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科幻故事帶到威尼斯雙年展 懸浮空中 找到前行力量

文章日期:2022年04月29日

【明報專訊】威尼斯雙年展上周六開幕,記者透過網上視像,訪問代表香港參加外圍展的藝術家徐世琪,了解其作品背後的創作動機。她表示,「都是源於自己有些解決不到的問題,想從創作、資料蒐集找到解決方法」。她借「懸浮」對應香港的狀况:「香港發生好多事,又有疫情,令人覺得世界變得好快,好多事都不是我們能力範圍之內可以改變的。在這個充滿無力的時候,還可以做什麼呢?」

徐世琪擅長處理科幻題材,講未來卻可靈活對應時代講故事,表達多層意念的想法,因為我們對未來的想像,往往建基於當下的經驗。展題英文是Arise,徐世琪卻偏好以「levitation」一詞表達「懸浮」的意思,形容是在空氣中升起並飄浮的狀態。整個展覽的核心來自一件名為The Magnificent Levitation Act of Lauren O的錄像作品,當中徐世琪虛構了一個科幻故事,錄像主角Lauren O由徐世琪扮演,是一個相信自己可以懸浮的人,屬於行動組織Laden Raven成員,自從1960年代便參加美國的反戰示威,70年代時由於美國打壓示威,很多Laden Raven成員被捕,他們被禁錮在「感覺剝奪牢房(sensory deprivation cell)」,牢內他們被去除感官刺激,如切斷味覺、嗅覺等。

4.5米高的鞦韆

展覽中,香港場館設在一個3層住宅的地下,因為有個庭院,參展團隊在該處架設馬戲團舞台和高懸的鞦韆,展覽中有不少馬戲團的元素,營造不安和緊張感。名為Playscape for the Feathered Girl的作品,包括4.5米高的鞦韆,鞦韆座位懸在很高的位置,徐世琪說「正常人坐不到上去的,想給人無法觸碰的感覺」。離開庭院,第一房間內懸吊着3組、每組5個即共15個的黑色電視機,予人截然不同的現代感。第一組影片是行鋼線表演,第二組是空中飛人,第三組講跳舞,都是真實錄像,徐世琪在這些錄像上加入閃動紅色線的動畫,作品名為Tiptoeing the Kármán Line。Kármán Line即卡門線,科學家以卡門線定義外太空與地球大氣層的分界線,踮着腳在卡門線上行走,反映行鋼線的人長期處於危險狀態,「經常要衡量哪一步是安全的,哪一步是危險的」,這個房間徐世琪希望讓觀眾感受到懸浮狀態需要有面對危險的心理準備。

器官重組 繪成「新生物」

下一房間色調轉為紅色,展出她的水墨繪畫舊作,以及最新作品Laden Raven——虛構故事中行動組織的標誌。徐世琪喜愛畫科學繪圖,因為從小就喜歡看人體內的血液、內臟等,又會把人體繪圖內不同器官打散重組成「新生物」。而Laden Raven標誌中的鳥是烏鴉,雙翼由人類手指骨組成,身體中有一個蜷縮的嬰兒,代表重生概念,作品用頭髮在布上刺繡而成,凌亂豎起的頭髮使作品更富張力。

第三個是黑色的房間,播放徐世琪的綑綁表演錄像,「(表演中)我被綑綁,然後升上感覺剝奪牢房,那房間是用很多隔音棉做出來,無色和無聲,會令人發癲,最後我就變成disco ball」,場地放有尖刺狀的隔音棉,呼應錄像中感覺剝奪牢房的佈置,給觀眾浸沉式的體驗;錄像亦觸及冷戰後的衝突,徐世琪說,「打完二戰其實無解決任何事情,大家只是暫時不打,但衝突依然存在,第三次世界大戰和核戰仍然存在於人的恐慌之中」。

「懸浮」平衡兩種力量

最後的房間懸掛了直徑1米的disco ball,既呼應錄像中Lauren O變成disco ball,也因轉動的disco ball反射燈光,徐世琪笑說「企喺到會好浮」,大家站着一起看,而disco ball也成為集體的象徵,凝聚人「一起向着disco ball,懸浮或回到地上」。離地原是指不知民間疾苦,但若痛苦已無法承受,或許懸浮和離地也是必然?負責策展的獨立策展人周安曼表示,從文化及政治意涵看「懸浮」,「是平衡兩種力量的隱喻,同時對抗地心吸力、向上懸浮的力量,也是對地域界限的抵制」。徐世琪說:「懸浮並不是飛,你仍然固定(anchor)在地心吸力上的。」對徐世琪來說,懸浮的意義是從內心找到力量,繼續前行。2023年,徐世琪將在M+舉行回應展。

文:胡筱雯

編輯:蔡曉彤

(本版刊出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相關字詞﹕展覽 威尼斯雙年展 徐世琪 每日明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