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餐飽:深夜地震襲港 大型天災非天方夜譚 儲緊急糧自救防災害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20日

【明報專訊】3月14日凌晨時分,不少市民都感受到輕微搖晃,家中的牀和椅子也左右搖動,社交平台被「香港地震」洗版。鮮有地震經歷的香港人緊張又好奇,原來香港也會受地震影響?過去香港人理所當然地相信自己會倖免於地震、海嘯、龍捲風等天災,也不相信戰爭會波及香港。但如果有一天,香港真的出現大型災難,手機緊急警示提醒的不是伊利沙伯醫院轉作定點醫院,而是牽涉人身安全的警報,你又準備好逃難了嗎?家中糧食又足夠嗎?

極端天氣增 可引生更多災害

災難可分為天災和人禍,說到大型天災,人們腦海或第一時間浮現地震和海嘯,那麼香港有機會發生地震和海嘯嗎?先說地震,強烈地震多發生於地殼板塊的邊緣,香港位於歐亞板塊內,並非處於板塊邊緣,距離環太平洋地震帶超過600公里,所以發生大地震的機會很微。但香港仍受海嘯威脅,在香港東南方,於菲律賓呂宋島以西有一條馬尼拉海溝,因為缺乏天然屏障,一旦馬尼拉海溝發生大地震,有機會引發海嘯,香港天文台指強大的海嘯波可於約3小時便抵達香港,規模有如南亞海嘯,不過目前尚未有任何迹象顯示即將有強烈地震發生。

地震和海嘯可能難以想像,但超強颱風的威脅則近在咫尺,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就曾吹毀大廈玻璃幕牆,導致屋苑停電、交通癱瘓,氣候變化下,未來可能出現更多類似的極端天氣。除了天災,香港也可能受人為災難影響,俄烏戰爭局勢繃緊下,更有人擔心會戰爭會波及香港。

災禍襲港驟聽或似天方夜譚,但回想兩年前,我們也許不會想像到天天戴口罩的生活會持續至今,甚至要排隊搶購口罩、酒精搓手液、藥物,全港超市、街市貨架都空空如也,蔬菜運輸說停就停。

香港依賴進口物資 難自給自足

「香港求生組織」facebook專頁版主Kevin研習求生和防災知識超過10年,他以前告訴家人要未雨綢繆,準備充足物資防範災難時,家人也當作耳邊風,「以前香港人比較難接受儲糧這件事,覺得香港這麼安全,你不要做多餘嘢啦,東西都變壞了,我阿媽都成日講,樓下買東西這麼方便,什麼都有啦。但大家在這幾年都體驗到,一個愈經濟型的社會就愈脆弱。」一但供應鏈不穩,香港或進口地封關,外地貨物無法供港,單靠香港本地生產,無法應付全香港所有人的生存需要。疫下大家都習慣儲存足夠口罩、藥物、糧食在家,還學會如何利用雪櫃和廚櫃的有限空間,塞進最多食物,如何保存食物、延長保鮮期,至少夠自己足不出戶度過隔離期,「其實這個concept是好的,我覺得大家可以繼續做這件事。」

儲備防災糧食

Kevin建議家中常備一至兩個星期的糧食儲備,至少要夠食3天,即黃金72小時,以免大型災難發生後,政府未來得及救援或提供物資時,家中儲備也可以讓自己和家人維生。「檸檬茶末日求生指南」facebook專頁版主阿茶補充,可選擇方便長時間保存的糧食儲備如米飯,肉類如肉乾、冷藏肉和罐頭,「罐頭和凍肉都需要,打仗不會馬上停水停電,在有電的情况雪櫃可以運作,不妨準備凍肉,至於天災如打風或者海嘯,就會影響電力和水的質素,可能罐頭就比較合適。」新鮮蔬菜和水果難以長期存放,可以冷藏蔬菜或風乾蔬果代替,或準備維他命補充品,及五青汁、大麥若葉冲劑補充膳食纖維。除了原型食物,市面亦有售不少即食食物,包括脫水食物包、杯麵、軍糧,只需加水就能食用,Kevin說這些也適合作為糧食儲備,方便沒有煤氣、電力,不能煮飯時使用,「公仔麵你用普通凍水都可以冲,視乎你接不接受到而已,熱水冲3分鐘,但你用凍水可能要半個鐘,日本都會教市民這樣做。

