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阿媽話齋:「老闆鬧你代表重視你」——網上鍵入「阿媽話齋」,會出現一段用以上豪言為題的電視劇節錄。香港人的母語(mother tongue)是粵語;但細心一想,其實大部分人首先都係聽阿媽講嘢學講說話的,上題中的「母語」,是母親的話語的意思。必須先旨聲明,因為知道語文運用不當容易產生歧義或溝通障礙,鬧出笑話。趁今天母親節,我們齊來收集並豐富「阿媽話齋」的想像,咀嚼一下自小便入心入肺的做人道理。
「唔可以浪費食物㗎知唔知?」
(然後佢成兜腸粉食咗一條就掉咗!)
林兆榮(藝術家):我好聽媽咪話,唔可以浪費食物。
1991年6月23日星期日,媽媽帶我喺公園仔廣福里一個角落食腸粉。當時公園仔係著名食街,滿街熟食小販車仔檔。
突然之間,成條街嘅人唔知做咩狂跑,媽媽亦立刻拉住我走。
但我用力拉番我媽轉頭,因為成碟腸粉只係食咗一條,就被遺棄喺公園嘅石壆。好驚訝!我對我媽浪費食物同埋喺街頭遺棄腸粉(亂拋垃圾)相當有意見。兜腸粉好難食咩?大人唔係應該以身作則咩?
我好清晰記得我拉番我媽轉頭,指住碟腸粉嘅時候,我媽嘅無助。
媽咪抱住我入咗間時裝店,店員落閘。媽媽抱實我喺衣架下面踎低,鐵閘外開始傳來怪聲,嘭嘭嘭。似乎有人在爭奪腸粉,不止開槍,還用手榴彈。不久門外回復安靜,店員開閘。原本喺店內避難嘅人,竟然開始揀衫(好彩我媽無咁做)。
呢個故事教訓我,大人都係鍾意講大話唔算數。
「黑屋子沒什麼好怕的,你下次進去就自己想想開心的事情;大人也沒什麼好怕的,你以後就長大了。」
王雅雋(律師):侄子不到兩歲,經常被他祖母關小黑屋。表姊是個軟弱的人,小孩不是自己帶,兒子被罰只會傷心。因為是別人家的事,我們不好插嘴。邀請侄子來我家住幾天,他簡直樂瘋了,只見我媽愉快地鼓勵這個連話都不太會說的小孩說:「黑屋子沒什麼好怕的,你下次進去就自己想想開心的事情,大人也沒什麼好怕的,你以後就長大了。」
那一刻意識到我媽是一個真正的虎媽,從小就是這樣培養我的內心世界。我快40歲在跳舞班排練節目,被老師編在最後一排還會不高興,跟媽媽說起,我媽第一反應是:「第一排壓力太大,站後面挺好!沒動作的時候就自己練嘛。」然後又說:「不過如果你覺得不好玩,退出也沒關係。」兩句話就安慰好我了,讓我感到站後面也沒什麼,自己覺得好玩最重要。
「食多啲、著多件衫」
王益鈞副校長(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理事):小時候,媽常在我耳邊叮嚀「食多啲」、「著多件衫」之類的話。我聽是聽了,卻從不曾放在心上。
長大了,有了自己的天地。媽常在電話裏說:「今晚返唔返嚟食飯?」我總是語無倫次地說着各種剛想到的藉口。
人到中年,媽也漸漸老了。每晚7點鐘左右,她要吃晚飯的時候,一定打電話催我回家「仲未收工?快啲返屋企啦!多啲陪老婆仔女啦!」我支吾以對,但其實內心很慚愧——40多歲的人,竟還要70歲的老母親擔憂,實在說不過去呢!
