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言自得:從探病說起

文章日期:2022年04月04日

【明報專訊】患了新冠疫症被強制送入醫院,已屬慘情;住院後要斷六親,親至父母子女夫妻,俱不得聞問,更是慘上加慘,唯有聊勝於無地透過網上視像見面互訴衷情。要是患者是年老失智,或無知小兒,連手機視像也不懂應用,至親家人欲求一見而不可得,更感徬徨。在電視上看到年邁老婦,顫顫巍巍對着鏡頭哭訴,因未能探視住院老伴而牽腸掛肚,能不心酸?

患傳染病人謝絕探訪,是醫院通例。這情况在香港引起人特別關注的,是19年前的SARS疫症,病毒不但針對老人家,連壯年人士也不放過,兼且殺傷力高,許多患者都病情嚴重,死亡率也高;親人染SARS住院,少不免有生離死別的恐慌,住院後不能探望,更有見不到最後一面之悲。今波新冠疫情,住院長者的死亡率也高,對他們和家人來說,當年的SARS是前車之鑑,怎可能不擔心?

SARS和新冠病人「謝絕探訪」,是避免把病毒傳染給訪客,再擴散到社區。若病人因免疫抵抗能力不足,容易受細菌病毒感染,不容外人到訪則是要保護這些病人,因為每名訪客都是潛在帶菌者。我初出道時,香港公立醫院的新生嬰兒病房都是「謝絕探訪」,連父母至親也不例外。那時的觀念是,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身體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免疫系統功能遠遠不足以抵抗細菌病毒的侵襲,所以「與世隔絕」是他們的最佳保護。

我在伊利沙伯醫院兒科當實習醫生時,新生兒病房門禁森嚴,每天只有1個小時(依稀記得是下午3至4時),父母可以致電病房詢問嬰兒病况。嬰兒病房住了50多名病嬰,父母電話十居其九未能在時限內接通,即使僥倖成功,和護士談不上兩句便輪到下一個。有些嬰兒不幸病歿,由入院至死仍未和父母見過一面;嬰兒可能無知無覺,但對父母卻是肝腸寸斷,永不磨滅的遺憾。後來我在贊育醫院的新生嬰兒病房工作,那裏也不容家人探訪,遇有重症病嬰,我都會囑咐護士通融則個,讓父母見見孩子,可惜總有護士陽奉陰違,仍然嚴禁父母內進,後來我唯有親自陪同父母一同見孩子,一解他們思念之苦。

父母陪伴 有利病童身心健康

新生兒是這樣,年紀大些的小朋友,住院也不好過;每天1小時的探病時間,既未能滿足小孩渴望父母陪伴的需求,也不遷就許多父母一邊忙於為口奔馳,一邊還要照料家中其他孩子或家務的實况;每到探病時間終結,護士開始下逐客令之際,那難捨難離,娘啼子哭的情景,至今仍歷歷在目。

現在已有許多醫學證據,證明新生兒感染,和父母探訪沒有什麼直接關係;新生兒病房內交叉感染的罪魁禍首,是工作人員或任何和嬰兒有接觸人士沾了細菌病毒的手,「洗手、洗手、洗手」是預防交叉感染的不二法門。醫學證據也明確顯示父母家人的陪伴和關懷,對住院小朋友心理和生理的發展無比重要,長久和家人分隔肯定對他們身心都有深遠的不良影響。

香港的公立醫院,很多年前已修改政策,嬰兒及兒童病房容許父母「無上限探訪」(unrestricted visit)。想不到一個疫情,醫院要回到「復古」狀態,當局要好好想想,怎樣在防疫抗疫和病人及家人的心理健康間取一個平衡。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文:霍泰輝(兒科專科醫生)

相關字詞﹕傳染病 早產 兒科 新生兒病房 謝絕探病 新冠病毒 霍泰輝 兒言自得 每日明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