食水也是求生要素

除了食物,食水也是人類維持生命的重要元素。水的來源包括水龍頭自來水、樽裝水,Kevin稱樽裝水買礦泉水,補充礦物質,「即使有天災,你水龍頭都會開到,有水出,即使停電都好,水龍頭不會即刻無水,所以災難的時候,要打開水龍頭,盡量攞水。」但自來水要再過濾消毒才可以飲用,如果停電、停煤氣不能煲水,就要使用淨水器,「我屋企有淨水丸和便攜式的淨水飲筒,即使無電、無水,都捱到一段長時間,其實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不是太誇張的求生準備。」

準備求生包 災害下可移動

如果災難破壞了家園,我們有可能要離家前往救援中心,甚或當家中糧食耗盡,就要到其他地方尋找救援或食物,這時我們就需要帶備求生包出門,求生包的原則是要足夠維生72小時,裏面要有食物、水、保暖衣物、急救包、藥物、通訊裝備和電源,Kevin比喻,「假設你去露營就得㗎喇,但就不用帶帳篷。」背囊不像雪櫃般能妥善儲存食物,Kevin建議帶壓縮和乾燥的食物,例如米、脫水食物,但避免帶罐頭,因為罐頭較重,不便長時間活動,「求生包的宗旨是盡量輕量化,因為有災難的時候你體能會下降,精神壓力會好大,盡量在負重上減低少少負擔,和盡量多功能、細件少少。」當災難發生時,情報收集也十分重要,以獲取最新救援資訊,「收音機都幾重要,最好有對講機,如果流動數據、網絡服務斷,也是靠收音機接收資訊,到時可能會有好多謠言、不可信情報,所以最好是看官方資訊。」

學習野外求生 尋可食用野生植物

Kevin現在任職繩索課程教練,他自中學時就對求生知識感興趣,還自費參加軍事訓練營,「我小學時發生汶川地震,對我幾深刻,那時我見到情况好誇張,我就諗點解香港不會發生,點解得外地才發生。大個看了好多電影,那時好興講2012世界末日嘛,我就了解多了這些,就開始着手準備下。」他喜歡玩戶外活動,也學習不同求生技巧,他上山藝課程學打繩結和閱讀地圖、考急救牌、去生態導賞、學射箭、自衛術,有朋友有畝田,他又叫朋友教他耕種。他還學習食用野生植物,導師是一位農夫,研究香港植物多年,「當香港變成災區,如何在香港野外生存,找到食物,最緊要幫你吊住條命,而且部分植物有藥用價值,至少你知什麼可以吃,什麼不能吃。」例如香港有四大毒草 — 羊角拗、斷腸草、曼陀羅和馬錢子不能吃,穀科植物和草本植物大部分都可以吃,「我自己都好常吃的就是蕨類植物,好多內地人拿來做沙律菜,我自己食過都幾好食,例如華南毛蕨、烏毛蕨。」他還吃過山稔、油柑子,百花鬼針草則可以用來冲茶。但他提醒,普通人切勿自己嘗試採摘野生植物進食。根據《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規例》,任何人未經許可,不得在郊野公園或特別地區內損毀或採摘任何植物及其部分。

勿臨渴掘井 提升防災意識

對比台灣和日本,當地政府會推出防災小冊子如《東京防災手冊》,定期舉辦演習,民間也會自發組成防災士,協助社區防災工作,如購買防災用具等。但香港不常發生天災,防災意識也普遍較弱,Kevin希望透過在專頁分享求生資訊,推廣防災意識。他相信在自己有生之年,會在香港遇上大型災難,「無天災都一定有人禍,而且政治局勢太大影響,未來發生咩事無人知。」他呼籲香港人勿臨渴掘井,到家中沒有口罩想搶購時才發現市面已無庫存,「我深信全部人都有責任為災難做準備,不一定要準備到好勁,至少你每個人每個家庭儲幾日,其實已經可以減低社會負擔,至少不用個個去搶,你自己也不會這麼慌張。」

文˙ 朱琳琳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歐陽德智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