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打針見孫仔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13日

【明報專訊】Omicron傳播力驚人,截至2月11日,已波及逾30間安老院舍;至2月10日有13間老人院的長者要撤離送往檢疫,1間原址檢疫。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呼籲院友盡快打針、港大醫學院長梁卓偉提倡「默許打針」。當「打針見孫仔」成為調侃政府收緊防疫政策的「潮語」,一切癥結是否只不斷催院舍長者打針就可解決?為長者提供服務的醫生、治療師又親身看到什麼?

阿慧(化名)工作的老人院,正是其中一間出現職員及院友確診個案的院舍,有超過10年經驗的她說:「這間院舍是我做過那麼多間之中最乾淨的,消毒做得好好。」隨着被納入強制檢測的市民愈來愈多,院舍的措施聽上去謹慎而有條理:在強檢期的職員要使用另外的餐廳、廁所;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狀的長者會被隔離在獨立房間;物理治療器材每人用完都以漂白水抹過,下一人才可以用。但還是避不過中招。阿慧說:「要數漏洞一定有,那也未必是員工可控制的,如讓老人家戴口罩,他們有些手比較叻的,一下就會扯下來,又如冲涼場所、設備共用,點都有感染風險。」這間是政府資助院舍,比起一般私營院舍環境算是好得多,「其他私營院舍人手混亂,好多替更,職員又比較求其,感染控制未必做得好準確,冇事咪冇事囉」。

理解長者打針難處

公立醫院外展醫生李醫生(化名)會到老人院為長者覆診,亦不免提及觀察到的私營院舍環境防疫難,「私家(老人院)的房間只是一塊板隔開,我們同事開會時說,這樣房內空氣都會噴到出去,簡單來說只是一個個partition」,「香港老人院尤其在舊區的,牀位很密,好多長者都不戴口罩,講真,其實那是他們的家,你在家裏都不會戴口罩啦,坐出大廳也是很正常的活動,有一人中了,容乜易傳」。他不是負責為長者打針的醫生,不過近日都有數個家屬會突然向他提及,「千祈唔好逼個老人家打針」,而他亦坦言不會主動提及,「其實是兩難,無可避免有人打完真的有副作用,疫苗始終是新的,最虛弱那班,其實又沒怎麼出街,家人的想法也有點道理。我沒有一個很絕對的答案,但我會覺得要尊重長者和家人的選擇」。

公院內科駐院醫生歐醫生(化名)近日忙到踢晒腳,「醫生、護士、放射技師、健康助理,耐唔中呢度一個走,嗰度一個走,要去強檢」,很多同事一人做幾人工夫,包括聯絡老人院,他說內科病房向來多長者,「現在開始有老人院case,院舍員工更緊張更驚。我們的老人院服務不嬲都差差哋,因為他們缺乏醫護人員,可能全間院舍得一兩個護士,都不是24小時存在,員工好多時只受到一些照顧訓練,病人如果有任何風吹草動,都會即刻送到醫院,亦造成內科常收老人家,現在更是,少少咳痰打噴嚏,就會送過來」。他說長者或家人問身體情况是否適合打針,甚至說自己周身病痛求醫生寫豁免書的都有,「每一日在門診都有人同我哋嗌交咁滯,話要佢打針係推佢去死,我們的角度是有很清楚的指引,誰可打誰不可打,其實大部分人都可打」,「好多老人家覺得打完會又中風又心臟病,近個多月說可以去飲茶,才夾硬去打針,都係諗住打一支就算,純粹符合要求就算」。

長者應打科興?以訛傳訛

同是公立醫院內科醫生的黃醫生(化名)也說近來多了長者問打針的事,但他提到一個比較嚴峻的情况:「愈來愈多老人院case入緊來,有些開始用氧氣,有些肺已花了,雖然這刻未需要用氧氣,都要開藥,這一個半禮拜是急劇惡化,這批老人家情况好多時都差,或一開頭冇嘢,之後差得很快。」他與歐醫生都不約而同有類似感受,「門診老人家都會問打唔打針,他們很多時有個錯誤感覺,如一開頭一年前我們對疫苗不是很認識,就會有好多限制,這個不能打,那個不能打」。歐醫生問記者,「如我問你會否有個想法,60歲以上是否應該打科興?打復必泰是否反應太大?這已是個很根深柢固的想法,但還記不記得一開始其實是60歲以上科興沒資料,要打復必泰?」他留意政府說法,多只是建議長者諮詢醫生意見,而黃醫生亦翻出衛生防護中心今年1月28日發出的最新指引,並附有豁免書的樣式,復必泰可豁免原因包括對復必泰成分有過敏反應,以及接種疫苗後患心肌炎或心包炎;而科興則有四項:對疫苗嚴重過敏、患嚴重神經系統疾病、有未控制的嚴重慢性病患、懷孕婦女等。

科興要避忌的情况更多,為何長者應該打「冇咁勁」的科興成為一種普遍認知?歐醫生說:「我們在門診見到的,無論是老人家或家人,都是好耐之前聽到誰誰誰怎樣講,就以訛傳訛傳足兩年。」有些長者的經驗是問醫生該不該打,醫生也答不上,「老實講句,始終支針新,我們只能根據兩年的指引,但講到好專門,細到邊隻癌用緊邊隻藥,係咪應該打,真係冇,這些病人只能靠不同專科醫生及每個協會的專家意見」,不過想見專科醫生一面不容易,一年或許只有兩三次,「尤其等專科覆診可能要等半年,之間見到任何醫生都唔夠膽答你,就唯有自己理解。還有就是公私營的資料不通,私家醫生不會有任何途徑知道阿婆的病歷,她說有心臟病,又叫她不如睇埋心臟科先,為安全就不打」。長者繼續在朋輩家人間將打針好危險或打科興的迷思互相流傳,於是覆診的10分鐘內,醫生更難動搖他們的想法,「將這個責任放在前線覆診,就會拖到咁慢」。

一味谷針 不努力解說

黃醫生直指政府沒有效地將資訊帶給市民,「明顯信息傳不到出去,第一當初大家覺得疫苗好危險的印象根深柢固,政府沒打算或覺得需要在病人擔心上作努力解說,當初政府用谷針的方法,其實是有點霸王硬上弓,令好多市民反感、擔心,好多專家在疫情中好不幸甩了光環,變了大家有種習以為常對疫苗的不信任,覺得專家一講是講大話,都好難心平氣和聽清楚實際數據」,他說復必泰一直有新研究證明其安全性,「如去年11月全世界頭幾位醫學期刊之一JAMA刊登研究,看75歲以上(打復必泰)會否增加中風、心臟病發、血管栓塞的風險,結論是無」。

阿婆為見孫仔才打住一針應付應付,「如果政府不去反省這個問題,最後大家被迫去打針,其實不會明白疫苗對他們的幫助,都不是一件好事」。

政府谷長者打針顯得很焦急,但幾名受訪者卻都表示理解長者和家人的擔心,與他們身處一個怎樣的實際生活與接收資訊的困境之中。有向家居長者及老人院提供認知障礙症到戶服務的「耆俠會」創辦人Zoe和Alvin最擔心的兩難情况,是為防疫不上門為長者訓練,他們的退化速度可以很快,甚至原本可留在家居安老的,會變成無法自理逼着入安老院,而上門又增加傳染風險。Zoe提議政府推長者打針必須考慮各種配套,以及在打針以外,不如參考一些院舍做法,從職員着手,開工前做快速測試,減低院內爆發風險。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曾曉玲

圖˙鍾林枝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每日明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