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話題:解讀Omicron餘波

文章日期:2022年05月08日

【明報專訊】農曆年後,變種病毒Omicron襲港,形成新冠疫情第五波。4月疫情放緩,政府每戶派發含快速抗原測試盒的「防疫包」,特首號召市民在4月8至10日每天自行檢測。一星期後,我的研究團隊做微型網上普查,蒐集相關數據,為的是了解這次全民自願檢測的社區反應,探討Omicron是否已經遠離香港,還是餘波未了?

餘波下的社區病毒量仍高

在沒有專項經費的支援下,網上問卷透過社交平台和極有限的媒體廣告宣傳推出。微普查約10天收集了來自全港18區8338人的回應,當中17%以往曾確診新冠病毒感染,相信絕大部分是Omicron高峰期傳播所致。這個百分比和政府公布的全港累計感染率(16%)十分接近,加強了數據的可靠性。受訪者連同家居人數共21,769,而曾於4月8至10日自行採樣檢測的受訪者中,有1%表示驗出陽性,年齡調整陽性率1.03%。感染者的年齡和地區分佈並不平均,而20至29歲和85歲或以上的陽性率超過2%。

百分之一陽性率代表什麼?這反映了檢測日及之前共3至5天期間,700萬人口有7萬多新感染者,亦即4月上旬仍有每天不少於一萬新感染者。相比於政府同一時期公布的每天2000多案例,另外有8000「隱形」感染者,或是感染後沒有呈報。由於當時的醫療系統沒有超出負荷,相信大部分人無徵狀。參加微普查的感染者七成以上表示有自我隔離,減低病毒傳播的危機。雖然4月時疫情趨向溫和,但仍然有成千上萬的感染者滲透社區,顯示儘管沒有外來輸入病毒,餘波需要頗長時間消散。「與病毒共存」並非政策,而是新常態。

全民檢測的角色

政府這次推行全民自願快速檢測十分成功,四分之三受訪者在那3日至少檢測一次。不過微普查受訪者和家人的年齡中位數是56歲,比香港的整體人口年齡中位數46.3為高。根據微普查,中年及長者參與檢測的比例最高,45至79歲檢測率超過80%,30歲以下檢測率在65%以下。不參與檢測的原因包括沒有病徵(54%)、最近曾經確診(30%)、不擔心感染(18%)、最近曾經檢測(16%)等。部分(9%)因工作需要做定期檢測,不願意在假期再做測試。三分之一因為不相信全民檢測對防疫有任何作用而不參與,只有少數(3%)由於沒有信心自行採樣而選擇放棄。擔心須接受隔離亦是不參與檢測的原因之一(9%)。

2020年政府推行兩星期全民核酸檢測,參加人數178萬,只佔人口不足四分之一,得出陽性率0.0018%。相比之下,今次快速抗原檢測的覆蓋十分理想,成本低而市民的接受程度高。儘管抗原測試套成效參差且敏感度偏低,但某程度上可透過重複檢測作彌補,而程序上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強制全民核酸檢測除了勞民傷財外,沒有公共衛生意義,不應再考慮推行。相反,因應需要的全民自願檢測有助監控疫情,將來可在不同地區或場合應用。

下一浪

冠狀病毒的生態特徵是不斷變種和快速在人群滲透,沒有流感一般的年度或季節性周期。我們處於第五波末端,由於數以百萬計的香港市民差不多同一時間感染,加上疫苗接種覆蓋率上升,建立了一個社區免疫屏障。屏障並不完整,但足以暫時預防新一波疫情發生。現時這一代Omicron引致疫症再次爆發的風險不大,但滲透式的傳播會在原先比較不受影響的地方和年齡層繼續下去。第五波最終不一定達至清零。下一波疫情,將會由新一代變種病毒從某地方傳播而起。

文˙李瑞山

數據分析˙關子浩

編輯•劉子斌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相關字詞﹕