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實驗:提早放「暑假」 家長、教師、書商如何應付?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20日

【明報專訊】上周,因第五波疫情而起的「特別假期」展開,原定7、8月的暑假提前到3、4月。此安排並無先例,學生能在春暖花開之際「預支」暑假,不失為美事,惟他們要留家抗疫,已有家長為子女張羅網上補習班和興趣班;教師抽調原本的暑假習作並命名為「假期功課」;暑期作業出版社也要促銷止蝕。大家把暑假調前之餘,有否保留它的原意?除了學生外,原來教師也期盼「放暑假」,只恐怕今年落空。

背景

項目:全港中小學及幼稚園提早於3至4月放「暑假」,提供非本地課程的私立學校例如國際學校除外

目的:助學生邊抗疫邊善用「暑假」

人物:師生、家長、出版社、課外活動導師

2月22日:特首傍晚會見傳媒,宣布提早放暑假,據悉教育局同日曾與辦學團體代表進行防疫會議,但會上未有提及此事

2月28日:教育局長楊潤雄就上課安排開記者會,稱之為「特別假期」

3月7至17日期間:特別假期開始,部分學校的中學文憑試(DSE)考生正於這段時間進行網上模擬試

4月15日:大部分學校復活節假期開始

4月22日:DSE開考,考期由1個月減至3星期

4月23日:大部分學校復活節假期結束

8月2日至8月12日期間:2021/22學年最後上課日

學校——重新編排校曆表

調動假期的原因眾說紛紜,特首開初說是利用校舍作全民檢測、隔離用途或接種疫苗,但隨後有國際學校可借出校舍之餘,又繼續網課。教育局長楊潤雄的說法則是將4個星期的上課日調動至7月及8月,目標是可以面授課堂,取代原來的「在家學習」或網課,提高教學成效。同時讓學生及教職員暫避疫情,減少人流;亦有推測是為兒童盡早接種疫苗才復課。目前教育局已視察500多間學校,未公布徵用名單。

中學副校長王益鈞指政府事前沒放風,學界在2月底得知消息時震驚,多間學校在估算日子:「未說哪一天,就好多揣測,因為說3月初,所以估1號到10號之間,7號是星期一就最多人估。」在2月28日教育局敲定日期後,校方在4個上學日內接連開會,包括重新編排校曆表,以及預計不同疫情變化的應變措施等,趕及在3月7日放假。王益鈞解釋今年有約20個學生,因家庭環境不便回校上課:「我們都掙扎,他們留家或是回校好?是否要讓他們早點放假?」見疫情惡化,學生和當值教師回校均有風險,決定盡早放假。這個調前假期的做法,在外地鮮見,香港沒先例。王指外地地廣人稀,香港人口密集,藉此減少人口流動和接觸,無可厚非。

取消暑期補底、補課班級

家長怕子女百無聊賴,教師則已在擔憂學生復課後的進度。專頁「宋太太故事台」版主、中學教師A說,香港學校一般是「兩測兩考」或「兩測三考」,一次多在3月底舉行,今年則因假期取消:「坦白說,學生會欠缺動力溫習。學期尾雖有總結性評估,但一試定生死,未能準確反映學生能力。」王益鈞說現時本為下學期的開端,時間「尷尬」,因課程單元環環相扣,如數學科會層層遞進,卻因趕忙放假,各科草草收結:「不是簡單可以一刀切,兩個月後接回去。現在中間斷開,知識未掌握得好實在,長時間放假又令學生散漫,對教學不太好。」要在復課後銜接課程,比過往暑假後銜接新學年的難度更大。教師早在放假前幾天加快進度,假期裏也要重新規劃課程,處理因校曆表更改衍生的校務。今年8月的暑假壓縮為約兩星期。A指以往暑假可用來處理課堂以外的事務,如學校工程、升留班及分班、高中補課、選科、中一迎新及成績邊緣學生的補底班:「今年會取消補底,補課班級、中一迎新時間會縮減,實在沒可能在2、3個星期完成以往個多月的事情。」

出版社——暑期作業滯銷 新書8月難買齊

這安排亦影響了出版社,坊間已見暑期作業減價促銷。香港教育圖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鄺國俅指行內早在2月底印好作業、入倉甚至包裝,今年中小學合共印了約10萬冊。通常3月底開始會把樣書寄到學校,供教師挑選,安排學生訂購:「有的長期合作;有的會每年更換出版社,以免學生傳抄答案。」近日多數教師已不回校,他們無法寄送樣書,銷情驟減。而且,這骨牌效應或持續到下學年,因以往6月尾已有書單,7月中可買齊課本,到8月部分已缺貨。但今年計及考試、升留班事宜,王益鈞估計在8月頭才派購書單,屆時家長難以在短時間內買齊課本,他目前仍在與書商探討解決方案。如跨境學生需繼續網課,校方亦要預留2至3星期寄書。