我們的世界廣袤無邊,常常忘了把母親丟在哪個角落裏了。但母親的世界裏,她抬頭低頭看見的,卻只有我們!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母親的話,竟也成了我的口頭禪。
「做人唔好怕蝕底」
黃照達(藝術家):其實不記得阿媽是否說過這句句子,但這句話的意思從小就入了腦,加上阿爸常說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大概也是我們的家訓。
阿爸阿媽都是老實人,擔屎都唔會偷食,深信若要成功,「捱苦」是不可避免。當然,這些「美德」大概也沒有錯,但現實是人大了,苦確實是不斷地捱,但到底是否真的不怕蝕?大抵現代社會已和以前不同,如果被人壓榨,是否就是「咕」一聲吞下去?還是據理力爭?
我其實也不大知道,只知道小時候我都是怕事一輩,蝕底事也做了不少,尤其是初出道時收「賤價」接下案子之類。當然事後也會自我安慰,錢雖然少,但其實自己也「學到嘢」。細想之下也許沒有錯。有些自己喜歡的作品其實回報都很少,但創作過程十分愉快。所以後來有時也會對學生說:仲細,蝕底少少都唔緊要。
希望無教壞人。
「得閒多啲祈禱」
程展緯(藝術家):佢和佢哋外,我和媽媽都是天主教徒,媽媽比我遲領洗,理應是我師妹,但她總比我虔誠,每次回家吃飯告別前,她都這樣叮囑我……「得閒多啲祈禱」,我總是點吓頭,或說okok回應……
其實生活上得閒的時間不多,然而得閒時就會忘記祈禱。我記起祈禱往往都是無力感的時候,把事情交託給信仰……
最近無力的時間變成日常,需要祈禱的時刻都多了成為一種習慣,在我的經驗中,祈禱後的結果往往遠離目標,但生活中有一片刻確認自己信仰,保持盼望生活下去漸覺重要。
我媽媽每天都為家人祈禱,為有需要的人祈禱,再說一次在我眼中,佢外表似空姐,其實是天使。
「十隻手指有長短」
Serrini(歌手):媽媽長期有一套不停重複的語錄,每次遇到詞彙不夠和女兒們辯駁(或提供安慰)的時候就會拿出來用。媽媽最常用的是「十隻手指有長短」,意思指天大地大人滿為患,每個人都有獨特和優秀的地方,也有落後和邪惡的一面,人之間有差異乃正常不過。這個警句也代表女兒我經常忘記「同一種米養百樣人」的現實,經常為了別人達不到自己期望值而灰心失望,媽媽就每次都要出言提醒。
其實媽媽厲害的地方不是她的說理,而是默默陪伴。有時候弄一個鮮奶燉蛋甜品、或把電視音量調細、或家裏隨時準備好食物飲品,愛念都展示在生活大小事上。自小感受的家庭溫暖出自陪伴,說理是其次。遇到挫折或巨大創傷,學懂愛以後一切都似雲淡風輕。正所謂「十隻手指有長短」,家裏誰又跟不上、走太前?媽媽大概會說句:「是但啦!」
「食得落食埋佢」
曾曉玲(記者):阿媽煮餸總是預太多分量,每每吃到撐爆個肚,她就會說「食得落食埋佢」,有時聽到有點忟憎,因為明明就食唔落,而她往往飯前已食生果食湯渣食到飽,正餐開飯最快放下碗沒戰到最後的人就是她。
面對阿媽這種常加諸在仔女身上的主觀要求,我多年來用了許多方法消化應對。1. 駁嘴:「就係食唔落吖嘛,你計吓4個人點食6碟餸?」2. 反思阿媽少食多餐的食法才最健康。3. 思考阿媽永遠預錯分量可能是因為成家人太麻煩,各人喜好不同,故久而久之這樣才可解決她怕煮到不合口味的焦慮。4. 開WhatsApp家庭群組,就命名為「食得落食埋佢」,想不到阿媽都笑了。
