」的新田建設科技城——新田不就是那個「失敗」購物城的選址嗎?不過也無所謂,多少人記得當年建設數碼港時,政府還提出過中藥港和鮮花港?

跌撞中希望明天會更好

縱然如此,這世界仍有不少傻人做傻事。劇中幾個角色都講過一句對白,就是「唔好搞咁多嘢」,阿信甚至說過,人最大的勇氣不是堅持,而是知道幾時要放棄。但其實各人都向極限推進——阿信將公司起死回生、編程初哥蒙玲接受寫code挑戰、男B女B在程式被網絡攻擊時及時拯救,連外表自信內心自卑的Tony都自發擔起宣傳重任。就像蒙玲所說,人可以接受失敗,但不可以放棄,好像說教,至少他們在跌撞中身體力行,不為締造更好的世界,只是弱弱地希望明天會更好。

《IT狗》一開始的劇情的確「跳晒掣」,活像劇場的喜鬧劇,但後來愈來愈合理順暢,演員表現亦漸入佳境,尤其陳湛文飾演的男B,舉手投足更有黃子華的影子,第八集戲仿《英雄本色》更是神來之筆,難以相信他只入行三數年。之前從另一節目《演員•門》得知,他年近四十,才因為追夢而做演員。有心不怕遲,就像多年前某創科龍頭電訊商的廣告所言:只要有夢想,凡事可成真。那年,是1997。

文:梁慧思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