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老人躺露天病牀抵受嚴寒過夜的情景暴露在大眾目光之下,在醫管局促院舍接回輕症長者、院舍負責人反嘆無力隔離、醫護斥亂局是管理問題之際,一名社工寫下在亞博的見聞,彷彿告訴社會,還有一個煲在爆。
社工Sue(化名)與殘疾院舍的導師、照顧員進入亞博為隔離學員提供協助,原初見到現場一個護理員照顧8個學員,院舍同工亦1:1輔助亞博員工,不過場館愈來愈爆滿時,令人擔憂的情况出現:一名舍友大便在褲子上,伸手抹反弄得病房到處都是,「因為找不到便椅,舍友忍不住大便,同事嗌咗好耐(找亞博員工),我見到惡劣情况又再嗌,好耐之後才有人來幫手」。
她多番強調,亞博員工是盡心的,從交談得知他們是12小時一更,「好多以前不是做開院舍,疫情下失業,就考PCW(Personal Care Worker)的牌,所以有些沒很多經驗,好多學員需要過椅或用吊機,他們完全不懂得,簡單扶抱其實PCW學過,但實際上每個殘疾人士的身體狀况有不同,一般院舍有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看着同事做得是否正確」。
人手不夠
原本院舍員工入亞博是支援角色,但見人手不足,都得落手落腳幫忙,「有些ward可能很多人都需要餵食」,一個ward有8個舍友,「得一個人點餵呢?殘疾院舍學員本身有特別餐具,可以自己進食,只有小量要餵,但現在很多卧牀過不到輪椅,又沒有枱面板,咪個個都要餵囉。在院舍不會這樣,他們想過自己輪椅,我們會讓他過,起碼在自己範疇內不必整天躺牀,可坐在輪椅」。餵飯可以幫忙,「換片、帶他們去廁所都要幫手,唯一是不處理排泄物,因為他們有一套消毒程序,我們也不知所需工具放在哪裏」。
她說得最多是「人手不夠」,「公道啲講,我不覺得是他們不想做,如果不夠人手,我就會有個問號,其實當局應該一早知道入面有幾多病牀,有幾多人需要協助,他們分開三team,有些叫清潔組;有些是護理組,照顧排泄物、起牀、餵食的;有些是護士,負責餵藥,照計應該計到人手,沒理由人手會這麼緊張」。
院舍支援人員熟悉舍友脾性,「有的學員愛玩,如丟被單落垃圾桶,又有學員每15分鐘要求去廁所」,Sue提到亞博是破例讓他們入去,是考慮到殘疾學員有各種情况、特性。不過其實這個做法並非Omicron疫情才衍生出的首例,我們接觸到2020年8月至9月曾在亞博做護理員的阿詩(化名),她說自己當時同樣因疫情,原有工作停擺,故到亞博工作,曾在場服務過3間老人院的院友,工作後期她需要服務一間殘疾院舍的舍友,她所說的與Sue年半後看到的情况類似。沒相關經驗的她曾被一名院友揮拳:「我跟他說想為你量血壓,他點頭以示可以,我就自然拿一個最傳統的綁手臂血壓計,那刻他突然一拳揮過來,我的面罩跌落地。」後來才得知院舍用的是手腕量血壓計,院友誤以為要被綁而激動,慶幸後來幾天院舍所屬機構有社工進場協助,就舍友特性輔導他們的情緒。
Sue嘆:「見到都慘,因為他們真的不熟(如何照顧舍友)。如果可原址隔離,衛生署可提供人手去支援院舍,當然空間是一個限制,不是間間私營院舍都有一堆病房作隔離空間,但會否有些情况是輕微的,在病房外圍起屏風就可以,有些不行?如果有指引給院舍,就會好好多。」
香港抗疫困局縮影
疫情兩年,我們學到什麼?中大生命倫理學中心總監區結成醫生讀到「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院舍員工在亞博的眼淚〉的內容,形容「院舍的困難是香港抗疫困局的縮影」。「疫情來到今天,其實我們都不是沒有心理準備。毫無疑問抗疫焦點有兩個地方,一個是不可拖垮醫療體制,第二是不可造成大量長者、體弱者死亡。其他什麼成績表、數字,我覺得都是其次。來到這個地步,照道理院舍搞唔掂的問題不應現在才為意到,院舍的困難從這篇文章看或我從同行了解,得知它得到的指示或一向做法,在過去第二、三、四波疫情亦如是,如果院舍有爆發情况,就會安排隔離檢疫,(感染個案)清了就回來,他們的概念是依賴公共衛生及醫療系統為它處理問題,聽指引行動。」
但如今的困局是Omicron疫情帶來「量」的問題,「雖然今次的規模大到任何準備都不能完全充分處理到,但總不能對這類情景沒一個設想,沒預計當醫院沒辦法處理時,甚至亞博處理不到大規模隔離時,需要什麼支援或配合,最低限度院舍應可容易得到最新的指示或支持」。
指示跟不上
區結成認為院舍問題是一個警示,「就如讓院舍做很多快速測試,但後着的指示卻沒想清楚。我恐怕家居(抗疫)亦有同樣問題,如指引說初陽後38℃持續發燒就打999,我見到這個指引就馬上想,在現時情况是行不通,因為很多人感染後會發燒,發燒好易到38℃,如果這樣打999,根本沒那麼多車去急症室。指引的及時性、更新的速度是跟不上現實,大家就在後面追」。
「大量個案衝擊,無論點樣做都不會盡如人意,但在大家跟指引辦事時,會出現這樣的困難,院舍又怨醫院,醫院又怨院舍,我覺得不應去到這個地步,而是有一些快速的方式,指示當(個案的數)量大到一個地步,大家要做什麼,即使不理想,都應有一個共同的理解。」
「不應等到每次有這樣發展,有人申訴,或有人睡在醫院門外,才恍然大悟去處理。」院舍的警示提醒了我們:「要有些心理準備,當院舍員工或醫管局員工感染數量開始累積增加時,要預計如何處理,也是指引跟不跟得上的問題,原本是員工一感染就退下火線,在一定日數測到陰性就重回崗位,但當累積到一個數目,外國已試過,去到一定比例,服務就會停頓,如果照數,每天百多個醫護人員中招,數到20日、30日後,就是幾千個員工,醫療系統或開始出現大問題。」
「在老人院問題上如果不能預早看到這個問題,到醫院受到累積的衝擊時,都會有同樣問題。退後很多步去看,只要維持運轉到,所有東西不會冧檔、停頓,看外國經驗,最壞的波浪撐2、3個月都會開始消退,所以運作上如何協調好不會停頓是很重要的事。院舍是很清楚的一個焦點,長者被人推來推去的慘况、制度容納不到、協調不到、指示跟不上,作為一個learning case,讓我們預備接下來的兩三星期,會是非常有用的。」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