其實做人係唔應該食得落食埋佢的,無法消化的事就不要硬食,守好底線保住自己(個胃)。在這些內心小劇場裏扭嚟扭去地訓練思維與成長,阿媽真是無法不珍惜的一(個)對手。
「好抵呀,買啦」
面包:媽咪呢句說話令到我第一次喺家品店蒙上污點。
去年11月某日,同媽咪去荃灣某國際知名連鎖家俬店購物,最開心嗰度有小食部,唔理咁多一於鯨吞肉丸、熱狗、香腸。
媽咪被附近嘅各種零食吸引,佢將兩排好大嘅朱古力放喺我手上,我唔知道係咩牌子、味道,因為我一出世就睇唔到嘢,淨係摸到係兩排巨大嘅朱古力。
媽咪話$25有兩排大朱古力,好抵呀買啦,之後媽咪一支箭走咗去睇其他零食。我當時左手好努力將熱辣辣肉丸送入口中,右手仲揸住一隻熱狗,兩排朱古力我唯有順手放入背囊啦。返到屋企我喺背囊攞晒買咗嘅戰利品出嚟,媽咪見到兩排朱古力,發現我哋無畀錢。結果第二日我哋兩個死死地氣又去食過肉丸同熱狗,重新畀錢買番呢兩排朱古力。
「你唔好再瞓啦,其實你係一個好有潛質嘅人。」
莫坤菱(記者、導演,中文名字也是由我媽媽改的):我媽媽退休前是一位中學中文老師,學生叫她「李老師」。依我理解,她做老師,是因為每次我們放暑假時她會有兩個月假期,帶我們游泳、學畫畫甚至去旅行。但是,我從來不知道她當老師時,是怎樣的一個人。有點好奇,會不會很惡死?是不是「春風化雨」的類型呢?
直到我大學時認識了一位好友C,我媽媽當年教她中文。她跟我說了一件往事;那時中三,C無心向學,經常在課堂上睡覺,一天,她睡得好夢正酣,老師忽然叫喚她的名字,C以為今次一定捱罵了,別的老師最愛跟她說:「你沒救的了。」但她記得,我媽媽只是叫醒她去洗個臉,並對她說了一句:「其實我看得出你是一個很有潛質的女仔,就算不喜歡讀書,也不要放棄自己。」C當時很觸動,牢牢將此記在心上很多年,至今從事劇場工作,沒有放棄過自己喜歡的生活。
很多年後我才聽到這個故事,但我和媽媽不是「攬頭攬頸」的類型,也不好意思跟她說什麼肉麻說話,只是我後來聽更多人說過:「李老師和別的老師不同」、「我是因為李老師當年當着全班朗讀過我的文章,才覺得自己中文還不錯,而走去當編輯」等等。我想,努力做個正直的人,如她一樣生命影響生命,去回報她的教導,比起「攬頭攬頸」更適合我們。
「我唔會煮飯㗎,我唔會洗碗㗎。」
周宛昀(策展人):我阿媽係一個有學識嘅師奶,近年發現心底原來係一個港女!
她結婚時經常跟老爺、即我爺爺說這句話,也經常跟我說。不過講完,咪又係要煮。
她認為不應該做任何她不想做的事,有其他人會去做。就我所知,她從不煮飯,幾乎不打掃。我一直覺得她和爸爸是跟我合租單位的室友(她見到會殺了我)。
我較介意煮飯的部分,於是我告訴她,不妨視烹飪為退休後照顧我的一個方式。我是現在唯一跟她同住的孩子,她應為此感到榮幸,也該是她履行母親職責的時候了。近幾年她終於在YouTube找到一堆讓她努力學習烹飪的頻道,像「香港街市魚類海鮮研究社」、「MASAの料理ABC」、「Maangchi」等。她煮的飯曾是災難級,現在我可以打出分數。
今年母親節對我來說有點難過,因為她計劃在夏末搬回加拿大。她在農曆新年前說出這計劃,我當時很傷心。在第五波時,我的阿姨中風了,外婆上周日在加拿大去世了。我知道這段日子她真的很難過,因為預見和面對最親密的家人突然離開。今年母親節,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提醒她,她並不孤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