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說起冬青,總會想起聖誕節綠葉紅果的裝飾,雖然香港沒有歐洲冬青,但它有約20個「親戚」在我們身邊,同樣會在冬季結出醒目紅果,周末行山也可能會遇到它們。冬季未到,在這個春夏之際,不妨探訪紅果的前身,一簇簇的清雅小花正低調地盛放,等待有心人駐足欣賞。
「它們大部分在冬天也常綠青翠,所以叫作冬青。」香港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胡秀英植物標本館館長劉大偉指,冬青科下只有1個冬青屬,屬下全世界有500至600個品種,其中香港約有20種。已故植物界權威學者胡秀英因發現和命名多個品種,被譽為「冬青之母」。
劉大偉表示,冬青是能適應不同氣候的常綠灌木或喬木,少數會落葉,一些在冬天結果,果實成熟時為紅或黑色。萬綠叢中點點紅,這種鮮明對比和配色自然令人聯想到聖誕,歐洲冬青(European holly,學名Ilex aquifolium)正是常常用作聖誕裝飾的植物。劉大偉補充,在香港以至亞洲都沒有歐洲冬青,但在香港能找到與它有幾分相似的冬青植物,如枸骨、小果鐵冬青等,同樣會在10至12月結出紅色果實,「撞正聖誕節,也很有氣氛」。
漿果狀果實 鳥兒美食
冬青的果實是漿果狀核果,「漿果很juicy,雀鳥普遍愛吃,所以(冬青)可以同生態做好朋友」,劉大偉說。常見的核果有桃、杏、布冧等,裏面堅硬的「果核」其實不是種子,而是木質的內果皮,裏面藏有一顆種子,劉大偉說:「桃那類核果只有1個果核,冬青就可以有2至6粒果核,稱為分核。」
開花才會結果,冬青的花也別具特色。劉大偉指,冬青花主要是白色、粉紅色,也有些是淡黃色,「比較細小,直徑都在1厘米以內」,而且是雌雄異株,「即是整棵都是男性花,或者全部都是女性花,是這個科的特性」(見「知多啲」)。
香港大部分冬青都長在較少人為騷擾的山野中,但有一些品種較常見,如毛冬青、梅葉冬青等,生長在郊野公園、郊遊徑等的森林邊緣和灌叢中,毋須「爆林」也能遇見。根據香港植物標本室資料,在香港有紀錄的冬青花期由3月至6月不等。在這個花開季節,記者跟長春社保育經理吳英嬋登上「山頂環迴步行徑」探尋冬青。這條老少咸宜的山徑,起點位於凌霄閣旁的盧吉道,連接夏力道,環繞一圈回到起點,可以輕易集齊多種冬青。
小花沿枝盛放 以量取勝
吳英嬋指,冬青沒有花果時十分低調,「如果是灌木的冬青,樹形不會很整齊『靚仔』,好處是可以在其他樹之間生長,但就變得不顯眼」。冬青的花雖小,但以量取勝,「一簇簇的一起開花,或者沿着整條枝條盛放」,是它們吸引昆蟲的「策略」。惟即使花朵盛開,也不會有濃郁香味,有心人還是要細心留意才不錯過。
「毛冬青開花時頗顯眼」,吳英嬋說,「花偏紫紅色,而且密集,所以盛開時,經過會看見一排紫紅色」。而毛冬青的果是紅色的,花、果都搶眼,具觀賞價值。此外,靠近一看,會發現它毛茸茸,「它的枝條、葉柄、葉底葉面都有毛,尤其是嫩枝、嫩葉會特別明顯」,她解釋,很多冬青都有被毛,但毛冬青的毛密且長,在各部分也清晰可見,因而得名。
另一種常見冬青是梅葉冬青,顧名思義,葉片長得像梅花樹葉。不過,吳英嬋指它還有很多名字。「除了葉似梅葉,遠望花的外形也有些像白色的梅花,是花柄稍長了少許」,因此也有人叫它「崗梅」,意謂山上生長的梅花;它又有別名「秤星樹」,秤星是傳統量重工具桿秤上的刻度,這種冬青的枝幹顏色較深,上有白點,有如秤星,因而得名。
梅葉冬青是香港少數會落葉的冬青,吳英嬋指「可能2月的時候只剩下樹枝光脫脫,現在春天整棵長出了新葉,感覺很清新」。沒有梅花那麼大朵搶眼,但細心欣賞,小小的白花也很優雅;梅花開花時已落葉,梅葉冬青的花卻有翠綠嫩葉相伴,十分清麗脫俗。
灰冬青與梅葉冬青恰恰相反,吳英嬋形容「不是人人會欣賞,它們喜歡炫耀;像土豪一樣,把有的東西全都堆砌出來」。因為灰冬青的葉柄和花梗都很短,密集的花果簇擁着樹枝,她笑言有密集恐懼症的人可能感到不安。不過大量而密集的小花能吸引昆蟲,當日記者就看見不少螞蟻在灰冬青上採花蜜。灰冬青並不常見,但在這條步行徑也能「捕獲」得到。
灰冬青是否因其樹皮灰色得名就不得而知,但綠冬青的嫩枝和葉的確全是青綠色!吳英嬋指,綠冬青又名亮葉冬青,因為其葉厚、革質、表面光亮。不少冬青均適應力強,吳英嬋表示,上述4種冬青同樣耐曬又耐陰,「毛冬青、梅葉冬青、灰冬青、綠冬青等,能忍受暴曬或貧瘠的地方,而如果有遮蔭,更會生長得很理想,可以適應的範圍很廣泛」。她舉例,植樹多年的長春社,曾在香港各處種植綠冬青,即使是超大風的彌勒山,綠冬青都能生長得很粗壯。
劉大偉亦指,冬青的適應能力強,在香港很多地方都能茁壯成長。另外,他引述研究指,本地冬青具生態價值,有蜜蜂會採冬青的花蜜,並幫它們傳播花粉,果實則是果子狸和一些雀鳥的食物。下次行山,無論是春夏之際或秋冬之交,都可以細心欣賞冬青低調綻放的小花,或為人送上節日祝福的小果實。
● 知多啲
雌雄異株 聰明演化
冬青的特色是雌雄異株,雄花的花粉要被帶到另一棵冬青的雌花,受粉後才能結果,這豈不是增加了繁衍後代的難度?吳英嬋解釋,這是演化策略,起初沒有雌雄異株的時候,雌雄花同株或雙性花很容易自我授粉,導致基因的多樣性減低,為了讓基因遺傳下去之餘也能夠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慢慢演化成雌雄異株,「不同植株之間基因有少許差異,因此需要有交流,才能令後代的基因適應力高一點」。
看花蕊辨雌雄
看見一棵冬青,如何分辨它是男還是女?如果冬青上結有果實,當然立即知道那是女孩子;但若沒有花果或花苞待放時,便雌雄難辨,十分神秘!要耐心等待花開,才可以觀察和分辨植株的性別。劉大偉表示,「可以在不干擾、不傷害植物的情况下用放大鏡去觀察冬青花的結構,非常細緻。它們會分工,雌花不會浪費能量在做雄蕊的部分,反之亦然」。他指,雌花的雄蕊(即製造花粉的結構)退化,會較短小瘦削,雌蕊頂端接受花粉的結構則像一個很闊的碟,或者凸起像一個乒乓球。相反,吳英嬋指,如果花蕊呈鬚狀,明顯很長,遠距離也看得見,花朵中央又沒有球狀結構,就是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