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安聲音中 聽酷兒離散故事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11日

【明報專訊】你怕不怕手指刮到黑板時發出的「滋滋」聲?藝術家把春仔花髮髻安置鐵盒上,不定時移動,髮髻刮到鐵盒發出同樣的「滋滋」聲,聽着令人不安,卻似藝術家希望觀眾感受到性向不同的酷兒,身在衣櫃時心中的疙瘩。「WOMEN我們:女也彳亍」的展覽,吸引之處是其聚焦在酷兒離散的經歷。

(註:因應政府防疫措施,本版介紹的展覽開放時間以官方公布為準。)

女同志移民與玫瑰少年之死

1997年,新加坡政府禁播一套紀錄片,內容關於3名女同性戀者移民美國的故事。這條影片是新加坡出生的藝術家Madeleine Lim的作品《三番參巴醬》(Sambal Belacan in San Francisco)。作品中的主角坦率地探討多個議題,包括種族與文化身分、女同性戀者的渴望、與家人的衝突,以及自我認同與群體歸屬感等。紀錄片在外地屢獲殊榮,但至今只在新加坡上映過一次。2020年,新加坡政府批出臨時豁免禁令允許放映,但只有33名觀眾能入場觀看。

同樣是2020年,台灣疫情肆虐期間有一事引起熱議:小男孩獲發粉紅色口罩,不敢佩戴。台灣藝術家陳漢聲由此事聯想到20年前「玫瑰少年」葉永鋕,在學校因女性化特質持續被欺凌,最後在上課時間死於學校廁所。陳漢聲創作《是青春-萬年青》,用上兩種花草象徵創作。萬年青是葉永鋕生前放在房間的植物,藝術家繪畫萬年青紀念他。春仔花是台灣新娘在出嫁為自己製作的髮髻飾物,藝術家把春仔花放在灰色鐵盒,春仔花會在鐵盒上擺動並發出「滋…滋」的聲音,表達酷兒的不安與壓抑。

由WMA與舊金山中華文化中心聯合策劃的展覽「WOMEN我們:女也彳亍」中,兩人的作品被安排相對展示,因為作品皆由真實事件出發,讓觀眾從作品了解某個歷史時空下酷兒的狀况,以及他們爭取權利的漫漫長路。葉永鋕的死亡,促使台灣政府頒布《性別平等教育法》。但《三番參巴醬》至今仍然是新加坡的禁片。WMA團隊指是《三番參巴醬》啟發展覽以離散的酷兒為主題,Madeleine Lim當年便因參與平權運動時同伴被捕,而需要離開新加坡。

展覽策展人是生於香港、身在三藩市任中華文化中心策展人的梁凱瑤。此展覽已在三藩市該中心舉辦過,當時共有13名藝術家參與,梁凱瑤再挑選當中6名藝術家的作品在香港展出,除了上文提到的Madeleine Lim及陳漢聲,還有黃孟雯、權希樹、潘浩欣及TT Takemoto。

6件作品 了解心境尋改變

梁凱瑤所選的6件作品大多是影像作品,錄像透過電視與投影播放,攝影則懸掛在牆上。WMA算是較小、場地設計私密的空間,梁凱瑤選擇作品時希望「透過聲音、光線及非白牆的展示空間改變展場的氛圍」,目的是「讓觀者在進入酷兒的說教式討論前,便已經感受到當中那股流動、自由和女性的感性」。例如在韓國出生的權希樹,在網上世界創造女權烏托邦,展覽展出她的錄像作品,參考母親創作行走的全裸女神,女神皮膚是綠色的,置身在宇宙般的空間;因為作品投影在牆壁,女神的身體可能有兩米高,視覺效果震撼,詭異的女神形象讓觀眾反思性別、身體與宗教的關係。

近年香港出現移民潮,愈來愈多香港人離散至世界各地,梁凱瑤認為對美國的移民來說,酷兒和非二元感受是在日常中能體驗的,亦會影響移民的歸屬感。「當人感受不到歸於何處,他們只能身處不穩定中,為歸屬而奮鬥或是離開。酷兒社群一直在衝破界限,開闢安全的空間讓自己生存和成長。」展覽中的藝術作品,梁凱瑤相信能讓觀眾更加了解酷兒的心境,特別是社群如何持續發聲,爭取改變,尋找自己的生存空間。

■WOMEN我們:女也彳亍

日期︰即日至3月13日(周一休息)

時間︰中午12:00至晚上7:00

地點︰WMA Space(中環永和街23-29號俊和商業中心8樓)

網址︰bit.ly/34Jg2sZ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