他們眼中的「暑假」是……

「讓小朋友無聊一下的時間」

正在修讀教育博士的屈家妍,家有8歲女兒,她一看到相關新聞,已擔心提早放假對兒童的身心影響,生起免費辦網上活動的念頭,亦報名成為「陳校長」學習平台的義務教師。觀乎教育或社福機構急忙推出的課程,大都緊湊、實用、單向,如STEM班、語文班,為求學生一刻不能鬆懈、放假也不忘吸收新知識、新技能。屈家妍的課堂則較寬鬆自由,有的鼓勵學生分享,如邀請他們說故事和砌積木表達想法,旨在增加他們的社交機會,同時感受在課堂外不怕犯錯的樂趣。平時的暑假有夏令營、生態營,她覺得就算疫情也可讓兒童擴闊視野,於是邀請不同機構甚至外國講者主講,如身在南非好望角的鯊魚保育人士、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的導賞員和於斯里蘭卡的動物學家等,有次捷克的講者分享瘟疫醫生的故事,即使是個多小時的英語活動,學生也沒有悶場,頻頻發問。

女兒就讀的私立學校已有網課編排,她沒再為女兒安排其他活動,反而讓她做一些「無聊事」:「我好相信從經驗、活動中學習。」待女兒下課後,她會做足防疫措施,帶女兒到附近散步。回家後就給她自由時間,這兩年疫情,女兒在家玩不厭的是鷹粟粉加水的「歐不裂」(oobleck)。至於晚上,她則不建議安排學習活動,即使與外國朋友辦網課,她也盡量安排在傍晚,一來保護兒童雙眼;二來是他們已整天思考動腦,5時後應是與父母相處、吃晚飯、玩桌遊的時間。

「急速生活節奏的停頓」

王益鈞回想,在幾天的準備時間,教師首要處理的是「暑假功課」。以往的暑期作業,學生大多在開學前急就章完成,教師收到後亦較少翻閱批改。今次為了學生自律學習,安排各科每星期派新功課,並在下星期繳交。教師也要盡快批改,以掌握學生進度和指導,有需要再個別約談。「聽上去好像天羅地網,其實每日功課量不多的,我派的中文功課,約1小時可完成。」學生密密做、教師密密改,是為了讓學生留在家中,減低他們外出的機會。「平時的暑假可去旅行、參加活動,自主好多,但現在又怕他們太自主,會散漫和影響抗疫。」所以,他覺得「暑假」之名容易令學生心態有誤:「以為完全自由,無王管,就不是太好。」他認為舉凡假期都可讓急速生活節奏停下來,學習分配時間、善用餘暇學新事物。

「溫故為主、好好閱讀」

鄺國俅的出版社在3月臨急變陣,一方面要向教師傳送電子版樣書;另一方面動員銷售部門十多個人手,把作業改製成可網上完成和收發的電子版,據他所知是香港唯一一間:「他們日以繼夜,每人做一本,花了一星期左右。」雖有慣常合作的和新學校訂購,不過銷量仍只及往年的20%,主要因學年尚未結束,而且網課拖慢了功課進度,學生未完成教科書附隨的練習冊。他也要為教師建議作業的範圍:「一般暑期作業設計都是『溫故』為主,我們大概知道2月教到哪裏。」他期望8月會有實體作業的訂單。

「重新燃點生命」

中學教師A認為暑假是學生在成長階段的休息,供他們沉澱思考,發展學術以外的興趣,如學校以往也有辦「上山下海」的暑期活動。今年突然提早,她唯有安撫和鼓勵學生。暑假對教師而言亦別具意義,外界以為教師一年上班時間只有10個月,但她說許多教師到了第10個月已有感「生命燃燒殆盡」。雖然暑期有種種工作,但7月底至8月中較為空閒,「約莫有兩星期時間,跟一般打工仔差不多,全靠那兩星期才重新燃點生命」。今年她就不太樂觀,相信會跟學生一樣,會過一個沒有暑假的夏天。

文˙ 梁雅婷

{ 圖 } 受訪者提供

{ 美術 } 張欲琪

{ 編輯 } 蔡曉彤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