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現場:哈爾科夫仍活着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20日

【明報專訊】烏克蘭工業及文化重鎮哈爾科夫(Kharkiv)遭轟炸超過兩星期。這城市20世紀曾是烏克蘭的首都,也是烏克蘭的文化藝術重鎮,亦是1920至1930年代烏克蘭結構主義中心。哈爾科夫位於烏克蘭跟俄羅斯接壤邊境不遠,但迄今一直跟一個現代歐洲城市無異,與鄰近的俄羅斯城鎮完全不同。對俄羅斯來說,似乎如今最重要的便是要徹底摧毁哈爾科夫、破壞其工業、文化和教育機制。

描述哈爾科夫目前的處境可以有幾個角度:賦同情的遙遠觀察者的角度,靠新聞和社交網絡獲取資訊,正如我一樣;也可以由藝術家現身說法,例如經過一周炮轟後跟家人前往利沃夫的哈爾科夫設計師Andriy Skripka;你也可以講述藝術家Dasha Krisanfova的故事,她仍留在漫天戰火的哈爾科夫,繼續畫畫。

哈爾科夫是文化中心

哈爾科夫離俄羅斯邊境只有40公里,但在精神上,這城市跟全球許多文化中心相媲美。兩星期前,哈爾科夫各種藝術倡議計劃、劇院、展覽、表演和工作坊等仍然蓬勃發展。可是,藝術環境自有其計劃和限期。現實遭戰爭粉碎,想像力和創造力被扼殺,個人都嘗試對現實反思。藝術家現在拍攝關於戰爭的影像,並互相扶持和鼓勵。

例如,設計師Andriy Skripka說:「在哈爾科夫的老師及利沃夫的相識幫助下,我一家得以先疏散到波蘭然後到了利沃夫。我所有商業項目都取消了。很多音樂家、詩人、演員、藝術家朋友也面對相同景况。我正協助他們離開哈爾科夫前往利沃夫或國外。」

「這場戰爭如何影響藝術世界?影響很大。最初,我們聽說炮轟只會針對基地或軍火庫等軍事設施。初時的確是這樣,但他們隨即轟炸整個城市:市中心的自由廣場、住宅大廈、政府樓宇無一倖免。一個城市可以如此遭破壞實在很震撼。自由廣場是城中最大廣場,原有古老鵝卵石及漂亮的老建築,但一切已毁於一旦。」

這場戰爭前,哈爾科夫正形成全新的藝術基礎設施,各種交流中心及藝術家和音樂家的空間紛紛成立。哈爾科夫過去一年出現了重大變化:新劇院開幕,一些獨特的創作項目更獲得歐洲獎項。然而,這一切都消失了……

Andriy Skripka又說:「一如我的個人項目,戰爭期間我整個生活都停止了。我失去家園、工作室和地方,我的繪畫工具只剩下平板電腦。現在我只能繼續一個進行了14年的私人項目,包括公共交通上的人像素描。有一系列素描是在撤離哈爾科夫的列車上畫的,列車當時正將我和其他乘客送到未知之地(圖1)。這只是戰時紀實的一個片段。我們仍然無法相信一切是真的,無法相信戰爭就在我們的土地上發生。」

這幾天,我們都認識到哪些核心價值才是最重要。畢竟,藝術家不能脫離身處的脈絡和環境抽象地創作。重要的是藝術創作落實的地方,還有城市的空間、市民、標誌性場所以及氛圍。

炮火摧毀一切具意義事物

「我在利沃夫得知『文字大樓』(Slovo House)受炮火破壞。那是一座具有象徵意義的建築,曾經居住了1930年代斯大林的恐怖統治時被蘇聯迫害的烏克蘭詩人和作家。大樓後來經過修復,成為團結所有創作者的文化空間。最近幾天,我們目睹哈爾科夫市民所珍惜的一切都被摧毁了,有意義的事物都遭破壞了,我們極度震驚。」

就着Andriy Skripka所言,我們可以再作補充,哈爾科夫很多歷史建築和紀念建築都遭炮火破壞。美術博物館也受損,展品急急地送到倉庫(圖2);自由廣場的木偶劇院亦遭破壞。有見及此,文化部最近已展開計劃,記錄戰爭對文化遺產的損毁。

繪畫內心的光明及人性

哈爾科夫的住宅區也遭蓄意轟炸。藝術家Daris Krisanfova(Dasha)目前仍留在哈爾科夫,沒打算離開。戰事第二天,炮彈摧毁了Dasha的家(圖3)。她受了腦震盪,寄居在朋友處。Dasha簡潔道出其生存策略:「保持冷靜,對人有用。」於是Dasha利用黑筆、彩色鉛筆、彩色墨水筆這些就手工具在A5紙上畫畫。

為了支持學生,只要互聯網仍接通她便會遙距跟學生一起作畫。她定期指派習作,學生畫好便傳給她。這些並非只是普通習作,同時也是鼓舞及渴望,冀求克服恐懼,維護內心的光明及人性。

第一次空襲後,她畫了一幅名為「天空就在你心中」(The sky is inside of you)的 畫。Dasha的畫作反覆出現的主題是「我們在自己家裏,我們哪裏都不去」(We are at own home. We are not going anywhere)。Dasha沒有刻劃戰爭的混亂、破壞及死亡,而是以水、土地及空氣這些自然元素作畫。她的畫作中,光明與黑暗對立,樹木的生命力體現了生命的脈搏。她的畫作「我們是一幅溫暖的樹牆,他們不會通過」(We are a wall of warm trees. They will not pass)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她的畫只有光明、樂觀和希望:哈爾科夫必定會活下去。

2022年3月11日,於烏克蘭利沃夫。

文、圖˙Mariana Levytska

譯˙林康琪

(作者為烏克蘭國家科學院民族學研究所藝術史部門的高級研究學者,原文用英文,本報翻譯中文)

編輯•歐陽德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