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定向學堂:年廿八,身心都要洗邋遢! 心靈大掃除,由執屋開始

文章日期:2022年01月30日

【明報專訊】每年大掃除必定會有執屋達人教路,平時培養有手尾的習慣,把用過的物品分類放好,過年就不會執得辛苦。道理歸道理,東華三院樂情軒主任饒文傑(Francis)說囤積物件就像惡性循環,心情不好,提不起勁打理家居,無力感重,自我形象低落,便又更沒動力執屋。他推廣「心靈大掃除」項目,為有情緒困擾的婦女整理她們的家,義工儲下不少經驗,以照顧情緒為先,也會摸索出另一套執屋大法。

以執屋為介入點

助走出情緒漩渦

「心靈大掃除」是因「賽馬會教師社工創新力量」計劃培訓、資助而誕生的項目,在2018年開始推行,Francis說靈感來自他的過去:「我來自單親家庭,經歷過媽媽有情緒病的時間,當時我念中學,家裏環境很凌亂,所以很明白一個婦女受情緒病影響時那種無助。我們常覺得一個人有情緒問題是需要輔導、幫助,但精神病在社會上有很大污名,就想到以執屋為介入點。」計劃至今訓練了約50個義工,當中亦有精神康復者參與,「過來人可分享自己經歷,知道情緒差時是一個怎樣的狀態,他們知道有人理解,會願意開放自己,亦有個希望可企番出來幫人」。

義工會接受8節訓練,分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斷捨離技巧,一部分是精神健康的知識、危機處理、溝通技巧等」,Francis說重質不重量,做法並非派一隊義工往服務對象家中旋風式丟掉多餘物品、執整企理便離開,而是會分段行動,隔一段時間上門一次,一個個案會用上半年甚至更長時間。義工少金、玩瑩、笑霞分享到底心思花在哪裏,我們從中也學到「執屋+執心」的竅門,自己或幫朋友、家人執屋時都實用。

竅門1:先了解故事 狀態差不強行執拾

少金曾出動往一個需照顧中風丈夫的婦女家中,「她很惜她的老公,我們見到她的一刻,她仍好傷」,少金說她有很多事情鬱在心裏,「她覺得講普通話一出街會被人責罵,又提到奶奶那邊認為她是貪老公的錢,我們發現很多窗杆都被她鋸走了」。義工第一步不是動手執整物件,而是與這個家的主人建立關係,一提起這點,他們互相很有共鳴,因為若對象始終關起心房,義工與她溝通不到,便無法着手商量什麼東西可以捨棄。不過在這個案例,契機卻出現在主角多買一物:「我們去了幾次之後,與她談談話,知道她畫畫、寫字很厲害,便陪她出街買畫筆。其實她本身是教普通話的老師,但沒有了自我,重新畫畫之後,個人執番個心,差好遠,我們常叫她來中心玩,她都願意。我們估不到她是才女啊,什麼都懂,又為我們包水餃,好客氣!」

主人家若在義工上門當天情緒不好,他們不會「夾硬」執屋,而是因應對象的心情坐下細談,又或邀她出門行山、飲茶。玩瑩不諱言都有執得氣餒的時候:「執完之後屋內可以有條路行,不過下次再回去,還原之前情况,所以用上的時間更長。」當拿起物品問能否棄掉時,「常會聽到『唔得呀,阿邊個送畀我㗎』、『唔得呀,有用㗎、有用㗎』,於是我們便執起放在一旁,留下讓她再篩選」,這是義工常見困難,但笑霞說為一個單親媽媽執屋時,感受到她情緒低落,正是一反這個「常態」:「問她話不太回應,當我們幫她收拾一堆雜物時,她是完全漠視,我們就知有點問題,平時拿她的東西,她都會說『呢樣咩來㗎,要㗎要㗎』。」當遇上主角狀態不好,就不會強行繼續執。

竅門2:尊重棄留抉擇 感受人生話事權

義工在訓練過程學過如何以同理心溝通、積極聆聽,又會學斷捨離的實用方法,如要清除不需要、不喜歡、不適用的東西,笑霞說:「理論是理論,實際上每人的想法有些不同,我們都會因應對象反應、能力調整。」她提到每次有兩三個社工到場,有時會飾演不同角色,「有些義工清物品好狠好快,我就是陪她一起挑揀的人,像個游說角色。因為我也有個兒子,與那個單親媽媽背景相似,其他人都覺得我跟她比較聊得來,如拿起一件東西說我個仔都好鍾意,她會有共鳴說『可能阿囝也喜歡這個』」。碗碟數量過多,他們會問:「想想你們母子用到幾多個?」「她會答要用很多,那我們不妨將尺度放大小小,你說5隻夠不夠?那就畀夠10隻你,這似是種優待,但總數可能有20隻,仍減少了一些。」或是分唱黑白臉:「若同一時間大家圍住問她某件東西要不要,她會沒有下台階,當其他人說呢個唔得喇、唔好要喇,我就會說『呢兩個都仲好好,讓她留下吧』。」

