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疫情下,市民怕什麼?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20日

【明報專訊】近日新冠病毒確診個案急升,每日以千計,卻沒有引起市民恐慌,但公立醫院門外,忍受寒風冷雨等候入院的長者和幼童,卻叫不少市民感到心痛和憤怒。香港為什麼淪落到這個地步?情况絕對不是醫護人員疏忽職守,他們的努力和專業精神,實際上得到市民高度的讚許。那麼,令市民悲憤的情景,為什麼會在這時這刻出現?

市民沒有恐慌,但新冠病毒卻暴露了香港不少深層次問題。過去兩年,政府不斷呼籲市民對疫情不可掉以輕心,而為了防疫抗疫,政府推出各項限制市民活動的措施,但明眼人都看見,背後目的不外乎要求市民盡快接種疫苗。而為了「谷針」,政府近日更可說無所不用其極,連一些事前說明不會強迫市民做的事,例如進入食肆時掃「安心出行」,今天都勒令市民必須遵從。

市民冷淡回應防疫措施

市民又怎樣回應政府的防疫措施?第五波疫情未到之前,市民對政府的防疫措施,反應是冷淡的:例如政府推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因為是自願性的,前往接受檢測的市民只有百多萬,大約是合資格人口的三分之一。又如疫苗接種開始後,市民諸多不願,進度並不理想,不是第五波疫情爆發,接種率相信仍在七成之下。

市民反應冷淡,是否表示缺乏防疫抗疫意識?這又不見得!君不見:2020年疫情開始以來,市民戴口罩、使用搓手液等習慣,簡直是舉世聞名。政府要關閉多人群聚集的處所,經營者和市民雖有意見,但違法而被檢控的市民少之又少。整體而言,市民防疫抗疫之心,是上下一致的!

市民不信政府防疫事倍功半

那麼,市民對政府推行的防疫抗疫措施,為什麼總是反應這麼冷淡?就這問題,筆者在本報「厚生實錄」專欄中多有分析,不再在這裏重複;一言以蔽之,就是本屆政府上任以來,推行的措施愈來愈失去市民的信任。市民一旦不信任政府,政府做什麼都必然事倍功半。政府如何挽回市民的信任?並不是本文討論的重點,筆者要指出的是,近幾天出現的種種令市民傷心的情景,根源所在,離不開今天政府的施政,已無法取得市民的支持和合作。

回看農曆新年過後,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升幅驚人,政府以幾何級數形容,但每天一萬幾千宗確診者,在世界各大城市相繼出現,就是只有5百多萬人口的新加坡,早在一兩周前已錄得這個數字,為什麼新加坡國民沒有因為這個數字而人心惶惶,港人卻似進入戰時狀况?

市民怕打這場世紀疫戰嗎?Omicron傳播力特強,市民知道,疫情到了現在這個階段,會否中招,除了視乎個人生活習慣有否鬆懈外,還要看自己的運氣。但一旦中招,市民感到可怕嗎?Omicron引發的病徵據報較輕微,市民多不太擔心會得到重病,但中招後隨之而來的不便,卻是市民痛苦旅程的開始。

應清晰交代隔離為什麼

先說強制檢測。近兩星期,不少市民為了檢測必須到球場或空地輪候,短則幾個鐘頭,長則整天也說不定;對於長者和不良於行的人士來說,他們淒涼的情况,市民有目共睹。檢測不是什麼複雜的程序,為什麼不可以盡快完成?現在香港約有30萬名長者獨居或兩老同住,政府若然推行「全民檢測」,事前必須有妥善安排,否則這30萬長者將再次被折騰!香港長者撿拾紙皮的景象,曾為國際社會詬病,現在長者輪候檢測遭遇的困難,可能再一次成為國際媒體報道的焦點。為了長者的福祉,筆者真不願看見香港長者,再一次成為國際挖苦政府的話題。

其次是隔離。隔離的意思是什麼?不少市民都不明白:是14天、7天,還是7天加7天?是在家隔離、在政府指定的地方隔離,還是兩者合起來計算?隔離後怎樣接受治療、是否吃幾粒退燒止痛藥便可康復?總言之,隔離為的是什麼?有關官員必須清晰地交代。雖然在醫院門外等候入院的確診病人,前晚總算陸續「清零」搬入院內(編按:昨日仍有病人在院外等候),但他們將得到怎樣的安排和治療?市民都盼望有個答案,不是病人被搬走,問題便得到解决。

最後,還有那些原本住在院舍的長者。現在有百多間院舍,有院友或工作人員確診,按例其他未染病的院友必須被隔離,但鑑於隔離設施臨近爆滿,政府要求他們留在院舍,但這種安排可行嗎?香港約有6萬名長者住在院舍,多體弱無法自理。政府資助的院舍,情况還可以,但私營安老院多只能符合院舍條例的最低要求,有些環境異常惡劣,只能容讓每位院友佔有自己的牀和擺放私人物品的地方。長者能否留院被隔離,實在是一大疑問。私人院舍情况不理想,早為社福界人士詬病,也不能怪責院舍的工作人員,因為以他們的薪酬和工作環境,他們其實已盡了力,只望政府在疫情過後能提出改善的辦法。

不怕中招 只怕被措施折騰

對於醫護人員在今次疫情中的表現,市民是心存感激的。但他們所作的努力,卻不能掩飾醫療制度的缺失和荒謬。問責官員可真要想想:為什麼市民覺得中招不是大事,卻怕被隔離、怕被送到醫院忍受長時間的等候、怕官員的指令一時一樣,更怕自己被擺佈,無奈的陷入各種困擾和迷惑。

(本網刊出的文章及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周永新

編輯•林曉慧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