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發薯:《反起跑線聯盟》正念蓋過沙石

文章日期:2022年03月25日

【明報專訊】身邊不少朋友都為人父母,傾談內容自然由以前的政經時事流行文化,變成生B湊仔餵夜奶考學校。筆者對於這些討論,甚至朋友的「關心」,總會保持友善的距離,但作為旁觀者,也十分了解在香港做父母甚艱難。

所以,我很明白為什麼不少觀眾會對ViuTV新劇《反起跑線聯盟》深有共鳴。主角張諾雅(梁詠琪飾)在職場是一個不平則鳴、表現超卓的記者,在家卻是個對家務一竅不通、對女兒喜好一無所知的不合格媽媽。適逢難得的升職機會,她卻因為女兒抗拒上學而苦惱不已,外傭姐姐更因為要照顧初生孫女而辭職還鄉。張諾雅最後忍痛放棄心愛的工作,成為全職的「瑤瑤媽媽」,把女兒成為生活的重心——這確是筆者不少傳媒朋友的寫照,面對時間長壓力大的工作,生兒育女固然是一個大抉擇,照顧子女更令他們頭痛,不少人唯有將家務和育兒責任外判給家傭,放假時努力彌補父母的職分,卻總覺得力有不逮,最後唯有在理想和子女之間選其一。

可是全職母親的工作量和壓力不比記者小。如何煮飯、打理家居,甚至幫助女兒做功課、應付其他家長、回覆家長通訊群組的無聊討論,都是瑤瑤媽媽要重新學習的功課。為了戲劇效果,劇中家長有着極端的背景和性格——有功利的成功人士,有在家長群中搵着數的父母,有求學只為求分數的虎爸虎媽,有家庭出現問題的單親媽媽,也有少不更事的年輕父母。他們把子女送到一間主張「快樂學習」的幼稚園,卻對學校的教育方針有不同的理解,因而產生各種衝突。校長努力在家長的期望和教學理念之間取平衡,更從而引導家長們成為更好的父母。

題材貼地 部分對白似舞台劇

這個充滿正念的劇本,加上令父母感同身受的劇情,讓《反起跑線聯盟》得到不少好評。但筆者覺得這齣劇的「成功」,只是因為有ViuTV作為播映平台,如果在無綫播出的話,可能也難逃被批評為「老套師奶劇」的命運。鮮有參演電視劇的梁詠琪擔綱演出,無疑能為觀眾來帶新鮮感,但她總像與其他演員格格不入,連與劇中丈夫強尼演對手戲,都有一種相敬如賓的生硬感覺,唯有與劇中女兒「瑤瑤」才有較像真實母女的交流。又或許因為梁詠琪之前主力做喜劇,她在劇中大部分場口的演出,總讓人有種莫名的抽離感,唯獨在與外傭姐姐對答的幾幕,她刻意模仿外傭的英文腔,令人緬懷她在電影《絕世好賓》的喜感。

雖然此劇題材貼地,但部分對白卻別扭得不像日常對話,更像廣播劇和舞台劇(例如張諾雅的老師點頭稱讚她「仍是那個一針見血的張諾雅」),有些情節也因為要加添喜劇效果而「做多咗」(例如家長像交收毒品一般摸黑買勞作功課),某些場景的拍攝手法,更令人以為在看教育電視。導演和編劇看來未完全掌握劇集和電影與舞台劇呈現手法的相異處,成為此劇的致命傷。幸好其他演員的演出挽救了不足,潘燦良飾演財大氣粗的爸爸Charles,與袁富華飾演孔校長的四両撥千斤形成有趣的對比;小演員們保持天真,沒有成為「老人精」,亦令觀眾看得舒服。

充滿奇幻情節、引人入勝的「燒腦」劇集固然難拍,貼近生活的小品劇集更考驗製作人的功力,ViuTV在2020年的另一齣劇集《暖男爸爸》,就證明小品也能吸引觀眾追劇,感動人心。《反起跑線聯盟》或許有沙石,但如果劇集能讓父母們反思自己教育兒女的態度和方法,在社會意義層面來說,也算是功德無量。

文:梁慧思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化力場]

相關字詞﹕梁詠琪 反起跑線聯盟 沙發薯 每日明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