焦慮者囤積背後:害怕無常

與笑霞同去的玩瑩都記得曾把多條頸巾放在一起,攤在物主面前,讓她知道數量有多少,Francis說焦慮者的囤積心理,「我們發現一個情况,有些焦慮的人喜歡買紙巾、囤積快餐店的即棄餐具,因為他們擔心將來,怕面對無常」。以為家中凌亂的人都骯髒?少金說有些是儲着不少洗乾淨的膠兜佔了地方。她從經驗知道第一件拿起的東西問物主要不要,通常都失敗,即使他們都會先動紙巾、報紙這類不太私人的物件,「膠袋咋喎」,都免不了碰壁,但他們仍謹守不為主人話事的原則,由物主下最終決定,Francis強調:「我們想她對自己人生可做選擇,因為她們覺得自己沒有選擇,咩都係聽人講,自我就會縮得更小。我們會讓對方去講,雖有建議,仍看她要如何做,告訴她『你先係主人』,這是為你的人生,不只為家居。」

竅門3:整理累了,就放空散步吧

「我們會先了解她們面對什麼問題、期望,理想的生活是怎樣,與現實有什麼落差、為何很想轉變,知道她們的動機,再作初步評估:間屋咁大,郁邊度先呢?依次訂下目標、計劃,就由義工幫手執」,Francis說在義工上門前,社工會先為個案評估,計劃推行的效果也在他意料之外,「吸引了很多人來找我們,我們也篩選了一輪,原本有過百人排隊(申請服務),篩完後仍有40、50個左右」,不過疫情嚴峻時亦要暫停上門和訓練義工。

心中有個目標會更有動力,玩瑩說單親媽媽的個案是想家中有個地方與兒子相聚吃飯,他們便先執好飯桌,往後發現當媽媽「斷捨離」不了時,義工提她這樣做亦是兒子所想,會較易打動到她。每個人內心抓緊的東西都不一樣,義工體貼也尊重,笑霞形容這個媽媽的廚房「有很多不用、過期的醬料、米,當我們找出來,她的反應是『哎呀,原來我包五穀米喺度呀?』打開一個罐,以為是飾物,原來是一包冬菇,沒辦法,可能她的心情、精神狀態令她提不起勁」,「日後更多接觸,我就明白、體諒到她為何這麼難接受」,笑霞說起媽媽不捨丟掉長靴、高跟鞋的片段:「她之前住的地方很闊落,衣物各樣配搭要求很高,現在住到公共屋邨,地方少了,由高去低,不是那麼易適應。」

少金也是受情緒困擾的過來人,她很懂得欣賞每個個案主角的好,「有時聽不明她的說話,我會說『我不太明白,你可否解釋給我聽,我蠢,你教吓我啦』」,但原來這對她來說不是權宜之計,「因為她們本身好叻,其實個個都好叻,叻得滯所以沉迷在自己世界,忘記身邊的所有,也忘記捨棄,就堆在自己四周」。

陪別人做捨棄的功課,她說當中一招對自己也很實用,就是要適時外出散散步,不必逼着要執好屋、達成目標,才放過自己。放空一會,才可「儲氣」再整理家居和人生。

竅門4:執屋是為「惜自己」

Francis解釋執屋只是一個介入點:「很多時我們讓物品變了主人,但要清楚我們才是主人,這很重要的一點。抑鬱症的人常做老好人、討好人,滿足別人的需求,忽略自己。人生有幾個圈,一個是自己可掌控自己的事,如幾時做運動、辭不辭職;第二個圈是會否改變身邊的人,如要老婆擠牙膏不要從中間擠,未必改變到;第三是無法預知的意外。連自己第一個圈都控制不到,就會失去自控感,又或搞亂了,因為其他圈控制不到,連自己個圈都控制不到。但倒過來想,既然做不到,就可由家居整理開始,因為執屋是自己做的,攞番個自控感,就有更多力量面對外面的環境。」執屋有很多技巧、方法,但不敗之道仍是由自己出發,「其實執好間屋,是惜自己的表現,放好自己喜歡的、需要的物件,不喜歡的就不放在家,是這樣的方向」。

東華三院心靈大掃除專頁:facebook.com/tungwah.cleanyourmind

文˙ 曾曉玲

{ 圖 } 曾曉玲、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王翠麗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星期日WorkSh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