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走私與偷渡,刻在大灣區的DNA裏

文章日期:2022年02月20日

【明報專訊】香港第五波疫情勢頭難遏,鄰近的廣東省不免高度緊張,先是對跨境司機嚴防死守,將深圳灣「闖關」客就地拒收,結果湖南郴州通報2人確診,才發現原來一艘載有15人的偷渡船從香港悄悄到了珠海,船上偷渡客還「各自精彩」,有的搭火車去上海、有的自駕回湖南、有的在廣州逛名店食日餐……

雖是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走私與偷渡,本來就刻在大灣區的DNA裏。更準確地說,大灣區「自古以來」就是「一體化」的,人民自由來往,船舶穿梭無礙,貨物互通有無,是統治者、殖民者強行劃分了「邊界」、設置了「海關」,才將這些「互聯互通」打上了不光彩的標籤,水貨、逃稅、人蛇……

在中原王朝的刻板印象裏,閩粵桂瓊等沿海諸省居民,都不像北方農民那樣老老實實耕田,而是「嗜利通番」,「男不耕作,而食必粱肉;女不蠶織,而衣皆錦綺,莫非自通番接濟、為盜行劫中得來」(俞大猷《正氣堂集》)。在地方層面,明清官員對於這種現象背後原因有清楚認識:沿海地區「襟山帶海,田不足耕,非市舶無以助衣食」(許孚遠《疏通海禁疏》),「海盜,非別有種類,即商漁船。是商漁非盜也,而盜在其中,我有備則欲為海盜者,不得不勉為商漁;我無備則勉為商漁者,難保不陽為商漁而陰為海盜。」(《雷州府志‧海防》)

「自古以來」互聯互通為搵食

翻譯一下,漁民和海盜,本來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表面上是漁民,暗地裏是海盜——換個說法,漁獲多的時候是漁民,收成差的時候是海盜,就算真的是海盜,平時也要打魚掩護一下。萬一被某地官府緝拿,就棹艇逃到下一地,或者先找個海島藏身,又或藏寶(「張保仔藏寶處」 不獨長洲才有,而是大灣區的統一傳說)。風頭過後,又重操故業。

時光過了幾百年,有些事卻好像沒有變過。那些「走奶粉」的退休人士和全職師奶,表面是旅客,暗地裏是水客,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反水客」人士眼中,他們與「蝗蟲」無異,但誰知背後辛酸,是不是生計所逼?用一句黃子華的金句概括,「揾食啫」。

對,「揾食啫」,從明清到今天,即使航海技術、衛星定位、人臉識別科技浪潮幾番新,就算明知是「犯法㗎」,走私和偷渡也從未禁絕。一是因為巨利之下,必有亡命之徒;二是官府「親自落場」。清朝平南王尚可喜、尚之信父子就自己操縱走私,中小商人唯有投靠「搭單」;清朝禁煙之後,英國仍以香港為基地,向內地走私鴉片和其他貨物。曾在朝鮮戰爭期間「為國走私」、幫助新中國突破物資禁運的霍英東老先生,曾自曝當年全靠賄賂港英水警。在改革開放40周年的回憶錄中,有東莞村幹部自述,他們去香港勸當年「逃港」者返鄉投資,晚上坐個大木盆划到香港上岸,徹夜長談後再划回東莞。

講到上世紀的逃港潮,道理也是一樣,「揾食啫」——留在內地冇啖好食,不如博一博。命只有一條,誰想忍飢捱餓,但誰又想在邊境線上被狼狗追?誰想提心吊膽扒火車底?誰想被捉回村中再受一次批鬥?只是人人都滿腔憧憬,過了海就是神仙。當時的廣東領導人習仲勳,見此情况大受震撼,明白這不是什麼「主義」問題,而是老百姓對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望,這大大觸動了他後來推動廣東改革開放。

「坐大飛過大海」 疫情前後皆存在

今次偷渡客從香港搭船回內地,引發深圳邊境加裝鐵絲網,珠海中山江門惠州等多地重金懸賞偷渡線索,令不少網友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其實,從香港偷渡回內地絕不是今天才有。大灣區的DNA不會改變,對某些人來說,珠江口一直都是無掩雞籠,只是新聞有沒有報道、公眾是不是知曉。港產片中常有「坐大飛過大海」的情節,澳門去得,珠海就去不得嗎?「洗頭艇」這個詞未必是一個笑話,而是真實存在的,只是不在你我普通人等的生活中而已。如果偷渡船不是長期運作,哪有在疫情期間「說走就走」這樣的好事?摸清水路、避開追緝、找到上岸點、上岸後如何接駁,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熟練完成。

從目前已公布的流調軌迹看,那艘船上有部分偷渡客還算有點良心。最早被通報的是湖南郴州那兩人,從珠海駕車回到郴州後連家也不回,第一時間先去醫院做核酸檢測,然後去吃飯、買煙,入住酒店後再未外出。在廣州確診的兩名女子也是主動去做了檢測,不過足迹廣泛,遍及天河、番禺、花都多區。同船偷渡客後來在惠州博羅、上海陸續被找到,相信未來幾天,還會有其他偷渡客的資訊被披露,他們除了要接受隔離、被公安立案偵查,還要背負「跨境投毒」的全網駡名。

港人曾助逃港者「抵壘」

調轉來想,他們如果不是形勢所逼,何必要這樣做?香港的領導人有沒有因此「大受震撼」,思考一下是什麼造成有人要鋌而走險?內地公眾號「深圳客」最近發表文章〈從大逃港到逃離香港,我們如何對待香港疫情偷渡者?〉,當中重提1962年「華山救親」舊事,引述《明報》發表社評呼籲人道對待逃港者,港人亦曾以極大善意對待難民、送水送糧送衣、協助他們「抵壘」。文章希望,如今內地人也應以更人道、更寬容的眼光看待「避疫」的偷渡客。

「深圳客」沒有提及具體的措施,不過其實廣東省可以做的,不止是應香港要求送去援助,還可以增加口岸返港名額,動用全省(至少是珠三角城市)更多酒店、運輸、人力資源做好隔離,讓真的有意「避疫」的人返鄉,起碼他們毋須在月黑風高夜踏上未知的「大飛」旅程。

文˙余衡方

編輯•利永倫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